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铭连读

2025.07.22

楞严咒5遍

2025.07.22

信心铭读诵

2025.07.22

僧宝传黄龙与杨歧

2025.07.11

僧宝传黄龙

2025.07.11

世界,你和你的故事

世界,你和你的故事你不可能了解任何人,除了你在那个人身上的想象和投射。你无法看到自身以外的任何人,你在每个人身上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我每天都看到我丈夫,他又懒又自私,还爱撒谎。他的一言一行我都了如指掌,我怎么可能不了解他能?是的,你不了解你的丈夫。他是模糊的,甚至完全虚幻和不定的。只有他浓缩成你的观念和想法时,他才在你的世界成立,在你的头脑中诞生。她是我的同事,急躁、尖酸、小心眼、特别笨。她真的是那样吗?你确定你看到的是你的同事吗?我跟她同事已经三年了,我怎么可能不了解她?你不了解她。现实世界没有那样的人,你了解的都是你自己勾勒出来的她,那样的人只存在你幻想的世界里,存在你的观念的模型里。即便是你每天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或伴侣,你也不可能了解他。你对他所有的了解,都来自于你的想法和观念。每个人和自己的念头生活了一辈子却浑然不觉。我爸妈太固执了!我无法跟他们交流!真的吗?你确定你爸妈真的那么固执?还是你自己是固执的?你仅仅是无法和自己交流?你在你爸妈身上看到的仅仅是你自己而已。你有一位老师,他外向、正直,侃侃而谈、心胸宽广,善解人意,不,那一定不是他。他怎么可能是具体的、单向的、固定的、可以被定义的呢?他是模糊的,是不确定的,是随时都在变化的,是不可思议的。你定义的,一定来自于你的头脑,而非真相。没有什么真相,当你想确定真相时,真相隐匿了。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的念头和故事。你爱慕的人,你欣赏的人,你喜欢的人,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跟你的爱慕和欣赏完全无关。你只是在他们身上编织了你想看到的光环。你憎恨的人,你嫉妒的人,你讨厌的人,他们可能跟你的讨厌完全无关。你只是在他们身上虚构了无数个让你不悦的故事。你每天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并不是某个外在的人,而仅仅是你的想法。你每天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并不真实存在,他们仅仅是你内在的投影。当你开始评判一个人,你要知道,你在评判你自己。当你开始指责一个人,你要反省,你在攻击你自己。当你开始怨恨一个人,要觉察到,你在怨恨你自己。你相信一个人,你相信的是你自己。你怀疑一个人,你怀疑你的是自己。别人眼中的你是别人,你眼中的别人是你自己。谁看到什么谁就是什么。看到这一点,领悟这一点,你就会认识自己,见到自己,世界只有你自己,你的慧命诞生。这时,你再遇到一切,都不会向外寻求答案。你会回到自己这里。你会理解你的每个念头,与它们和解,与你自己和解。你不再伸出矛戈,而是给出谅解。你不再抗拒和冷漠,而是敞开怀抱。你哪有什么父亲、母亲、妻子、儿女、朋友和知己。你的想法才是你真正的父母、妻子、子女、知己和好友。你和你的想法才是真正的恋爱关系。你终日都在和自己游戏、相爱、互动。除了你自己,你从来都没有和另外一个人生活在一起。当你完全领悟这一点,你怎么可能不爱这个世界?世界就是你自己,只有你和你的故事。 

