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断诸法,唯断取著

    不断诸法,唯断取着        修行一切不须断除,唯断取着。一切相无碍,以有性故,故相无尽,不可断。以无我故,相无实性,不可贪着。故欲解脱,不断诸相,唯断取着。何以故?诸相即是佛性,若生取着,即是我,佛性即堕众生中。若不取着,众生即是佛。        经云:不断我见,唯断取着。何以故?我见者名为佛性。        有人贪心炽盛,而欲断之。欲断欲烈,而生愁恼。贪欲不可断,唯断取着,欲性不可断。何以故?贪欲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欲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贪欲性不可着。若生取着,即是有我。欲性是空,实无有我,亦无有住,于无所有法而生取着,故生忧苦。以生忧苦故,佛说贪欲为过为患。只因贪着,或取或断,而有过患,实无有法为贪欲也。       有人嗔心炽盛,而欲断之。断之不得,而生愁恼。嗔恚不可断,唯断过度,嗔性不可断。嗔性即是佛性。佛性不断,故嗔性不可断。佛性无我,故于嗔不可着,亦不可着于断嗔。若着于嗔,即是有我,有我故有苦。若着于断嗔,亦是有我。嗔实无我,亦无有住,于空无所有法而生嗔恚,或欲断除,是名烦恼。以生烦恼故,佛说嗔恚过患。只因迷于嗔心及断除之,而有过患。但见嗔无实性,嗔无有我,不取不断,不为所害。        有人愚痴无智,而欲增长智慧,断除无明。断之不得,故生烦恼。痴性不可断,唯断见痴实有,于智慧生贪着。无明不可断,无明实性即佛性。智慧无明,总是二法。若见二性无异,是名见佛性。佛性不可断,故痴不可断。所以古人云:向异类中行。若见愚痴为碍,见智慧则喜,是人不得真智慧,不善学于空法门。若见无明实有,而欲除之。除之不尽,是名无明。见于二法,而生取着,不了不二之性,是名无明,非实有无明可得。        有人持戒不得,屡屡破戒,而生烦恼。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戒性不可破,戒性是佛性。无人能破于戒,何以故?戒是空故,戒无所有故。但无执着,是名严持戒律。不见是非,是名究竟戒律。不见持者、戒律及与破戒,是名究竟毗尼。若言我持戒,此是增上慢者。若言我破戒,此是颠倒人。若见他持戒破戒,尽为邪见,被贬至二铁围山。        有人久修禅定而不得,故生愁恼。得于禅定,复失禅定,亦生烦恼。有得有失,非是禅定。禅定者,心不乱为禅,相无惑为定。不取法为禅,不断法为定。无生禅想为禅,不见定相为定。顿见本心为禅,用而不住为定。如是禅定,不可得,不可修,不可证,不可失,不可断。何以故?禅性即是佛性,不可于佛更觅于佛,不可于禅更修于禅。若见散乱及禅定,此是散乱,非禅定也。不见二相,是如来禅定,是祖师所修禅定。        有人厌于生死,而于涅槃生着。既不能出离生死,又证不得涅槃,故生烦恼。生死不可灭,涅槃不可得,生死性即涅槃性。只可言生死不真实,不可着于断生死。不可离生死别觅不生不灭。若见生死可厌而别爱涅槃,此是生死法。若也爱圣憎凡,生死海里沉浮。唯断生死之心,不断世间生灭之相。何以故?世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生死是常,不可断故。以众生妄见生死,着于生死,贪生畏死,佛说生死无常,生死过患。实无生死,亦不可离于生死别见无生。但断取着,不断生死。    从上以来,诸佛祖师无实法与人,但随方解缚,解粘去著,将虚妄药,治虚妄病,故名修行,亦名佛法。若无病,即不须药。若于佛法生著,此是大病。故百丈云:佛病最难医。        修行唯断取着,不断我性。若于我性生于执着,当离执着,见无我性。若于无我而生取着,当见佛性真实。但离执着,即名中道,即解脱法。本心不立不破,若执于立,即为破除。本心亦立亦破,立即方便立,破即无所破,是名佛法,是名佛教,实无有法名为佛法也。六祖大师云: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是知修行,唯断取着,不断一切法。

