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随笔一

发表时间:2025-06-24

浏览量:60
禅修随笔一
居士问:学山禅师早安!有个问题想请教您一下,如何找到自己一生的使命呢?自己总是摇摆不定,做什么都不能深入的去做,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答:除了你的妄想,哪有什么使命。
好好活着,不妄求一定要做什么,一切都不可得。不自寻烦恼,穿好衣,吃好饭,睡好觉,随顺这个幻身,善始善终,就是人最大的使命。
居士:人活一辈子总得做点什么吧?知道所有的东西都带不走,但是最起码在死前不留遗憾,或许心理还有不甘心的东西在。
答:不了解一切都是梦幻空花,就总想去求什么。什么都没有,白白地求,白白受苦,有求皆苦,有求皆惑,自生烦恼。
居士:师父,可以理解为在不求的道路上往前走就好啦?
答:活好当下,过好每一天,不要打妄想就好了。有求心一起来,看到它,回来,人生所有的意义便结束了。剩下的只是活着。
当你陷入任何不安和痛苦之中,请立刻觉察一定是自己心有所住,看清你所住着的情绪和感受是虚幻的,告诉自己,除了自己的妄想,没有任何事发生。一旦心无所住,不安就会立即消失。
真正的解脱从来不发生在解答问题中。就算解答了问题,还会有另外的问题产生,因为创造问题的心没有得到解决。
解脱是发生在生起问题的当下,看到生起问题的心是假的,一切问题都是妄想,回到无问题的当下,解脱在那里发生。
居士:师父我想问一下如何临终关怀。
答:以平常心面对每件事的发生,接纳和随顺一切幻象的离开,不做任何关注,是最好的临终关怀。自心不被生死所动,不被来去所迷,不掉到任何生灭的幻象中,是真正的临终关怀。
学习经典的意义是转变观念,它解脱的是粗的烦恼。
禅宗实修的意义是转掉每一个有所住的念,它解脱的是每一个当下细的烦恼。
前者的学习可以转变粗的认知和观念,但还是会停留在意识的知解中。后者在起心动念上觉察和转变,念念不住,时时解脱。
许多人对出家人、禅师和修行人有一种误解,认为他们是断欲绝爱、清心寡欲的人。恰恰相反,他们不仅不断欲绝爱,而是拥有深沉的情感和大慈大爱的人。
他们或选择出家修行,或选择在人群中历练,他们断除的不是爱欲,而是狭隘的私情与自我的执着。就像莲花,虽在淤泥中,出淤泥而不染。
他们追求的是人性中本有的对一切生命的热爱,身心虽在尘世,绽放的是清净无染的智慧之花,怎么能认为修行人没有爱了呢?那真是天大的误解和极度的偏见。
师父好,您能讲讲性与相的特点吗?
答:一切相都是真实不变的,性是假的,会消失的。
问:为什么?
答:你看,地里的菜什么时候烂过?树上的树叶何时落过?
问:菜明明烂过啊!性怎么可能消失呢?
答:性原来很大,现在变小了,再过一劫,就消失了。
师父吉祥,有一事想向您请教。您今天发的文章《万物各有缘起,过好自己人生》,弟子在想,若一直用利他心去行持,看到了某些人的过错,看到了他们在承受痛苦或者还不知道自己犯的错会带来多大的后果而规劝他们忏悔,点到为止,这样的行为和您说的有冲突吗?恳请师父开示。
答:你确定他们会听你的吗?你确定他们犯错了吗?那只是你自己的认为而已。你当然可以尝试着随缘去做一些你认为会帮助到别人的事。但是,大多数情况,对方根本不会听我们的,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一切众生都是在他自己认识到自己错了,真心想改变的情况下才会去改变。
我们能做的不是去提醒别人做错了什么,更不是规劝他们改正,而是做好自己,尊重别人,用自己的平等心,无分别心,慈悯心,去默默地影响别人,而不是去说教。
说教只会带来逆反,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被说教改变的,都是被感动,自愿发生改变的。
师父好,您经常说,要管好自己,不要见世间过。如果有人犯了明显的错误,比如偷盗,杀生、出轨、邪淫等等,这个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我认识他,他也很痛苦,我只能看着他痛苦而不应该去帮他一把让他反省和忏悔,或者悬崖勒马吗?还是只能看他的因缘,哪怕是跳了黄河,撞了南墙,他不回头也是他的事,与我无关。但若因为一念帮助而让他真的停止犯错,不是说教,可以是善意的提醒,这样做不可取吗?我确实卡在这一点了,弟子愚痴,请师父开示。
答:你的第一念就反了,就是你认定对方是错的,你要说服和改变对方。邪淫、偷盗、杀生、出轨等等,这只是人分别出来的罪过,而本质上,这没有任何问题。
对方没有错,永远记着这一点,带着这样的尊重和理解,去陪伴对方,默默地和对方共事,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对方,不要说教。允许对方做他认为是对的事。
这个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认为自己是错的,除非他觉悟了。
而面对众生,我们只有自己先觉悟,先向内看,不要看众生不是,才能帮助到身边的有缘人。
有些人,无论你做什么,你也帮不到他,因为他不觉得自己错了,也完全不需要你的帮助。
如果你执意要帮助他,甚至想改变他,那肯定是你疯了,你在犯罪,而对方完全无辜。
如果生命的流逝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生命的每一个刹那的流动中,让生命溢出满足和感恩,而不是抱怨和不满,那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回馈。
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带着感恩和知足,你会减少很多纠结、挂碍和抱怨。
就算你已年老,形将枯萎,你仍然可以给生命以热吻。
不要以为生命会结束,生命会一直延续。所以,你的这份感恩和知足也会延伸到你的下一段生命旅程中,并且永远跟随你,给你幸福。
修行只是破除心中各种坚固的观念,而不是做些什么。
做了一切形式上的功课,头脑中的观念不破,不名修行。
若能破除心中坚固的观念,任何功课都不做,仍是大修行。
人们总以为别无选择是不幸的。
但人生最幸运的恰恰是别无选择。
你拥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去哪里,你需要什么,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你走到绝境,或对一切不再报以希望,你来到了生命觉醒的转折点。
因为别无选择,你会安下心来。
当你真正安下心来,你可以重新选择一切,或不做任何选择。
绚丽和快乐就像一个谎言,欺骗着所有的人为它受尽痛苦。
而平常和寂寞,才是真正的快乐,永恒的快乐。
居士:顶礼禅师,请问那个借由佛法,和弟子发生关系,还和其她女性暧昧的人,可以认为是邪师吗?他拆散弟子家庭,造业吗?