查看全文
磨碎了石光,悠悠于漫长

磨碎了时光,悠悠于漫长如果你总觉得你的时间太多,太无聊,太无趣,那很有可能是你看的太匆忙,走的太快,听的太笼统,吃的太急,做的太马虎,而想的太多。你总是心不在焉,你总是急忙地赶往下一站,而都不知道为什去下一站。你被目的和结果迷失了心,忘了享受过程和当下。你只是习惯了活在妄想中,你只是不知不觉。慢下来,分解你的动作,让目光在湖面或树叶上停滞一会儿,让耳朵在虫鸣或鸟叫声中沉浸一会儿,让脚步在台阶上驻足一会儿,让心在每一个风景,每一个味道,每一件琐事中舒缓一些,停留一会儿,休息一会儿。让奔波和陀螺的心停下来。慢一点,再慢一点。别急,没人催你。生命的每个瞬间都是一场约会。心头的每个际遇都是新奇和探险。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到处都是生活,到处都有烟火气。只是不要太急。如果一切都不会结束,一切都会重新来过,你急什么?如果你是以永恒的形式存在,一切早晚都会经历,你急什么?你在追赶什么?你就是你追赶的目标,你就是你想要获得的结果。多些耐心,你的生命长得与虚空同寿,比日月更久。日子需要磨碎了品偿才有味道,就像咖啡磨碎了散发出香来。懒懒地消磨时光吧,心满意足地浸泡在你的生命里。像猫趴在椅子下面那样,把你的心趴下。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整夜,让你的心细致如小雨,缓慢如年轮。像水牛站在小溪里,你站在粘稠的时光隧道中,不必前瞻后瞩,因为你就是隧道本身,你就是时光本身。在一壶茶中把整个下午稀释。在几页纸中把整个晚上打发。在光影交错黑白交替中彻底松驰和摆烂。风云体道,花槛璇玑。烟萝薄薄,樵人潇潇。轻舟荡漾,小荷迷彩。万法本闲,唯人自闹。慢慢走路,不要急着到目的地。到了目的地,你发现,你又在祈盼新的目的地,你永远无法停下来。享受过程,活在发生里。专心眼前,不要别处寻讨。一切早就完备,只是静候你来。慢慢来,不要贪,不要急,不要寻觅,一切都已分付你手,分付在你面前,只等领取。当你的心慢下来,你才发现,生命如此丰盈,时光如此惬意,活着真好,怎么都好。

查看全文
临终要节

临终要节师父好,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去年我问过你关于死亡这件事,我还没说完,你就说那是个妄念。这一年随着学习,这颗心慢慢歇下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最近因为经历一个朋友的离世吧,又触发了我对身体的担忧和对死亡的焦虑。虽然都知道人必有一死,担心也没用,但这些念头就好像不受我控制,不断冒,搞得自己紧张坐立不安的。请师父开示我该怎么面对这种不安?临命终时,又如何面对?答:首先你要明白,生与死都是因我们的一念分别心,一念妄想心,一念住着心而有。妄心不生的时候,没有生,也没有死。生死、涅槃,佛与众生,一切法,皆是从我们的妄想生。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接下来你要一直练习于一切时不生心,生了心不住心的功夫。众生因妄想分别,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于自己妄想中轮转生死。由妄见生故,种种贪爱执取控制,不相舍离;由妄见死故,种种担忧、恐惧、不安,如影随形。如此种种,皆因一念无明,取相生心,于念念中迷失本来,故受种种苦。死亡就像我们正在起的一个念头和接下来起的另一个念头,它是不住的,不可停留的,没有任何实质和意义的。所有关于死亡的意义都是我们添加和妄想出来的。去看到你的念头,理解你的念头,接受你的念头,放过你的念头,你将不再害怕死亡,也将不再畏惧任何事。理解了你的念头,你也将理解一切,你将悟道。六祖大师说: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关于死亡,它只是一个没被看到和理解的念头。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就像小孩儿看到自己的影子被吓到一样。当你看到死亡只是一个妄念,就像你看到自己的影子,你完全不用去管它,它对你没有任何伤害。只有你想到死亡时,它才会存在;只有你住着在死亡的概念中时,它才会出生。死亡是一个假象,是梦里的事,是虚妄的。除了你的投射和编织的故事,什么都没发生。让你紧张和不安的并不是你的生命会结束,而是你对结束生命这件事完全不理解,完全不接纳。你对离开这个世界极其反对。是你对抗的念头在折磨你,而根本不是死亡这件事。如何面对临终?从现在就练习接纳,练习松开掌控的心,练习看到自己的念头,练习不要相信它,练习不住在念头里,练习不去对“死亡”这件事有负面的投射。把死亡当成一个礼物,把它当成一份爱意,一阵风,当成一片落叶,一次归家,一次开关门,一次出行,一个转身,一个回眸,一个如此平常的瞬间,一个最温暖的眼神,一个拥抱。把死亡当成最平常不过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躺一卧,一饮一啄,一个哈欠,一个瞌睡,一个好梦。从你生命健康的时候就训练不要抓取和操控,学会接纳现实,安于平常,活于简单,满足于当下。生时看淡,去时才能撒手。生命健在的时候不去训练自己的心柔顺和接纳,看淡和放下,到了临终时,心就会按照惯性去抓取,去把控,去担忧,去恐惧,去对立。以有此种种心故,造各种幻境,入诸恶趣,枉受诸苦。当你生命终结时,什么都不想,也不用担心有任何事发生,你只需要敞开心去欢迎它,完全地接纳它,完全地相信它,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它。你将发现,根本就没有死亡。死亡是一个梦,一个幻,死后更是一个梦,一个幻。死亡就像一个误会,当我们正视它,理解它,不再讨厌它,完全接纳它,它就会消失。古人云:临命终时,切莫有分毫趣向。善恶境相,都不取着。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是要节也。切莫有分毫去向,即是妄念不生,心无所恋,无所向往。但自忘心,即是松开自我的手,心无所住,便能默契真如,同于法性。死亡只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念头,它根本不会停留,欢迎它,放过它。它什么都没有,干净得就像虚空。 