    2019-09-04

  • 怎样断除淫欲

    怎样断除淫欲        问:顶礼师父!我想请问学习禅宗的人可以修习不净观吗?虽然说淫欲本空,不假断除,但这种贪着的习气对于修行来说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影响,我真不知道淫欲为什么就这么根深难拔,这几年我一直被这件事困扰,找不到一个特别有效的方法来断除淫欲的习气,请您开示怎样才能断除淫欲。        答:你永远也无法断除本来虚妄的东西,就像你无法断除世间万象一样。世间万象,本来是幻,知其是幻,空无自性,不假断除,自然无碍。淫欲习气,亦复如是,虽根深难断,然空无实性,了无实体,不假断除,自然无碍。        若有障碍,是因执着,非关幻相。若有烦恼,非关淫欲,只因执着。一切万法,本来是空,若欲断空,是名颠倒,是名有法,是为执着,反成障碍。        男女之事,非为淫欲,如梦如幻。淫欲者,名为过度,名为执着。一切过度者,一切执着,皆名淫欲,非实有法名为淫欲。故淫欲者,即非淫欲,是名淫欲。        于无所有法,妄加分别,妄见其过,妄见垢秽,而欲断除,是名过患,是名执着,是名淫欲。        见欲过患,而欲断除,以得清净,是名执着,非是修行,是名淫欲,非为断淫。见欲混浊,而欲断除,以得轻安,是名执着,非是修行,是名淫欲,非是断淫。        妄见梵行,故欲断淫,是名执着,是名淫欲。妄见生死,故欲断淫,是名淫欲,非是断淫。见欲实有,见欲为害,见欲丑陋,见欲是恶,见欲为碍,见欲不净,见欲为过,而欲断除,是名淫欲,非为断欲。       知淫欲空,不加对治,是名断欲。知淫欲无常,不断除之,是名断欲。知淫欲无自性,不加对待,是名断欲。知淫欲无力,不施一功,是名断淫。        淫欲非有,亦不是乐,亦不是苦,非是净垢,非善非恶,非为过患,亦非障碍,如梦如幻,体不可得,如是了达,是名究竟断于淫欲。          达淫欲是空,知无实体,是名断淫,非实有淫欲可断。知欲是空,但离妄缘,不染尘境,不贪其事,亦不着断除之法,时节因缘所至,余习自灭。不可于虚无习气之法强断除之。若执断除,是生死法,纵成阿罗汉辟支佛,与真实解脱,了无交涉。故古人云,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古语昭昭,只是众生障重,有眼不识。        所以古人云,不论淫欲,唯论见性。一切诸法本自解脱,相不碍人,人自当真,故生挂碍。相本无非,人生是非,故有好坏。相非实有,人自取着,故见净秽。妄见其有,而生执着,生于执着,又见过患,复欲断除,转相为碍。        所以,挂碍在心,诸法无碍。心生挂碍,非物有碍。心生法生,心灭碍除。所言除者,非除其事,但除其心,但除其执。        若论佛法,无有垢净,何来不净观者?若习不净观,是声闻法,是虚妄法,是有为法,是着相法,是颠倒法。能观诸法空寂,是名清净观。不见诸法垢净,是清净观。不取一切诸法性相,是名清净观。于一切法不着不断,不取不舍,不求不除,是名清净梵行,断淫当学如是断淫,学法当学如是清净观。  问:如果男女之事不为淫欲,那可以随便淫欲,都不为过吗?  答:执著者为淫欲,过度者为淫欲,贪求者为淫欲。故一切事若过度贪著,是名为过,应当断除。

