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随笔三

发表时间:2025-06-24

浏览量:71

禅修随笔三

所有看似来自外在的攻击都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攻击。自己不攻击自己,没有人能攻击你。你对自己有多少执着,你就会受多少伤害。

 

你会成为你对治的。你对抗什么,就会变成什么。

因为除了你的用心,并没有任何外境。

你就是你的用心。

  

你经历的每一次病苦和每一个烦恼,都是一次提醒,提醒你该停下来了,该休息了,该醒来了。你听不懂那信息,就会有更重的病苦和更大的烦恼继续提醒你,直到你听懂那信息。就算你一直没有听懂那些消息,生命会在它结束时最后一次提醒你休息下来。

如果那时你还停不下来,那等着你的是下一场更加混沌的轮回。

你早一次停下来,就少受一次痛苦。你早一次看懂那消息,就早一点解脱。

不要辜负生命以痛苦为代价对你的一次次提醒!

 

你永远无法消除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你只能放弃消除的心,当你放弃消除时,你要消除的东西消失了。

 

不管发生了什么,不要忘了,那只是一个梦。天大的事,也只是梦里的事。醒来,才是唯一的大事。

 

看到有人说,我们曾经带给别人的痛苦,别人也会用各种方式还给我们。乃至我们带给动物的痛苦,动物有一天也会找到我们。

这不是真相。真相是,痛苦不来自于外在,而来自于自心,来自于自己的无明,来自于自己的俱生我执。

我们无法带给任何人痛苦,别人也无法带给我们任何痛苦,除了我们对自己的执着。

不要迷到外境的因果中去,那不是真的,那只是我们的妄想。心一直向外找原因,执着自他,就会一直受苦。从外境上离开,不再分别评价自他,所有的痛苦就会终结。

 

不是你的贪嗔痴伤害了对方,不是你做了什么伤害了对方,是对方自己的贪嗔痴伤害的他自己。

就算你对别人做了很坏的事,你起了贪嗔痴,但是你当下不住,你不再纠结,就不会受任何苦,也没有一个外在的果报会找到你。所有的果报都是来自于自心,来自于自己的妄想和住着心,来自于自己取相和分别,不来自外在。

 

比方说天人,大家心都很友善,都是好人,都不会彼此伤害,但他们在五衰相现时还是会受苦。他们受的苦来自于自己的执着,而不是别人的伤害。

所以,不是做一个好人,或不伤害别人就能远离痛苦。只有了解实相,知道苦来自于心有所住,来自于以为有我,而不是来自于外境,不再分别自心,才能真正解脱诸苦。

 

如果你心里一直想着谁谁是错的,你就会一直烦恼,你的心就没法收回到自己这里。没有谁是错的,如果有,那一定是自己的想法错了。

 

任何人的话,包括佛陀的话,祖师的话,善知识的话,你最信任的人的话,只是给有缘人看的,给能做到的人看的。你看了,做的到,对你有帮助,帮你解缚,你就去做。你看了,做不到,或者做了对你没帮助,增加了系缚,就要放弃,不管是谁说的。

再好的药,你没那病,也不能乱吃。

 

归纳一下学习禅宗的几大步骤:

一,关注自己,不再关注任何人和事。把精力和时间都收回自己这里,对家人只是随顺世缘即可,不可执着。这样,才能为深入修行创造最根本的条件。

二,减少物质需要和享受,不再花精力去经营世间,工作但能维持生活即可。减少事务,也是为静心修行做前期准备工作。

三,亲近善知识,学习解脱知见,深入学习禅宗根本经论和祖师法语开示。了解开悟见性的理论和方法。

四,依教进行实修,花大量时间去做善护念也即牧牛的功课。牧牛的方式有坐禅,一物不为,行禅,在生活中训练觉知和安住。

五,历事练心,亲证解脱。

 

人拥有的一个永远的自由就是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你无法主宰这个世界和他人怎么对你,但是,你可以主宰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

你怎样对待这个世界,才是你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也是决定你是否快乐和幸福的根本原因。

这份自由,也可以称为自在,也可以称为觉悟,也可以称为爱。

 

自古祖师皆言,即心是佛。你会此义吗?

如同我就是我,如果只是默默做我,正做一切事时而未生我想,这便是真正的我。即是经中所言,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如果于我就是我上做种种知解,如我此时这般言说,便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

即心是佛,亦复如是,只是默契而行,如走路、吃饭时只是走路、吃饭,未生即心是佛想,一切时中,见闻觉知,皆是本佛,即是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一于此句生于知解妄想,认有此心,有佛可得,便是知上立知,即无明本。

即心是佛,你会了吗?

