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要节
发表时间:2025-10-20
浏览量:33
临终要节
师父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去年我问过你关于死亡这件事,我还没说完,你就说那是个妄念。这一年随着学习,这颗心慢慢歇下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最近因为经历一个朋友的离世吧,又触发了我对身体的担忧和对死亡的焦虑。虽然都知道人必有一死,担心也没用,但这些念头就好像不受我控制,不断冒,搞得自己紧张坐立不安的。请师父开示我该怎么面对这种不安?临命终时,又如何面对?
答:首先你要明白,生与死都是因我们的一念分别心,一念妄想心,一念住着心而有。妄心不生的时候,没有生,也没有死。生死、涅槃,佛与众生,一切法,皆是从我们的妄想生。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
接下来你要一直练习于一切时不生心,生了心不住心的功夫。
众生因妄想分别,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于自己妄想中轮转生死。由妄见生故,种种贪爱执取控制,不相舍离;由妄见死故,种种担忧、恐惧、不安,如影随形。如此种种,皆因一念无明,取相生心,于念念中迷失本来,故受种种苦。
死亡就像我们正在起的一个念头和接下来起的另一个念头,它是不住的,不可停留的,没有任何实质和意义的。所有关于死亡的意义都是我们添加和妄想出来的。
去看到你的念头,理解你的念头,接受你的念头,放过你的念头,你将不再害怕死亡,也将不再畏惧任何事。
理解了你的念头,你也将理解一切,你将悟道。
六祖大师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
关于死亡,它只是一个没被看到和理解的念头。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就像小孩儿看到自己的影子被吓到一样。当你看到死亡只是一个妄念,就像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你完全不用去管它,它对你没有任何伤害。
只有你想到死亡时,它才会存在;只有你住着在死亡的概念中时,它才会出生。
死亡是一个假象,是梦里的事,是虚妄的。除了你的投射和编织的故事,什么都没发生。
让你紧张和不安的并不是你的生命会结束,而是你对结束生命这件事完全不理解,完全不接纳。你对离开这个世界极其反对。是你对抗的念头在折磨你,而根本不是死亡这件事。
如何面对临终?从现在就练习接纳,练习松开掌控的心,练习看到自己的念头,练习不要相信它,练习不住在念头里,练习不去对“死亡”这件事有负面的投射。
把死亡当成一个礼物,把它当成一份爱意,一阵风,当成一片落叶,一次归家,一次开关门,一次出行,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一个如此平常的瞬间,一个最温暖的眼神,一个拥抱。
把死亡当成最平常不过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躺一卧,一饮一啄,一个哈欠,一个瞌睡,一个好梦。
从你生命健康的时候就训练不要抓取和操控,学会接纳现实,安于平常,活于简单,满足于当下。生时看淡,去时才能撒手。
生命健在的时候不去训练自己的心柔顺和接纳,看淡和放下,到了临终时,心就会按照惯性去抓取,去把控,去担忧,去恐惧,去对立。以有此种种心故,造各种幻境,入诸恶趣,枉受诸苦。
当你生命终结时,什么都不想,也不用担心有任何事发生,你只需要敞开心去欢迎它,完全地接纳它,完全地相信它,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它。你将发现,根本就没有死亡。
死亡是一个梦,一个幻,死后更是一个梦,一个幻。
死亡就像一个误会,当我们正视它,理解它,不再讨厌它,完全接纳它,它就会消失。
古人云:临命终时,切莫有分毫趣向。善恶境相,都不取着。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是要节也。
切莫有分毫去向,即是妄念不生,心无所恋,无所向往。
但自忘心,即是松开自我的手,心无所住,便能默契真如,同于法性。
死亡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念头,它根本不会停留,欢迎它,放过它。它什么都没有,干净得就像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