    2019-09-04

  • 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        大根基者,问过法要,及时践行,不在文字语言上下功夫。        六祖在五祖会下,只和五祖短短交谈几句,便下去舂米,做佛法保护的功夫去了。        天然丹霞禅师在石头那里听石头开示法要,几句话后,石头还欲多说,丹霞已经掩耳,对石头说:太多也,便自下去。        临济在黄檗那里三年,关于佛法的问题,一字不提。不是临济不知修行,实在不知道问什么。后来被陈睦州怂恿,问了几个问题,三次被打,便大悟,从此任运自在,得大解脱。        永嘉去参六祖,只与六祖几句对话,就明了大义,准备离去。六祖爱惜之,才挽留他住一宿。        大珠和尚问法于马祖。马祖几句简单扼要的开示,大珠顿识本心,不由他悟,从此不再拘泥文字,一切佛法,从自胸中流出。        马祖上堂说法,百丈卷席而出。马祖赞叹百丈善听法要。        陆亘大夫与南泉兴致勃勃谈于第一义谛,南泉却对花喃喃自语。此是史上最美说法。        裴休将自己所悟写成文字呈于黄檗,黄檗只是放在一边,问裴休会吗?裴休云,不会。黄檗说,若形之文字,何有吾宗。若于伸手之际会取,方较些子。        祖师接引学人,观其时机因缘,虽为师教导,却不为说破。如沩山对香严迟迟不说,如仲兴对道吾一再追问,道吾亦不为说。后自得悟,方知大师慈悲。如僧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转身回寮。如外道问佛有无,佛置之不理。如龙潭崇信三年侍奉天皇道悟,天皇一句佛法不为其说,反而令龙潭大悟。        能不问者,必是大智。能不答者,必是大师。巧言善说,不如聋哑。不问不答,我只看花。穷追不舍,总是意根下事;逐言寻句,不出幻化生灭。所以悟道者,尽皆嬉笑怒骂,返璞归真;觉悟之人,讥佛笑祖,讽其太过做作。    文字之法,只是黄叶止啼,诳他无智初学。三乘经论,不过牛鹿玩具,诱导出于世著。若于文字名相中觅佛法,如石头上栽花。若于道理中求解脱,无异于空中捉物。        所以马祖大喝一声,尽大地众生一切疑惑自灭;药山长啸,满十方佛子所有知解自除。所以德山一棒,是老婆慈悲。临济一喝,是新妇柔情。睦州掩门,专治云门乱走脚病!大颠举挠劈口便打,专治学人嘴病。六祖问弟子,我有一物,专治神会知解病。达摩问弟子修行心要,专治语言病。船子入水,专治夹山有病。禅者笑太原孚上座,专治孚上座说病。岩头睡觉,专治雪峰用功病。无业禅师投窗偈,治其授业先师看经病。怀让磨砖,专治马祖坐禅之病。睦州讥讽讲经座主,专治法师讲解之病。石巩慧藏禅师,见学人来搭弓便叫看箭,为治一切见病。        夫大善知识,不用斧斤,不劳一功,不坏天然,不立文字,不授不教。彼自无疮,勿伤之也。彼自天真,勿染污之。无病不授药,无惑不讲法,无缚不开解,无瑕不开凿。无问自悟道,无疑自明了。不着文字之指,不向歧路中行。问我佛法,吱吱呀呀。问我修行,兄弟哥仨。

    2019-09-04

  • 学佛原是灭佛

    学佛原是灭佛学佛只是发现真佛,歇下一切妄求造作之心,即本来佛,不更修造而得成佛。若不发现真佛,学他假佛,不是学佛,恰是灭佛。何为学他假佛?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知学有形象佛,是名学假佛。离一切相,见真如来,是名学真佛。学真佛者,不改其面,即是如来。不改其行,即是如来。不除习气,即是如来。不用求真,即是如来。不须断妄,即是如来。不须相好,即是如来。不修一法,即是如来。不离此身,即是如来。不变女身,即是如来。不改穷富、好丑、老少身,病苦身,毛病身,恶业身,即是如来。乃至不改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即是如来。若求有相佛,向他释迦牟尼佛学,是灭佛也。若学他二六时中四威仪,是灭佛也。若求圆满报身,是灭佛也。若求六通,十八不共法,是灭佛也。若有法说,是灭佛也。若学他戒定慧,是灭佛也。若见有佛可成,是灭佛也。若学他释迦佛度众生,说法四十九年,慈悲喜舍,六度万行,是灭佛也。如此学佛,是谤佛,不是学佛。何以故?学佛须是识得真佛。不识真佛,必学假佛,学假佛能成佛者,无有是处。何以故?佛是虚妄,了不可得。不识佛性是佛,着相求菩提,不是灭佛性是什么?达摩祖师说,佛不持戒,佛不坐禅,佛不诵经,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念佛,佛不礼拜。若读经、坐禅,修善,造恶,念佛,是灭佛也。我见有人学佛,把自己改来改去,向极善圆满形象中觅佛,修善杜恶,见人是非,除习断妄,好不辛苦。此不是学佛,恰是灭你本然佛性。真学佛者,见其本性,随性而行,不拘形象,不碍小节,天真率直,不见他非,不改一行,依旧原来,是真学佛也。

