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师的故事

发表时间:2020-05-27

浏览量:2434


 

目录

Content

 

一杯茶

泥中之宝就是这样吗服从

公开地爱缺乏慈爱临终通知大波先生月亮偷不去最后遗偈春蓟的故事

快乐的中国人一尊佛

泥泞路上

松云和他的母亲离佛不远

不吝指教一个寓言第一义谛母亲的爱只手之声心热如火慧春之逝诵经超度再参三天

 

 

目录

 

禅话一O一则一、 一杯茶二、 泥中之宝

三、 就是这样吗? 四、 服从

五、 公开地爱六、 缺乏兹爱七、 临终通知八、 大波先生九、 月亮伦不去一O、 最后遗偈

一一、 春蓟的故事一二、 快乐的中国人一三、 一尊佛

一四、 泥泞路上

一五、 松云和他的母亲一六、 离佛不远

一七、 不吝指教一八、 一个寓言一九、 第一义谛二、 母亲的爱二一、 只手之声二二、 心热如火二三、 慧春之逝二四、 诵经超度二五、 再参三天

 

 

 

 

一杯茶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一八六八——一九一二年)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中,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

 

 

泥中之宝

 

愚堂是他那一时代的国师,但他常云游四方,做个托钵僧人。某 次,他前往当时幕府的政治文化中心——江户时,经过一个叫竹中的村落。当时天色已暗,且下大雨,他浑身都已淋湿,他的草鞋也已破烂不堪了。在村旁的一个农家门前,他发现四、五双草鞋挂在窗口,决定买双干的,好替换湿的。

卖草鞋给他的那个妇人,看他身上湿得厉害,便请他在家中过夜。愚堂非常感谢的接受了。于是他进入屋内,在家堂前面诵了一部佛经; 然后,在他接见那位妇人的老母和几个孩子之时,他发现这家人的神情都很忧郁,于是便问了原因。

“我的丈夫是个赌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这家的家庭主妇答道。“碰巧他赌赢了,他就酗酒骂人。如果他赌输了,他就向别人借钱。有时候,当他喝得烂醉时,他连家也不回了。我该怎么办呢?”

“我愿帮助他,”愚堂说道,“这里有些钱,拿去买些好酒跟下酒的菜来。然后你去休息,我要在堂前打坐。”

时至更深这家的家主人带着一身酒气返回吼道:“喂,太太,我回家了!有没有东西给我吃?”

“我有东西给你吃,”愚堂答道,“我不巧在途中遇到了大雨,承你太太好心要我在这里过夜,因此,我特地买了一些酒跟鱼作为回报,你不妨好好享用一番。”

这位家主人听了非常高兴,当下就喝了那酒,不久就醉倒在地上呼呼入睡了,而愚堂则在他的旁边打坐参禅。

到了次日清晨,这位家主人一觉醒来,已把昨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你是什么人?哪里来的?”他问仍在静坐着的愚堂。

“我是京都的愚堂,此行要到江户去,”这位禅师答道。

这位家主人听了愚堂的大名,内心感到非常惭愧,忙不迭地连连向这位国师爷道歉。

 

愚堂微微笑了一下。“世间的一切起灭无常,”他解释说。“人生苦短,如果你长此下去,只管喝酒赌博,你不但没有时间完成任何别的事情,而且还要拖累你的家人。”

这位家主人听了,良知突发,如梦初醒。“你说得很对,”他答

道。“我真不知该怎样报答你这番不可思议的开导才好,让我替你拿东西送你一程吧!”

“那就谢谢了,”愚堂同意道。

他俩上路了。走了大约三里的光景,愚堂叫他返回。“再送五里吧,”他向愚堂请求道。于是他俩又继续前进。

“现在你可以回去了,”愚堂提示道。“再送十里吧,”他答道。

他俩继续走了十里的路。

“现在回去吧,”愚堂说道。

“我要追随你一辈子了,”他宣布说。

不少现代日本禅师,都由一位著名的禅师一脉相传而来,而这个著名的禅师就是愚堂的衣钵继承者——那个一去不返的浪子——无难禅 师。

 

 

就是这样吗

 

白隐禅师一向受到邻居的称颂,说他是位生活纯洁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个漂亮的女儿。不意间,两夫妇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

这事使她的父母颇为震怒,免不得要追问来由。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人是谁,但经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说出了“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只有一句答话:“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就被送给了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舍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一切用品。