查看全文
你是你的守护者

你是你的守护者没有来自外在的伤害和痛苦。持久和重大的伤害都来自内伤。所谓内伤,就是自己对自己的伤害。你一定经历过忽然之间就感到莫名的烦恼和心情极度的低落,你也一定经历过无比的恐慌和几近崩溃的绝望,你也经历过无论怎样都无法趋赶走内心的不适和难受,而且那种不适越挣扎,越强烈,越挥之不去。你知道这些令你无比痛苦的感受是如何形成的吗?你知道你的病苦是如何形成的吗?你知道你的情绪低落是如何发生的吗?你知道你的暴躁愤怒的脾气是怎样产生的?你知道你的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烦躁、难过是如何进行的吗?它们都来自念头和意识的纠缠。它们都来自自我对自我的攻击。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内耗。当你一直在想一件事,当你在掌控什么,当你想要改变什么,当你在求什么,你要达成什么,而得不到结果时,你就会内耗,就会不舒服。一切唯心造,一切都识在自编自导,在吓它自己,而你把它当成了真的。当你不舒服时,如果你看不到是自己的心意识在作祟,也不去调整自己的心,而是任由妄念侵蚀自己,你的心不停地在分别自己,在消磨自己,在对抗自己,在抓取自己,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你的生命,你的身心世界就开始紊乱。身体的病苦就是这样悄悄地发生。情绪的低落和各种不安就是这样产生的。所有的内耗都是这样进行的。这时只有一种办法才能解脱,那就是松开掌控的心,放下想改变什么的那股劲,不要再想得到什么,先让身体安静下来,静静地坐着,回到呼吸上来,回到无所求上来。看到一切由因缘掌控,不要跟现实对抗,让自己歇下来。当你安静下来,你可以进行观照实相的训练,观察一切法皆由心想生。心若不生,一切寂静。反复地训练不生心、不住心、无所依,让自己的心松下来。你的心训练成熟,甚至都不需要再观照什么,仅仅是坐在那里就好。任一切心念想法从心头飘过,不再认定和执着它们。练习息虑忘缘。让头脑习惯于不掌控现实,不控制别人,不操控事件的发生。撤销自己对事物的主宰,你只负责照顾好自己的心念,不要让它去干涉因缘生灭。所以,善护念,是保护你生命安好的最重要的修行。不要轻视你的念头,稍有不慎,你会把自己逼入绝境。不要疏忽你的想法,如果不加防护,它会把你带入痛苦的深渊。做好牧牛的功课,一犯苗稼便鞭挞,否则,清白的心苗即全部被毁。爱自己的功课,没人能替你进行。别人对你的百般爱护,只达汝皮毛;爱你的血肉和骨髓,由你来完成。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守护天使。你是你唯一的保镖。你是你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照顾你这件事,你无法交付给任何人,它只能由你独自完成。爱,是内部的心行,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最高智慧。