    2019-09-03

  • 幸福的秘密

    幸福的秘密  你跋山涉水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看到心目中的美景,你惊讶地叫到:哇!太漂亮了。然后呢?甚至不到一分钟你的兴奋就结束了。为了让自己继续处在兴奋中,你的目光开始继续猎奇,你的六根开始同时启动,你想重新发现神秘,发现“美好”,好让自己继续“哇!”地惊喜。  是的,只要你努力,你可能花不了几分钟,就会从另一个角度继续发现美。或者,你又发现了另一处美丽的地方。你继续惊叫着。然后呢?你的欣喜又结束了。  你不停地工作,想获得更多的收入,你以为幸福在那里等着你。当你挣了足够多的钱,你还是觉得不幸福。你又拼命地做其他的事,你希望在做成某件事后获得幸福,但是很不幸,你从来没有成功过。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甚至现在,此时,还在经历,还在寻找“幸福”。  当我们旅游结束,回到家中,旅游途中那一个个兴奋的亮点已经彻底熄灭,然后我们开始觉得无聊。然后六根在可能的外境中继续寻找刺激、惊讶、快乐,然后再次经历失望、消沉。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再也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开心,我们开始陷入一段漫长时间的抑郁。  当我们做成一件事后,你发现那并不能带给你幸福,你开始做另一件事。  如果你找不到新的娱乐,找不到更多的事要做时,你会恐慌,你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你会生不如死!有一天,当你持续地经历类似的失望和空虚后,你会发现自己被逼到了一个死胡同,你的世界被黑暗笼罩!你在这黑暗中完全地迷失,身心恐惧,经历着地狱一样的痛苦。  我并未否认幸福中有欣喜和惊讶,我不否认做什么能给人带来幸福感,我也不否认幸福还包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幸福的含义非常广。它并不否定外境,不否定做事。但是,如果你把寻找惊讶或欣喜的感觉错认为是幸福的核心,你把幸福的根基建立在六尘世界,你认为不确定的东西,刺激你感官的就是幸福,你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幸福。  当你每天吃的都是大餐,摆在你面前的一般食物再也不能吸引你。但是,如果你饿了好几天,忽然给你一碗白米饭,一份青菜,你会觉得白米饭真香,蔬菜怎么这么好吃。  快乐是一种错觉,而幸福是真实的。快乐是无常的,而幸福是永恒的。快乐不过是一些火花,而幸福是光明。快乐是情绪,而幸福是心态。快乐是感觉,而幸福是智慧。  快乐会消失,而幸福不会。快乐有起伏,而幸福趋于平静。快乐会带来烦恼和悲痛,而幸福只会让你喜悦与安宁。快乐会生长、变化和枯萎,而幸福一旦被你发现,它会很牢固,坚不可摧。  幸福是海洋、天空和大地,它不是枝头的花果,不是空中的烟花,不是水上的泡沫。它是整体,是泥土,是烟花背后的太空。幸福的海洋中偶尔会荡起快乐的波澜,但是,要记住,那起伏来去的不是幸福,而是幸福的附属,它的涟漪。你可以享受幸福的波浪,但是不要迷失在那波浪中。幸福的大地上会开出各种各样的快乐之花,长出各种高大的欢乐之树,孕育出各种惊喜的奇花异草,但那都不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扎根于大地,隐藏于海的深处。  去见那真正的幸福大海,去发现那产生欢乐的幸福大地。去领悟幸福的真谛,去发现幸福的秘密。  当你不再迷于幸福的涟漪、波浪、花草,而看到了增长这一切快乐的幸福根基。你坐在家中的沙发上一样能快乐,你收拾五平米的厨房一样能快乐,你走在最普通的大街上一样能快乐,你躺在沙发上打盹也觉得无比快乐。  当你不再猎奇于感官的享受,一切对你来说都变得美好。你再也不想跋山涉水去寻找耀眼的风景,你再也不会去经历那些激动人心的事情。甚至,你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你都不会觉得空虚和无聊。  当你没有了空虚和无聊时,你不再需要快乐来充实你的生活,你不再需要意义来界定你的人生,你不再需要做些什么来获得安宁。你的生命从此不再有空虚、无聊、价值、意义这些概念,它变得毫无条件的“美”!  幸福的钥匙是停止寻觅,幸福的方法是休息于奔波,幸福的秘密只是满足于平常。  当你发现这个秘密,平常变成了你生命中最珍贵最不可磨灭的风景,休息代替了你一切地寻找。原来幸福就在你身上,就在你身边,就在你的屋子里,就在你桌子对面那个人的脸上,就在你的嘴里、眼睛里、就在你的皮肤上,就在你的窗户上,就在空气里,就在你的脚下…  当你发现幸福的秘密,你会安住在任何事情中,你会安宁于任何地方,你会安心于任何时刻。不管做事,还是不做事,不管跟谁在一起,还是独自一人,不管你的年纪多大,不管你是健康还是患病,你都会幸福。因为你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你不再被幸福的幻影蒙蔽。  你活在了幸福的海洋,你扎根在幸福的地心,你活在了无为里。没有什么能毁坏你的幸福,没有任何事能让你变得不幸。因为你再也不执着幸福的涟漪和泡沫,再也不会迷失在幸福的花草和枝叶中。