事隔一年之后,这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她终于向她的父母吐露了真情: 孩子的亲生之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无话可说,他只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

 

 

服从

 

盘珪大师说禅时,不但有学禅的人谛听,就是各阶层,乃至其他各宗的人,也都欣然受教。他说法既不引经据典,亦不沉迷于学术的讨 论;他的话是从心中直接说出,而直接诉之于听者之心。

他的听众愈来愈多,结果激怒了日莲宗的一位法师,原来,这位法师的信徒都跑到盘珪这儿来听禅了。这位法师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心里很不服气,因此决定到盘珪的寺院找他辩论,以便一决雌雄。

“嗨,禅师!”他叫道。“等一会儿,尊敬你的人自会敬服你的话, 但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从你吗?”

“到我旁边来,我可做给你看。”盘珪答道。这位法师昂然推开大众,走向前去。

“到我左边来。”盘珪微笑着说道。法师走到了他的左边。

“嗯,不对,”盘珪说道,“你到右边来,我们也许可以好谈一些。走到这边来。”

法师傲然地向前跨了一步,走到了他的右边。

“你看,”盘珪说道,“你已在服从我了,因此我想你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现在,坐下来听法吧!”

 

 

公开地爱

 

二十名和尚和一个名叫慧春的尼姑,一起在某位禅师会下习禅。 慧春生得非常漂亮,虽然剃了头发,穿上了朴素的法衣,仍然颇有

姿色。有几名和尚暗恋着她,其中的一个还写了一封情书给她,要求来一次私下的约会。慧春没有理会。

第二天,禅师上堂对众说法,说罢之后,慧春起立对着写信给她的和尚说道:“如果你真的那样爱我,现在就来拥抱我嘛!”

 

 

缺乏慈爱

 

在中国,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二八佳人送饭服侍。最后,她终于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工夫究竟怎样了。

一天,她教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道:“正这么时如何?”女子奉教而行,和尚却用诗偈答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女子回来,将情形回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道:“想想看,我白白养了他二十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顺也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译按: 据《指月录》载,此节直接引语只有“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俗汉!”数字)遂将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把茅庵烧了。

 

 

临终通知

 

坦山临终时写了六十张明信片令侍者寄出,然后安详而逝。那六十张明信片上所写的文字是:

拙者即刻临终,特此通知。坦山于七月二十七日

 

 

大波先生

 

在日本的明治初期,有一位著名的摔角(相扑)家,名叫大波。 大波不但体格强壮,且精于摔角之道。在私下较量时,即连他的老

师也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公开表演时,他却腼腆得连他的徒弟也可将之打败。

大波觉得他应该去求教一位禅师,当时的游方禅者白隐恰好在附近的一座小庙中歇脚,于是他便前去叩见,说出了他的问题。

“你的名字叫大波,”这位禅师指示说,“那么,今晚就在这儿庙中过夜吧。想象你就是那种巨大的波涛,已非一个怯场的摔角手,而是那横扫一切、吞噬一切的狂涛巨浪。你只要如此做去,不久就会成为全国最伟大的摔角家了。”

禅师休息去了。大波开始打坐,尝试将自己观想成为巨浪。起初, 他杂念纷飞,想了许多别的事物;但不久之后,他对波浪愈来愈有感应了,夜愈深而波浪愈来愈大。波浪卷走了瓶中的花卉,甚至连佛堂中的佛像也被淹没了。黎明尚未来到,只见海潮腾涌,庙也不见了。

到了天明,禅师发现大波仍在打坐,微笑着拍了拍这位摔角家的肩膀,“现在,什么也不能烦恼你了,”他说,“你可以横扫一切了。”

这天大波参加摔角比赛,大胜而回。自此以后,全日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打败。

 

 

月亮偷不去

 

良宽禅师居住在山脚下的一座小茅棚中,生活过得非常简单。一天晚上,小偷光顾他的茅庐,结果发现没有一样东西值得一偷。

良宽从外面回来,碰见了这位老兄。“你也许是跋涉长途而来,”他对小偷说道,“不该空手而回。请把我身上的衣服当着礼物拿去吧。”

小偷感到不知所云,拿了衣服就溜。

良宽赤着身子坐下看月。“可怜的家伙,”他在心里沉吟道,“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

 

 

最后遗偈

 

