见性

发表时间:2023-09-14

浏览量:683

见性

看见树叶、水杯、文字、地板的刹那,而未生见想,就是见性,虽言见性,莫生见性想。若生见性想,古佛过去久矣。

故所言见性,实无法可见,亦无性可,可体验,可见知。只因正看而未生看想时,身心正默契于本性,如人未找自己时,正是自己,假名见性,非有能见所见也。

听到话声、风声、叫声、嘈杂声的刹那,而未生听想,亦复如是,亦名见性。虽言见性,莫生见想。若生见想,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

只因正听时,能听所听皆不可得,身心正默契于空,假名证得空性。无实空性可证可得。若于听时生心动念,知解议论于性之动用,皆是识心妄计,非关见性。

古人所不许者,皆是如此。此唯亲证,或会得向上一路,方可相应,余皆不得。正恁么时,不可向人道着。道着,则刻舟求剑,失之远矣。如我现在所言。

嗅、尝、触、思的刹那而未生嗅、尝、触、思之想,即是见性。虽云见性,不可于嗅,于尝,于触,于思复生嗅、尝、触、思及种种知解想,若生心而想之,则覆盖真如,早不是也。

古人云: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又云: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此之谓也。如是之,非小根小智小因缘者所能会能行,但二六时中,勤加护念,如牧牛者,不犯苗稼,久久保护始得。

故见性者,非但眼能见,耳亦能见,鼻亦能见,舌亦能见,身亦能见,意亦能见。

经云: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六祖云: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洞山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欲亲证本性者,可直接越过一切知见所学,顿超十地无难事直过三昧弹指顷,离文字,绝商量,一步即至佛地。但能二六时中,时时处处回到直见直闻直觉直知上来,直用六根,莫生用想,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未见性者所言见性,千奇百怪,百种千种。真见性者,唯有向上一路。

如何是向上一路?眼能抓物,耳能睹人,手能知味!铁也能咬人,石人亦可眨眼。会么?去,无你凑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