    2019-09-02

  • 怎样让你的修行有效

    怎样让你的修行有效?        问:实相和解脱的道理我都明白,修行的方法也掌握了,也打坐,也诵经,也牧牛,也护念,但是遇到事情还是会陷进去,还是会有很多烦恼。请师父开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修行有效果呢?        答:是的,对于解脱和实相的道理,我们都容易听闻和掌握。我们都知道解脱的方法是于念而离念,于相而无相,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知道这一点并不难,只要多听多学诸佛祖师留下的经论,经常看一些善知识的开示就可以。但是,如何做到于念而离念?如何能够不取于相?如何做到知幻即离?这就不是学多少经论所能解决的。知道方法和成熟运用方法完全是两码事。        虽然很难,但毕竟我们有过于念离念解脱烦恼的经历。所以,如何能够在更多的对境中做到于念离念,是每一个修行人所希望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四门功课的目的,也即为什么要练习牧牛。        于念而住念,于相而着相,认幻境为真实,是我们无量劫来的生死习气,也是我们所有烦恼产生的原因。这种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尤其我们对某些人事物还有着很深的执着时。就算我们知道念头并不是真的,一切万法都是心识起的作用,无有实性,就算我们对实相的认识几乎和佛陀与祖师一样,完全明白只要出离于念头,只要不取自心境界,就能解脱,我们还是会被念头所骗,还是会习惯性地住着于幻境,贪求于幻境,并因此而起种种的颠倒知见、无明烦恼。        难道仅仅做一些练习,就能改变取着幻境的习惯吗?不能。        就算你很认真地在做四门功课:打坐、读论、一物不为、行脚,你生活中处处都能提起觉照,二六时中都在牧牛,都在做善护念的功夫,你会发现,你还是会经常烦恼,还会住在妄念中而有种种的情绪和不安。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你内心深处对某件事物还有着深深的执着。一旦你生活中发生了什么触动你执着的事时,你就会完全沦陷。如果你前期出离工作没做好,你是很难做到于念离念的。二,你不知道什么样的念头需要离,什么样的念头不用离,也即你不会牧牛,做功课时错用心。这一点,就需要多听经闻法。        所以,在做四门功课前,前期的出离工作和正确牧牛就变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没有善方便远离自己的执着,你做再多的功课都没用。或者,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牧牛,一味地离念,时时起觉照的心,你做的功夫都是徒劳的,你都无法实现真正的解脱。        在做这四门功课前,要做到下面几点,你的牧牛工作才有作用,也即你才能正确并成功地达成于念离念,不住幻境,知幻即离。        一,与你平时喜欢的人与事保持距离,除了上班和简单的娱乐之外,不参与任何俗事的经营。在能维持生计的情况下,减少一切的社交活动。        二,少使用手机网络等信息产品,少看,少听,少吸收甚至完全拒绝接收时下网络微信传播的各种知见观念,懂得保护自己的六根,减少娱乐活动,饮食清淡简单,生活少欲知足。        三,不要把精力、金钱和时间放在任何改变物质生活条件上,把用来改变物质生活条件的一切努力放下,用来亲近善知识,专心听经闻法,思维其义,学会正确牧牛的方法。        四,乐远离行。远离一切世乐的求取和对家庭家人的执着。创造任何能够独处的时机并加以练习。       如果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做的非常扎实,就能正确并有效地实施四门功课。也即,四门功课的作用就会达成:你能很容易地看到自己的妄念并迅速出离。这些准备工作做的越多,你的解脱越容易。解脱对你来说,不再是梦想。它会变成现实。你的修行将和以往完全不同。你会经历解脱,而不是想象解脱。        修行不是简单地看看经,听听法,打打坐,读些修行指南,知解实相,研究真理。它是一个非常系统而实在的实践过程。对于根基好的人来说,他们可能自己会摸索并注意到这些问题,然后亲自去做所有的准备工作。这样的人,你不必有太多指导和说教。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不知道细节,不知道修行要注意什么,怎样做才有效果,所以需要过来人指导,认真地训练,实施正确方法,才能达到真正的解脱。         那些将修行描绘地无比简单,或者只是一味地向你描述实相而没有提供特定方法的人,你要问问自己,接受他们传达给你的见解,你是否真的实现了解脱?如果没有,你要反思一下,你的修行之路走对了吗?