法心禅师曾在中国待过多年,返回后在日本东北教导门徒。到他非常衰老时,他对弟子们说了一个他在中国听到的故事:

某年腊月二十五日,已经非常老迈的独峰对他的门人说:“我明年就要离开人间了,因此,你们大家今年应该好好待我。”

他的门人以为他在开玩笑,但由于他是一位非常豪爽的老师,所以,大家也就轮流款待他,每天犹如节庆一般。

到了新年除夕,独峰对大家说道:“你们对我不错。我将于明天下午雪霁时告别各位。”

他的门人听了大笑一阵,以为他老昏了头,只是胡言乱语,因为这天夜里天气晴朗,一片雪花也没有。但到了半夜,果然下雪了,等到天明他们去看老师时,他已不在床上了。于是他们到禅堂去找,结果发现他已在那里圆寂了。

法心说了上面这个故事对他的门人表示道:“作为一个禅师,预知死期并无必要,但如真要预知的话,也不难办到。”

“老师,你办得到吗?”有人问。

“可以,”法心答道。“七天后做给各位看。”

门人中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而到法心再度将他们召来身边时, 他们几乎已将上回的那番对话给忘了。

“七天前我曾说我要向各位告辞,”他说,“依照惯例,我应该写下一首辞世偈,但我既非诗人又非书法家,就由你们之中的一位记下我的最后遗言吧。”

他的门人以为他又在开玩笑了,但其中一位同学还是准备好了纸笔。

“准备好了吗?”法心问道。“是的,老师。”

于是,法心诵道:

 

来时明明,去时明明。是个什么?

依照传统习惯,这道偈子应有四句,这里少了一句,因此学生问道:“老师,还差一句。”

法心以狮子咆哮般吼了一声:“■!”溘然而逝。

 

 

春蓟的故事

 

春蓟又名珠鹤,是位非常漂亮的女子,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嫁了出去。其后,当此婚姻告终之时,她便进入大学,主修哲学。

春蓟不但长得人见人爱,而她本人亦见人就爱。她在大学时有过爱人,而在哲学使她失望之后,她到庙里习禅,习禅的人又都爱上了她。末了,到了京都,她终于成了一名热切的禅生。她在建仁分院的几

位兄弟对她的虔诚颇为赞赏,且有一位与她意气相投,自愿帮她习禅。建仁寺的默雷方丈是位非常严厉的人,他自己严守戒规,希望僧侣

亦如法而行。现代日本的僧侣,对于佛教失去的热情,似乎已从纳妻方面活现了出来。默雷经常拿着扫帚到属下的每个僧院中去驱逐和尚夫 人,但他赶得愈凶,来的似乎愈多。

在我们所说的这座僧院中,住持的太太对春蓟的热切和美貌燃起了醋火。她听到学僧赞叹春蓟用功习禅,心里颇为不快,乃撒布谣言,说她与一名男生如何如何。结果那个男生被逐出院,而春蓟亦被开除。

“我也许是误解了爱的意义,”春蓟心想,“但我的朋友如果受到不公的待遇,住持的太太也不得留在庙里。”

当天夜里,春蓟弄了一罐火油,将那座已有五百年历史的寺院付之一炬。次日清晨,她落入警察的手里。

一位年轻的律师对她发生了兴趣,试图努力为她减刑。“不要帮助我,”她对他说,“我仍会做出使我再度坐牢的事情的。”

最后,七年的刑期终于届满,她亦被从狱中放出来,但那儿的一位年届花甲的狱长却学上了她。

可是,这时大家都把她看成一名“惯犯”了。再也没人愿和她来往, 即连那些相信即身成道的禅人也回避她了。春蓟发现,禅是一回事,学禅的人是另一回事。她的亲属与她了不相干。她病了,穷困而又虚弱。她遇到一位密宗上师,后者教她持诵欢喜佛的名字,使她的心灵得

了一些慰安。她终于离开了人世,死时尚不到三十岁,仍然风韵犹存。

 

为了自谋生活,她曾将她的遭遇笔之于书,并向一位女作家口述了一部分。当这些东西到达日本人的手里时,那些曾经排斥她、憎恶她、中伤她的人,都禁不住落下了悔恨的眼泪。

 

 

快乐的中国人

 

凡是在美国唐人街漫步过的人,都会看到一尊塑像,塑着一个携着布袋的大胖子。中国的商人称他为快乐的中国人或笑笑佛,在佛教中称为布袋和尚。

这位布袋和尚是唐代人。他既不想自称禅师,更无意聚徒讲学。他只是带着布袋漫步街头,把乞得的糖果、水果或烧饼投入袋中,而后分给聚在他身边玩耍的孩童。他建立了一种街头儿童乐园。

凡遇禅者,他都伸手说:“给我一文钱!”如有人要他回寺教导他人,他也伸手说:“给我一文钱!”