答:是你在分别和造业,你评判的永远是你自己的内心,没有外在的师父。
居士:那世间的道德还需要考虑吗?
答:那是他的自由。每一个人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做主。
居士:那可以打着无分别的旗号为所欲为吗?
答:你只能管好你自己,做你认为是对的事,并承担结果。
居士:地藏经里怎么又说有那么多地狱?
答:地狱是为那些分别评判自心的人准备的地方。
任何事的发生本身都没有任何问题,是我们对事情的分别和评判带来的问题。后面的问题比事情本身带来的问题要多得多,要长久的多。因为事情发生的当下就已经结束了,而分别和评判会一直盘旋在人的心识里,变成一把无形的刀剑,刺痛自己,刺痛别人。所以,远离分别与评判,才是修行人唯一要面对的问题。
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给你定罪。当你自己不给自己定罪时,你解脱了。
外在的评价和声音丝毫不能影响你,除非你相信了它们。你永远是自由的、无辜的,只要你自己不怀疑自己。
当我对一个人说心经是伪经时,如果你对此产生疑惑,说明疑惑不是我带给你的,是你自己从内心深处的不信任带给你的。如果你对此绝对相信,那么,不管任何人再提出任何说法,你都不会受其影响。
就好比有人跟你说,你不是人,而是一只猫,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说法,说明你对自己从来就没有信心。所以信心永远来自于自己,否定也来自于你自己,跟外境的评价毫无关系。
自己去建立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吧,不要被任何人影响。当佛陀的话你都不再相信和执着,你便开悟了。
一个人说,大象的鼻子都是后天安上去的,你相信了他的说法,到处去跟别人讲,所有人都笑话你,你最后发现自己被那个人骗了。你怨恨那个人,认为这一切都是那个人的错。其实,你被别人取笑跟说大象的鼻子是假的那个人没关系,是跟你盲目地相信他有关。如果你不懂得反省自己,而一味地抱怨那个人,下次,你还会被别人所骗。
当我说心经是伪经时,另一个人对心经产生了怀疑。我说,这种怀疑并不来自于我说的话,而是来自于他对自己的怀疑。
有人评论说,一个人毫无缘由地说心经是伪经,让人对佛法产生怀疑,这是不对的。
你要关心的不是别人说了什么,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事。你要关心的是自己要有主见,不要轻易相信任何说法,自己不被任何人所骗,这才是重点。
一味地抱怨别人,那有什么意义!好好地关注自己的心念,不被外境所动,那才是智者。
所以说,所有骗你、伤害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是来叫醒你的人,是来提醒你回到你自己那里,不要执着于外境,不要怨恨别人。否则,你就会一直受苦,一直遗失本心,一直找不到自己,一直心向外跑,无法自在。
不要再问那骗人和伤害别人的人就没有错了吗?你又迷了!
他们有错,能改变你受害受苦的事实吗?
不要关注他们是否有错,关注自己要不要相信他们。
人这一辈子都为一些完全虚妄的东西担惊受怕,白白地受苦,到死都不知道是在做梦,所担心的事没有一件是真实的。
师父,您今天写的文章是,你唯一要信的就是什么都不信。那佛菩萨呢?难道我们不应信佛菩萨的教诲吗?
答:你最应怀疑的就是你深信不移的。我们对佛菩萨的信任只建立在帮我们解缚的前提下,一旦你信了佛菩萨的话而变得更加束缚和困惑,你要放弃你所信的。要知道,有些话并不是讲给你听,或者并不是讲给此时的你听的。
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就再也不会盲信任何东西,包括公认的真理和权威所说,那些话对你来说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文字而已。
没有了你觉得,你认为,你希望事情应该怎么样的心,允许事情按照它自己的状态呈现,不与发生的事抗争,你就不会有任何烦恼。
一切都如此完美,一切都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一定是你认为有问题,而那也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自己的投射和评判,并且不住于这投射和评判,这才是世间最大的智慧和神通。
遇到事能改变就改变,不能改变就接纳,接纳不了就离开。
任何境况下,我们都是绝对自由的。
自由跟外境没关系,跟你对它的态度有关。
你越不执着对事物的看法,你越自由。
你越没有自己的意见,你越富有,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