    2019-09-02

  • 做四门功课的作用

    做四门功课的作用    问:师父,您教我们做四门功课。学心中心法门的也有功课要做,就是要坐上一千座。在坐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开悟。心中心法只是单纯地打坐,量够了,一样能觉悟,岂不是更简单?为什么您却教导大家做这么多的功课?而且,也并没有许诺在做这些功课时会得到什么效果,也没说一定能开悟见性。没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可达到,我们怎么有动力有信心去执行并长期坚持做这四门功课呢?    答:佛法实修不是靠做一件或几件单纯的事就能达到开悟,而是需要做很多的事为觉悟做准备。如果做某件特定的事就能觉悟实相,佛陀的教法就应该很简单,只留下一个法门,一个秘诀就可以了。众生修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无量劫中颠倒用心,无明深覆,邪见存身,贪嗔痴慢,所以需要用不同的方便来对治。烦恼执着不同,手段方法也不同。我们练习四门功课,就是转过去贪着六尘境界的习惯,转有所依的习气。先把这基础的功课做好。    不管你做哪门功课,你都不要带着一个我要开悟的心去做。你不要想,我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或许会忽然间开悟吧?你更不要想,这样什么都不做,有用吗?我专注地看经,会不会根尘脱落?看经许多都看不懂,有什么用?我每天打坐,打坐的时候能够证到什么吧?如果你带着这些疑心和有所得心去做,这是有为心,是生死心,是烦恼心,会产生更深的执着和无明,会让你无法看到实相,与你想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    我们做四门功课虽然也有目的,但目的只是休息,只是默契于本心。我们明白本性非属造作,非是修成,是无为法。所以清楚地知道我们是在用一种最省力的方法去为无为做准备工作,是与无所得,与无所求,与实相相应。在做这四门功课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压力,没有一个特别的目的。就像锄草,我们确实是为了庄稼长得更好而做这个工作,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光靠锄草,是无法让庄稼长得更好的。锄草只是庄稼长得更好无数个因素中的一个。打坐、读经、一物不为、牧牛,在生活中运用佛法,这些只是见性无量因缘中比较重要的因素,我们需要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如果只靠做其中的一种功夫,是很难真正见性的。    除此四门功课,日常生活中还要践行六波罗蜜,懂得善护根,善护念。待人接物,普行恭敬。将牧牛的功夫用在生活的每一处。那些声称只做一件事就可以达到解脱的观念值得怀疑。涅槃经里讲到,众生虽有佛性,要具二因,即正因和缘因,才能了了见于佛性。缘因又称为了因。只有了因,或只有正因,皆不得见性。正因者,众生佛性;缘因者,修六波罗蜜,无量助道法,安禅静虑,读经看论,牧牛休息,收摄六根等等。若使一因即能见性,众生则不须修道或者只做一事即能成就。而这并不是事实。事实是,按照佛陀开示的正修行路,具足二种庄严,依照两种因缘,时节会遇,才能亲见佛性。如人种地,既下种已,锄草松土,灌溉施肥,风调雨顺,时节因缘到了,才能长出庄稼。    所以大家在做功课的时候,不必着急,亦不用去想何时才能见到实相,实现解脱。但只耕耘,莫问收获。功到事成,水到渠成。只要方法得当,假以时日,必得功效。何以故?诸佛皆行此道而得菩提。

    2019-09-02

  • 四门功课

    四门功课 学山禅堂四门功课者:一、坐禅二、一物不为三、读论四、行脚 一、坐禅  此门坐禅,本为明心。明心者,知心无物,知法是空,此是理悟。若论事功,唯歇一事。歇者,六根休息,不向外逐。所以假幻身以悟幻法,假有为以契无为。  若学坐禅,须摒诸世缘,独处安静,先调饮食与睡眠。饮食清淡,食应七分。睡眠充足,不可昏沉。再律身心,莫行放逸,以五戒十善为前提,知为不为,身心安定。  每日择身心最适意之时,选舒适坐垫,单盘坐好。腰背挺直,收腹挺胸,头与肩垂直,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端身正坐四十五分钟。  前二十几分钟闭目,后二十分钟可慢慢睁眼,不得昏沉掉举。若初坐禅妄念多者,可系念于鼻端,以数息法来安心,以一呼一吸为一,从一数至于十,如是反复,直至心安于呼吸。若久坐禅者,不必借用任何方法,不必数息,不须念佛,不须观想,只恁么坐着,不起一切观行,随念起灭,亦不须看念。但妄想分别执念起时,能疾察觉,于念离念,如牧牛者,看到牛吃苗稼,将之拽回。此是牧牛法,亦是坐禅要领。  久坐禅者,若眼睛不累,可整座皆睁眼。  每天至少如是坐禅一座,日久即得功夫。功夫纯熟,因缘会遇,于中正念思维,以得妙观察智,如实得见诸法实相。 二、一物不为  一物不为者,本无为法,不可语言,无形可拘,无法可式。无奈六根驰逐六尘,积习久矣。身心躁动,妄想不停。所以假无事以换习气,假枯坐以涤妄想。  此一物不为之功课,找一静处,或家中沙发椅上,或湖边凳上,或花园树下,或山林溪边,或草地石上,放下手头一切事务,一事不做,一事不想,只是枯坐,善恶不思。若有念,但随顺之,不止不灭。若有烦恼现前,须做牧牛功夫,与坐禅时无异。  枯坐时不必身体端正,可稍微放松坐姿,但全程必须睁眼,此是关键之处。其作用功夫做到了,自然得知。坐时,不得昏沉放逸。不可听音乐、看文章、与人聊天。若在户外,可适度地看风景,听风声,闻花草树木的气息,感受风雨气候等,使六根保持自然开放但不过度贪着的状态。若昏沉,须揉眼或站立,务必保持清醒。  此一物不为之训练每天一个小时,可以一次独立完成,也可以分两次、三次完成,每次二十或三十分钟。若坐着经常犯困,可改为立禅,站着一物不为,其中要领一样。 三、读论  古人所留精彩法语论著不可胜数,其中以达摩祖师血脉论,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最为直截了当,精练明白。初做功课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每日选择其中一部或两部读诵。读诵纯熟后,可随意选择其中任意章节认真阅读,思维其义,明了通达每句开示的法义,能够为人讲解复述,如从己出。  除此二部语录,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六祖坛经,临济语录,证道歌等读诵并阅读。更有时间精力者,可阅读参悟祖师公案。理是一理,事是一事,皆是助道之法,须知其中要由。  读论时间以一小时左右为度。 四、行脚  行脚者,亦名行禅,亦名经行,俗名走路。虽是走路,不同俗人走路。走路而不打妄想,走路不做走路想,不做散步想,不做行禅想,须离一切想。  此门行脚,眼不放逸,不左顾右视。耳不放逸,莫寻声逐物。六根不放逸,亦不紧闭,自然开放,但不向外迷失即可。  初行脚者,须将心念放于脚与地面接触之处,步步专注,步步安心。若有妄念烦恼来之,如牛犯苗稼,将之拽回,将念头拉回到脚上。久行脚者,牧牛功夫纯熟,则不必将念系于一处,但随之自然,但无迷念即可。六根自然敞开,不必念念觉念,不必时时观照。  如是行脚,每日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认真练习,不可怠慢疏忽。若能妄念不生,安心脚下,每一步都是圆满,每一步都是功夫。  学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少如麟角。以学道说道容易,行道做功夫难。   此四门功课是实修。做好此四门功课,即是善护念,即会牧牛,即于一切时中不失本心,与道相应,得免一切虚妄言说细论之法,得真实解脱。