一次,他正要去做他的游戏三昧,一位禅师见了问道:“如何是禅?”

他立即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问:“为何只如此?还更有向上事?” 这位快乐的中国人,立即背起布袋而去。

 

 

一尊佛

 

在明治时代的东京,住着两位性情相对的导师: 一为真言宗的上师云昇,谨守佛戒,丝毫不犯;不但从不饮酒,而且过午不食。另一位为禅宗的坦山,身为帝国大学的哲学教授,从不遵守戒规;要吃便吃, 要睡便睡,而且不分早晚。

一天,云昇造访坦山,后者正在喝酒。身为佛教徒,照理应该是滴酒不沾的。

“哎,兄弟,”坦山迎道,“要不要来上一杯?” “我从来不喝!”云昇严肃地叫道。

“连酒都不喝的人不是人,”坦山说道。

“你因为我不沉湎于毒液而故意骂我不是人!”云昇气愤地叫道。“请问: 我不是人是什么呢?”

“是一尊佛,”坦山答道。

 

 

泥泞路上

 

某次,坦山与一道友走上一条泥浆路,此时,天上仍在下着大雨。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女郎,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

的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坦山说道,然后就把那位女郎抱过了泥路。 道友一直闷声不响,直到天黑挂单寄宿,才按捺不住地对坦山

说:“我们出家人不近女色,特别是年轻貌美的女子。那是很危险的。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什么?那个女人吗?”坦山答道,“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么?”

 

 

松云和他的母亲

 

松云是曹洞宗的一位禅师。他的父亲在他学生时代撒手辞世,而将他留下照顾他的老母。

松云每到禅堂打坐,总是带着他的母亲同行。由于有她为伴,他每参访禅院时,也就无法与其他僧人同住;因此,他每到一处,就在寺旁搭一小屋,就近照顾母亲。他平常为人抄写经偈,借此赚些生活之资。当他为母亲买鱼时,就有人耻笑他;因为和尚是不应该吃荤的。但

松云毫不介意。倒是他的母亲见他被人讥笑,心里很是难过。最后,她终于对松云说道:“我想我可以当尼姑。我也可以吃素。”她做了尼姑, 就和他在一起学佛。

松云喜爱音乐,精于竖琴,他的母亲也会弹奏;母子俩常在月明之夜共同演奏。

一天夜里,一位年轻姑娘打从他们的住处经过,听到了他们的音 乐,深为感动,便邀他明晚到她那里去演奏。他如约而去了。数天之 后,他在街上碰见了那位姑娘,向她表示谢意。别人都因此笑他,因为他去的地方正是一个妓女的住处。

一天,松云应邀到远方的一个寺院中说法。事经数月返回后,发现他的母亲已经过世。朋友们由于不知到哪儿去找他,所以也就只好径自进行丧葬事宜。

松云走上前去,用手杖敲敲棺木说:“母亲,孩儿回来了。” “孩子,看你回来我很高兴,”他替他的母亲答道。

“是啊,我也很高兴哩,”松云应道。接着,他对众人说道:“丧礼已毕,可以安葬了。”

松云暮年自知临终时至。一天早晨,他召集弟子,宣称他于中午辞别。他在他的母亲与老师遗像前面焚香礼拜,写了一首偈子:

人间逆旅,五十六年。雨过天晴,一轮月圆。

 

他的门人聚在他的周围,为他诵经祷告,而他就在这当中安详而逝。

 

 

离佛不远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在拜访峨山的时候问道:“你读过基督教的圣经吗?”

“没有,试读给我听听,”峨山答道。

学生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挑了数节读道:“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田野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织,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所戴的,还不如这一朵花哩!……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峨山听了说道:“说这话的人,不论他是谁,我认为他是个已有所悟的人。”

学生继续读道:“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因为,不论何人,皆可求得,寻见,叩开。”

峨山听了说道:“很好。说这话的人,不论是谁,我认为他是一个已经距离成佛不远的人。”

 

 

不吝指教

 

东京有位名唤楠田的年轻医生,一天遇到一位学禅的朋友,于是问他禅是什么?