查看全文
在烦恼中修行

在烦恼中修行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佛法只是对治烦恼的幻药,本无烦恼,焉有菩提。多有修行人,迷惑颠倒,为修佛法而修佛法,为做功课而做功课,此是众生通病,不可不察。本自无疮,勿伤之也。本自天真,勿加斧凿。若也无病,乱吃药,此是法病。故云:佛病最难医。古人云:劳持生死法,唯向佛边求。目前迷正理,拨火觅浮沤。本来清净,以妄执故,而有诸苦。若无执着,佛法亦是糟粕,尽除却。佛无骗人之心,以学人执着佛法故,迷信佛法,贪着佛法,佛成障碍,法成疾病。无数人被佛所障,被法所缚,胡乱修行,本无烦恼,反增无明。研究千七百公案,每天学下转语,各种群里跟人辩论,此不是修行。于心有住处,放得过,那是修行。读诵五部大般若经,十部华严,百部法华,千部金刚,不为修行。跟别人讲话,看得到自己的评判,察觉得到自己的傲慢,转得了自己的怒气,这是修行。每日五座,一座两个小时,坐了十年,不为修禅。待人接物,心行平等,慈悲包容,不骄傲,不自负,是为修禅。听了祖师大德很多开示,看了师父无数文章,每天都阅读经典。这不是修行。跟孩子说话柔声细语,尊重理解,不打压,不贬损,多赞扬,多鼓励。看到老公抽烟喝酒,不讨厌,不责骂,不说教,不冷漠。生活中多关心,多说爱语,循循善诱,这是修行。若于生活中,与家人相处中,为人处事中,日用万行中,尘劳琐事中,床头床尾处,锅边灶沿上,处处知谦让,懂尊重,普行恭敬,行有不得,返求诸己。这是修行。什么时候需要佛法,什么时候需要修行?在烦恼起处,需要提起佛法,那是你修行的时候。转念抽身,心无所住,练习这样的功夫。在执着起处,需要观照实相,这是你修行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执着,观能所皆空,万法不住,一念放下,这是你的修行。人际关系才是你的道场。做事生存才是你的功课。恒顺世间,不与物违,才是你的修行。退步是修行,以泯我故。认错是修行,能省己故。常说对不起是修行,能下心故。多叫宝贝是修行,以爱语故。舍除我见是修行,见是生死故。不争是修行,争即失道故。不评判是修行,评判如刀割故。不见世间过是修行,以迷本心故。于此种种能见自心,能省己过,降服自心,不向外求,不分别自心境界,是大修行。真修行者,于种种障碍处、烦恼处,不如意处,逆心处,痛苦处,郁闷处,冷漠处,狭隘处,自私处,偏执处,常自观察,但见己过,不见他非,一念不住,是真修行。诸行者,莫贪佛药,莫执法病,莫在修行的形式上下功夫,多在自己的烦恼处省察。烦恼即菩提,于烦恼处看得到自己的问题,转得动身,才是佛法的意义,修行的目的。

查看全文
爱是你的天性,是你的本能

爱是你的天性,是你的本能你总是羡慕那些有人爱的人,而抱怨自己没人爱。你渴望遇到真爱,但偏偏总是遇人不淑。你不种,怎么能收?你不给,又如何获得?你不去爱,怎么能收获爱?你不改变自己,怎么可能改变镜中的模样?你不劳作,哪里会有收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爱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爱你。你从来不尊重别人,自然不会有人尊重你。你尊重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人尊重你。你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自然也不会被别人看见;你看见多少人,就会被多少人看见。你的收获与你的付出对等。你呼喊,必有回声;你移动,影子必然跟随你。你的容貌、财富、健康也是如此,你从来不布施微笑、善意和赞美,又怎么可能收获美貌、富有和健康呢?你布施的,自然会回到你这里。你给出的,立刻回流到你这里。你接受到的一切,都是你曾经种植的。你没做过的事怎么可能有反应和回报?你没有传递过什么,怎么可能收回什么?你一直洁身自好,明哲保身,只顾自己,就不要去羡慕那些活在爱里和收获爱的人。你只图一个人清净,满足于自了,就永远享受不了同体的欢喜和共情的美妙。你不走出自我,就无法体会无我的大爱。你不敞开心扉,就会一直被关在头脑的牢笼。去爱别人,不是为了迷失自己,而只是为了体验爱,成为爱。去付出,不是为了得到更多,付出本身已是酬劳。爱,不是为了美化别人,而是庄严自己。无论你是什么样,我都爱你。因为你就是你,而爱属于我。爱是你的天性,与生命互动是你的本能。去爱你遇到的人,他一定能解开你的心结,照亮你心中的黑暗,融化你心里的冰凉。除非你相信了僵硬的观念,被无明所覆,否则你不会抑制爱。除非你执迷于自我,你不会在爱中控制、放逸和索取。不要沉迷于思考。去行动,去做些什么,直接去爱。世界给你那么多,你不得不去爱。花已开在你院落,你只需要将它馈赠。星星已撒在天河,你只需要睁开眼睛。爱,不从外得,它一直都在,等你攫取,等你啜饮,等你歌唱,等你庆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