    2019-08-30

  • 宗门前行十戒

    初学佛法最容易被他邪知邪见误导,心外求法,执著有为,徒费心神,劳财伤命,白费功夫。黄檗禅师云:“造恶造善,皆是着相。着相造恶,枉受轮回;着相造善,枉受劳苦,总不如言下便自认取本法。”现将世间学法者易犯通病详列于此,各个反观内照,自省前愆,不著有为,以悟心地,识得本法。一、集体放生。此一行为于学法人内蔚然成风,是佛门中最大的一恶习。刻意有为的放生,不仅不能达到慈悲物命的目的,反而成了伤害物命的愚行,更于通达诸法实相无丝毫益处,故欲学实相入宗门正法者,当首戒之。二、超度亡灵。不管是自己的家亲眷属,还是同参道友,还是有人请你为陌生亡灵诵经、念佛、超度,皆是众生自心妄想所见所为,实无心外之众生可度。故所作一切形式的法会、超度、念经、祈福、回向者,皆是自惑惑人,于己于人无丝毫真实助益,反增长自他邪见无明。亡灵、鬼神、无形众生,乃于菩萨、罗汉、十方诸佛者亦复如是,皆是自心妄想所生。三、执著病苦。学法之人,身见不除,不得悟入诸法实相,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身相不除,故执著四大五蕴之身为我,此幻身但有丝毫不适,便以为病,为之所忧所怖,徒生烦恼。不知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病亦如是,实是众生妄想所见,非实有体。若执病为实,如同于空中妄见空花。空实无花,妄眼所见。众生幻身,尚无所有,病从何立?达此者,不系念于身,不认之为病,心结若除,其病自消,是为治病之根本也。若不达此实相,于幻身上妄作功夫,百般对治,以为能愈,实是治标而不治本。病本不除,旧病暂除,新病复生,病病相连,何时终了?是故乃有生死相续。欲出生死,当见病实无生,体亦无坏,通达无病之体,即永出病苦也。四、执著身体七经八脉通畅。多有学法者,贪著禅定境界,以身体之轻安、气脉通畅、能入禅定、觉身空寂为修行境界,不知此正落入无常败坏之虚妄境界,如入地狱一般,难于出离。故经云,执著禅定,是菩萨缚。又云:菩萨观禅定,犹如地狱。祖师云:“不论禅定解脱,唯论见性。”所以学法之人,切忌以身心学受之种种境界为善。五、执著世间善法。多有学法者执著父母妻儿,难于看破世间道德伦理、是非善恶,以世间有为之心学他出世无上佛道,将善恶之法作为解脱见地。不知善恶乃虚妄不实之法,执著世间孝亲之道,以得人天福报、家庭幸福圆满为学法之目的,不知世事无常,本无圆满,出离生死,见法实相,究竟解脱,方乃正途。六、执经论、贪知解。多有人执著佛经文字之法,喜欢研究名相、解其义理,以为修行,不知世尊施设文字,如空拳诳小儿,为令入佛道,非是究竟之法。究竟之法,离言绝虑,动念即乖,故有宗门一法,实乃佛之心地法眼,千圣难传,唯在学人息虑忘见,回心顿悟真如本性,不在言说。七、口说般若。更有一般人,以为禅宗是易行道,以意识知解佛性,作为修行,亦讲得他禅宗公案,说得他即心即佛,若论真正行持,却无半点功夫。遇境生心,见相分别,烦恼不断,妄想纷飞,说起法来却天花乱坠、自惑惑人,不免轮回。八、执著世事。更有一般学人,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为由,不愿多花时间真实修道。本来就放不下世间的种种事业、享乐,以杂染心修行,敷衍佛教,烧烧香,礼礼佛像,花钱供个僧,参加个法会,只作表面功夫,不持净戒,不坐禅、不读经、不看论,从来不肯花时间真正修行,妄念无止,贪心不停,游猎六尘,不知止足。如是人等,虽然以学佛人自居,却非真佛弟子,将他沉迷于世乐,当作最上乘修行,自赚无益,不免生死。九、建庙度众。更有一般居士学人,执著建庙,组建道场,成立念佛堂,忙于带众修行。将此作为菩萨道,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财力都用在建寺院、道场、领众修行上,自己却一点学法、读经的时间都没有,不明佛理,不悟自心,不达实相,著相修行,以盲引盲,执著我人众生寿者,终日执著有为,将他佛法事业作世间事业来作,名利心不除,得失心却增,是非心炽然,人我相不除。逆境现时,烦恼丛生,不得解脱。临终之时,始知自己没有修行,随业流转,悔之晚矣。十、以知解为究竟。学法最难突破的是意识心行、知解自心所现一切境界。多有学人,将他意识知解出来的佛性当作开悟见性,本地风光,并以此为学人开示,坏他正行,将他入于诸知见之中,不得真实解脱。禅门一法,唯以破除诸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非情尽,理事俱绝,不可向外人道出。故云“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若以言语道出为究竟,自救不了。 学法之人,欲入禅宗实相之法,首先应摒除此十大恶习情见,看破世间,万缘放下,安心办道。定慧等持,勤修止观,学习经论,深入佛理,通宗通教,善护根念,严持净戒,最后实证人法无我,了自心境界,离言绝虑,是非不拘,善恶无系,万行无碍,方乃入我祖师门下。