“我也说不出禅是什么,”他的朋友答道,“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言的,那就是: 一旦会了禅之后,你就不用怕死了。”

“这倒要得,”楠田说道。“我要试试,到哪儿去找老师呢?” “去找南隐大师,”他的朋友答道。

于是楠田去拜访南隐了。但他带了一把长约九寸余的匕首,先要试试这位老师自己是否怕死。

南隐一见楠田来到,叫道:“啊,朋友,久违了,近来可好?”

这使楠田有些大惑不解,于是问道:“我们素昧平生,怎么说是久违了?”

“抱歉,”南隐答道。“我把你看成另一位在此学禅的大夫了。”

有了这样一个出乎意外的开头,楠田也就失去了考验这位大师的机会了,因此他勉为其难地问他,是否也可以求些开示。

南隐答道:“禅不难学。如果你是一位医生,好好对待你的病人, 那就是禅。”

楠田三顾茅庐,南隐总是对他说:“一位医生不该把时间浪费在这里。快回家照顾你的病人去!”

至此,楠田不甚了然: 这样的一种开导怎能祛除怕死的心理呢? 因此,待到第四次参见时,他就抱怨的说:“我的朋友曾经表示,人一旦学了禅就不再怕死。每次我到这里来,你总是要我照顾我的病人。对于这点我很明白。但假如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禅,我以后就不必再来

了。

南隐微笑着拍拍这位医生的肩膀说道:“我对你太严格了。让我给你一个公案试试吧。”他给楠田介绍了一则叫做“赵州无”的话头,教他用功去参,那是“无门关”一书的第一则开示悟人的古则。

 

楠田苦参这个“无”字公案,一连参了两年的时间。最后,他终于认为他已经达到某种境界了。但他的老师评论说:“尚未入作。”

楠田专心致志,又参了一年有半。他的心地澄明了,难题也消失了。“无”已成了真理。他善待他的病人而不知其为善待;他已脱离了生死的挂虑。

最后,当他叩见南隐时,他的老师只是对他微笑而已。

 

 

一个寓言

 

佛陀在一部经中说了如下一则寓言:

一个人在荒野经过,碰到了一头老虎,于是他拼命逃跑,但那老虎却紧追不舍。他跑到一处悬崖之上,以两手攀着一根野藤,让全身悬在半空中摇荡。他抬头仰望,只见那头老虎向他怒吼,向下看去,又见远远的下方有另一头老虎张着血盆大口在等着他。这使他胆战心惊,颤抖不已,而他只有一条枯藤可以系攀。

就在此时,又有一只白鼠和一只黑鼠,正一点一点地啃蚀那条枯 藤。但他忽见附近有粒鲜美的草莓,于是他以一手攀藤,以另一手去采草莓,他将它送入口中,尝了一下: 味道好美呀!

 

 

第一义谛

 

大凡到过京都黄蘖寺的游人,都曾见到“第一义谛”四个大字横在它的小门之上,而爱好书法艺术的游客,都会将之当作一件杰作加以看待,查其来历,系出于洪川之手,作于距今两百余年前。

洪川大师将此四字写在纸上,复由雕工放大,刻于木板上面。在他写此四字之间,他的一名坦率的门人不知为他磨了多少墨汁,但也作了不少批评。

“这幅写得不好,”洪川写了第一幅后,他批评道。“这一幅呢?”

“不佳。比前一幅还差,”这位弟子说道。

洪川耐着性子一连写了八十四幅“第一义谛”,仍然得不到这位弟子的赞许。

最后,在他这位弟子走去片刻之间,他心想,“这下我可避开他那锐利的眼光了。”于是,在心无所羁的情况下,自自在在地挥就了“第一义谛”四个大字。

他的弟子回来看了说道:“神品!”