 

佛是自心,只须认出。怎么认出?不是在头脑里认出,不是认出有一个可停留的自心,没有一个可定义的自心让你认出。

那怎么认出?已经过去了,一直在过去,在过去,想认,就永远认不出,只能默契,不要去认。

 

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自己的想法跟已经发生的相对抗。放弃自己的想法,接纳现实,解脱就在那里发生。

 

我们对任何人的爱都是自愿的,爱本身已经是回报。当你只享受爱本身的回报时,任何外在的回报已不再重要。

如果你希望从对方身上或外在得到回报和认可,你曾经付出的最纯真的爱和最美好的体验会立刻变质。这念求取回报之心会让你离开本真,越迷越远。而且,除了抱怨和不满,你将一无所获。

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在,来自自心,不来自外在。

所以,真正的爱和感恩是活好自己,在爱中享受自己。

最高级的回报是,以爱回报爱,不是回报某个人,或要求得到什么奖励。

 

除了你的执念,你什么也操控不了。

除了你的执着,你什么也拥有不了。

除了你的认为和妄想,你什么也不是。

 

当你关注外在的人,爱的是外在的人,而不是爱着你的爱,你就会有求取回报的心,你关心的就是对方如何对你,如何回报于你。

当有一天,你关注的只是你对对方的心态,借助对方来实现你的爱,你无论付出多少,你不仅不会要求对方回报,你甚至会感恩对方给你爱的机会,因为是对方让你在爱中圆满自己。

 

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无忧无虑。若无忧无虑,一无所有依然是富翁一个。若心有挂碍,一叶障目,纵亿万富翁仍穷人一枚。

 

哄,一个口,一个共。先在嘴上达成一致,先在话语中顺从对方,先在语言里温暖对方。慢慢的,心里也和对方一致了。

顺情说好话,耿直外人闲。人受一句话,佛受一柱香。

让我们一起学习爱语,让我们一起说动听的话,让我们口吐莲花!既为取悦别人,也为愉悦自己。

 

问:师父!不管自己多难受,不管自己是什么状态,不联想什么业不业,因缘果报这些,也不管做了什么,不去在这个状态去知解,去分析,去评判自己,我都接纳,我就解脱了。

答:如果自己的身心状态确实不舒服,想调整,又无力调整,要懂得随顺因缘,接纳自己的状态,不去给自己的状态贴标签。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做任何改变。平时要多收摄身心,减少事务,多做功课,在因缘成熟和自己有能力调整的时候,还是要改变和调整的,否则就会一直受苦,也就谈不上什么修行和解脱了。口说解脱,也只是自欺欺人。

随顺自己每一个当下,接纳自己的任何状态,不评价自己,并不是消极地忍受痛苦,不做任何改变,而是每时每刻都尽量放松,多接纳自己,随缘应对一切发生,能看到自己心向外驰,不停地训练回到当下,自己的状态就会越来越自在,越来越没有苦受。

 

别人做了什么事,除了理解和尊重,你无法做出更好的回应。如果你评判对方,你在拿自己开刀。

 

你所受的绝大多数痛苦都是由你的认知决定的。

外在带来的痛苦因为无常,它很快就消失,只有认知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内心,久久无法根除。

 

无论你干什么,只要你和自己在一起,那都没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你没有专注地和自己在一起。你一边做着什么,一边却评判着什么,那是问题产生的根源。

古人云:常应诸根用,而不生用想。分别一切法,不做分别想。正是此义。

 

如果你觉得自己缺爱,不要等着谁谁来爱你。你可能永远等不到。自己主动去爱,去付出,去拥抱,爱自然会来。

爱在你付出时已经回来。

 

不要让你父母没爱过你成为你不爱你孩子的理由。

爱,不是从你父母那里开始,也不是从任何人那里开始,而是从你这里开始。

因为爱,不是别人的事,是你自己的事。

 

任何人都没有那么好,当你爱上一个人,你只是在他身上投射了太多美好。究其实质,你爱的并不是那个人,你爱的只是自己的爱。所以,谁离开你都不必伤痛,只要你还有爱的能力,只要自己不背弃自己,你就会一直拥有幸福。

 

当你不再有存在感时,你才会真正存在。当你不求别人尊重时,你才会被一切人尊重。比如天空,比如太阳,它们不求尊重,不求存在,却被所有人热爱和尊重。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牧牛,但是真正在牧牛的人很少。牧牛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练习。稍不注意,你的心念之牛就会去吃庄稼。

一切时中生起任何让你不舒服的念头,都是在犯苗稼,都要把念头拉回来。

用最多的时间去做这件工作吧,这才是世间最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乎你每一刻的生命质量,它关乎你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