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报四重恩

发表时间:2021-09-03

浏览量:1431
发菩提心,报四重恩
居士:顶礼师父,弟子不知如何发菩提心?请师父开示。
问:你知报恩否?
居士:知。
问:报谁的恩?如何报恩?
居士:报父母恩,在家孝养父母,照顾好家人。
问:你学佛吗?
居士:学佛。
问:受益否?
居士:受益。
问:你从父母得于生命,知报父母恩。从佛得于智慧,如何不知报佛恩?
居士:您不是说佛亦空吗?
问:佛既空,父母为何不空?
居士:如何报佛恩?
答:报众生恩。
居士:报佛恩与报众生恩有何关系?
答:佛因众生而得成佛,故报众生恩,即是报佛恩。
居士:众生无相,如何报众生恩?
答:无人教你,你便知众生无相吗?
居士:不是,从佛听闻,从师受教。
答:发出离心,如实修道,以种种善巧,为众生说如是法,示其诸法空相,亦不入断灭,即是报众生恩。
发出离心者,即是菩提心。以出离世间烦恼故,能修圣道,闻未闻法,如实修行,得于智慧,能报众生恩,亦报佛恩,亦报无始劫来父母恩,故发菩提心,可报重恩。为报重恩,要发菩提行。
昔日佛母生五百子,学法修道,皆证辟支佛道,佛母忧愁不乐。以无一子发菩提心故。故发愿未来世中,求得一子,能发无上菩提之心。后世果然如愿,得生佛陀。
又经云:教化无量众生得阿罗汉辟支佛道,不如教化一人发菩提心。
以发菩提心故,得成于佛。得成于佛,是名报佛恩,亦名报众生恩,亦名报父母恩,亦名报国家恩。
如是四重恩未曾为报,居于世间,有何意义?
如是重恩未曾报答,如何说言,在家修行,报父母恩。
如是重恩,未曾报答,无量习气,无始无明,如何断除?
如是重恩,未曾报答,如何真正觉了诸法空相,不生不灭,口上言说,徒赚心识。
如是重恩,未曾报答,如何称言弟子,复为佛子?
如是重恩未报,居于世间,如死人无异,又如草木瓦石,徒守空寂,法身常乐我净,诸佛无量功德,分毫未见。
故知,发菩提心者,众生自度之桥梁。
发菩提心者,非为心外众生而发,亦无心外众生可度,唯借心现众生,消除自己无量无明习气,度尽自心妄想耳。
居士:感恩师父慈悲示教,弟子从今,才知发菩提心真义,愿发无上菩提,依佛教导,如实修行,早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