    2019-08-29

  • 真实之中,没有任何真实存在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真的:一切都是假的。 一切都是假的,这是唯一的真实。 真实之中,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 没有任何事物真正存在,这是唯一的真相。 一切都不是真的,认出这个真理,就是一个觉悟者。 一切众生将幻为真,以假当实,把虚当有,所以取舍不断,贪痴不断,烦恼不断,生死不断。若知一切无真,如梦方醒,一切苦尽。 你永远不会因为真的和永恒的而烦恼。让你烦恼的一定是假的。认出一切皆假,则于一切无执着。于一切无执着,一切烦恼不生。 一个觉悟者不同于一个修行者。一个觉悟者不需要修行,他只需要认出这个真理:一切都不是真的。而一个修行者,他不认识这个真理。所以,他去修道,他去寻找真的,他去创造真的,他于真实之上再安一个真的。他不知道,他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他修的一切都是徒劳。真的只需要被认识,而无法被安上。 所有事物的不真实性中都显现着那唯一的真实性:假是唯一的真实,空是唯一的存在。你无法把假和真相分开,你无法把空和真性分开。假就是真相,空就是真性。当你觉悟到这一点,你说一切都是假的,或者说一切都是真的,已经没有区别。 认出一切都是假的,你已经认识到真实。认出那真实的,你不再执迷于一切假的。 古人说,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又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空是唯一的真实,真实之中一切皆空。 若有一法不空,真实之性不得胜出。若有一法非假,真真如性不得显现。 一切都是假的:父母、妻子、儿女、自己、身体、思想、感情、六根、六尘、时间、空间、众生、佛、生死、涅槃、戒、定、慧、因、果、业、烦恼、无明、智慧、见闻觉知、修行、解脱、迷、悟,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假的,也是假的,最后,只剩下这个真实。 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一事实者,无别有一事实:余二皆非真是也。余二皆非真者,一切皆假也。一切皆假,唯此一事实。 谁悟到这一点,谁活在真相中,不再被世间发生的一切所困惑与烦恼。不再被假所惑,假消失了,一切都如其本然那样真实。

    2019-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