 

 

母亲的爱

 

真言宗的大师慈云,是德川时代的一位著名梵文学者,当他年轻 时,时常为他的师兄弟们讲课,他的母亲听了给他写了一封如下的信:

孩儿,我认为你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因为你想成为别人的活动辞典。知识和荣誉没有止境。我希望你停止这种讲学的事情,到深山小庙里去闭关潜修,把你的时间完全用在坐禅方面,以便获得真正的体悟。

 

 

只手之声

 

建仁寺的方丈默雷大师,有个名叫东阳的小徒弟,年方十二岁。他见他的师兄们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分别到大师的丈室中请求参禅开示,方丈给他们公案,用以止息杂念的奔驰。

东阳也想参禅。

“等等吧,”默雷说,“你的年纪太小了。”

但这孩子坚持要参,大师也就同意了。

到了晚上参禅的时候,小小的东阳走到方丈的门口,敲了一下锣, 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入室,非常严肃地在大师的一旁坐下。

“你可以听到两手拍掌的声音,”默雷说道。“现在给我举示一只手的声音。”

东阳鞠了一躬,返回寝室后,用心思量这个问题。他从窗口听到了艺妓演奏的乐音。“啊!”他叫道,“我会了!”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老师要他举示只手之声时,他便演奏了艺妓演奏的那种音乐。

“不是,不是,”默雷说道。“那是不行的,那并不是只手之声,你根本没有得到。”

东阳心想,那种音乐也许会打岔,因此,他就把他的住处搬到一个僻静的地方。“什么是只手之声?”思量之间,忽然听到了滴水的声

音。“我有了,”东阳在心里说道。

于是,当他再度来到老师的面前时,便模拟了滴水的声音。

“那是什么?”默雷问道。“那是滴水之声,可不是只手之声。再参!”

东阳打坐谛听只手之声,毫无所得。他听到了风的鸣声,但这也被批驳了。

他听到了猫头鹰的叫声,但也被驳回了。只手之声可也不是知了(蝉)之声。

 

东阳到默雷那里一连跑了十多次,每次各以一种不同的声音提出应对,但都被否决了。到底什么是只手之声呢?他几乎想了一年的工夫, 始终找不出答案。

最后,小小的东阳终于进入了真正的禅定而超越了一切声音。“我再也不能东想西想了,”后来他解释说,“是以,我终于达到了无声之声的境地。”

东阳已经体会到只手之声了。

 

 

心热如火

 

最早旅美的日本禅师释宗演说:“我心热如火,眼冷似灰。”他立下了如下的守则,终身信守不渝。

晨起着衣之前,燃香静坐。

定时休息,定时饮食;饮食适量,决不过饱。以独处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独处。

谨慎言词,言出必行。

把握机会,不轻放过,但凡事须再思而行。已过不悔,展望将来。

要有英雄的无畏,赤子的爱心。

睡时好好去睡,要如长眠不起;醒时立即离床,如弃敝屣。

 

 

慧春之逝

 

禅尼慧春,在她年过六旬即将辞世之时,吩咐僧人在院中集起一堆木柴。木柴集好之后,她安详地坐在这堆葬柴当中,令人从四面点火焚烧。

“啊,尼师啊!”一个和尚叫道,“那里面不热吗?”

“只有像你那样的愚人才会关心这样的事情,”慧春答道。火焰腾起,而她也就这样火化了。

 

 

诵经超度

 

一位农夫请天台宗的一位法师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法事完毕后, 农夫问道:“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法事得到益处吗?”

“这次诵经,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益,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法师答道。

“你说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农夫说道。“我的太太非常娇弱, 其他的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因此,我要请你单单为她诵经。”

法师向他解释说,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

“这个教义很好,”农夫说道,“但我要请你破个例,我的一位邻居对我很是粗鲁刻薄,只要把他除出一切有情众生就好了。”

 

 

再参三天

 

白隐的弟子遂翁,是位善于诱导的老师。一次夏日安居期间,有一名门人特从日本南方赶来求学。

遂翁给了他一个话头:“去听只手之声!”

这位弟子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但始终不能通过此关。一天夜里, 他眼泪汪汪地叩见遂翁。

“我得带着羞愧返回南方了,”他说,“因为我无法参破我的话头。” “再待一个星期的时间,好好用功去参,”遂翁提示道。一个星期过

去了,这个弟子仍然未悟。“再试七天,”遂翁说道。弟子照办了,但结果仍是枉然。

“再加七天。”结果仍然不行。这个弟子带着绝望的心情请求准他离去,但遂翁要他再参五天。结果仍无成就。最后,遂翁终于对他

说:“再参三天,三天如果依然不悟的话,那你最好自杀去!” 但才参到第二天,这位弟子终于悟了“只手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