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下来看雪
坐下来看雪 居士:学山禅师,您好!您现在居住何处?我年龄大了,己八十多岁了,还能跟您学佛吗? 居士: 我现在根据《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在修观自在,但进步甚微,不知卡在哪里。 居士:假如我拜您为师,您收费多少呢? 居士:我能在微信里听您讲课吗? 居士:要不,师父发一点音频或视频让我打点基础好吗? 居士:您怎么不回话呢。 (以上是同一位老居士的问话) 答:老菩萨,现在外边下雪了,你到窗边儿去看看雪,好吧? 居士:好的,我去看雪。 居士:那个雪的那样子很慢很慢的,自在地往下落,轻轻地落下来。 答:以后您什么经都不用看了啊,就是下雪的时候赏赏雪,没事儿的时候喝喝茶,发发呆,看看电视,什么也不要想了。修行其实很简单,就是简单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没有那么多的观念。 居士:那不跟一个普通人一样的吗,那也算修炼吗。修行人跟普通人的生活,表面上看一样,但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居士:您刚才给我讲的这段话,我明白了。以前我一直认为修行是很奥妙的,高深莫测的。肯定有什么诀窍什么的。好的,我听师父的,我什么经都不看了。 答:老菩萨,你很有悟性,其实佛法就是回归平常,就是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不要再加一个区别。就是又做回普通人,原来我们是不甘心做普通人,认为自己应该做圣人,应该做好人,应该做一个修行人。但是随着我们人生的阅历和生活的磨练,随着我们的领悟,我们会发现就是做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你不甘心做普通人,你不愿意做普通人,区别就在这儿了。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就是很普通很普通的一个人,简简单单的,根本不需要修行的。 其实,不管你多大年纪,就比如说,一个人悟性好,可能他20岁就领悟这个道理了,他就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人,他就解脱了。有可能我们40岁,50岁,60岁,80岁,领悟这个道理,就是做一个平常的人,他就解脱了。可能有的人这一生都领悟不到这个道理,他都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求,有个佛国,其实是妄想,他不甘心,他内心深处不甘心做一个平常人,他因为这个不甘心而苦恼,不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平常人。做一个平常人只会让我们轻松、自在、解脱。但是他不甘心,他要不平凡,他要突出自我,要活的有意义。可能他就会去做一些事业啊,追求一些东西,可能他多生多世都不能觉悟原来平常心才是大道。 这个都是众生各自的因缘。没有早晚,您80岁明白这个道理,能够安于平常,也不晚,你20岁,明白这个道理,安住于平常,也不早。居士:师父讲的非常对,我可能就是太执着了,追求开悟,追求成佛,执着修行,整天就想那些,就想怎么快点成就,快点开悟,解脱,我怎么还不开悟,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啊,就去追求这些。所以说到现在我还没有明白,听到您这么一说,那我就甘愿去做一个普通人。我体会到了,甘愿做一个普通人,只是坐在那里看看雪,全放下了,就全身放松了,没有追求了,什么都不想了,这时候就感觉到很自由很自在,很舒服了就不紧张了。 答:是的,就是这样。可能因为习惯,过一段时间,您还会起一些修行的念和读经的念。但这时候您就需要觉察到这个念,知道这些都是妄念,把它们放下又解脱了,就是随时这样,安住于平常,生死平常,家亲眷属平常,行住坐卧平常,穿衣吃饭平常,一切都以平常心面对。您年纪大了,想必人生中的很多事都经历过了,好事坏事,大事小事,没有一样能留住。世法佛法,都不是真的,都不要再执着了。一起那些妄想,就离开它,就一直安住简单平常的生活就好了,就成佛啦,就自在了,那就开悟了,那就是开悟啊,没有别的开悟,很简单的,没那么复杂,什么也没有,不需要看到什么,也不需要证到什么,只要没有烦恼,只要安详自在,只要没有挂碍,只要不执着生和死,一切都随缘,放掉一切紧张和抓取的心,就是佛了,就是解脱,千万不要在修什么,去把持什么,去找什么了。
2019-10-15
-
世间最有意义的事
世间最有意义的事 问:师父好,你的文章里写到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成佛,这难道不是消极吗?成佛如果什么都不做,那成佛还有什么意义?什么都不做,怎么度众生呢? 答:我所说的什么都不需要做,是指你无法对真实做任何事情,你无法对实相做任何事情,你无法对本性做任何事情。你做的一切对你的真性毫无意义。 事因人有,因心有,因有所得而有,是生灭法。真性无人,无我,无所得,无生灭。 如果你悟到真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染不净,无我无人,无事无作,你会停止造作,你会休息下来,你不会再修什么法门。你不再刻意做什么,你不再执着于做什么,你不再努力地营求什么。 当你觉悟本性是佛,你的一切修行自动停止。如果你还在执着于做些什么才能成佛,你不知道什么是真佛。 如果你认为什么都不做是消极的,事实上你还完全不明白什么都不做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都不做是心中无事,是无所求,是无所得,是不执迷于做什么,与做不做事无关。 什么都不做是头脑不做事,是心里不做事,是不再妄想中做事。 如果你觉得不做事是消极的,不,那不是不做事,那正是做事。消极是有为,消极是有事,消极是做事,消极是对立。无为不是消极,而是真正的积极,唯一的积极。 一个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是无事人,是无心人,是不打妄想的人,是活在真实中的人。他不可能消极。他不会有消极的意识。消极属于做事的人,属于执着的人,属于要达成什么的人。而一个不做事的人,完全没有消极的概念。他完全了达了实相中没有人、没有任何事发生,所以他一定是不再做事的人。一个人还在执着于做事,还放不下做事,他一定是一个迷惑的人,是无明的人。 成佛就是成为一个不做事的人,成为一个明白的人。佛是无事人。佛不度众生。度众生,那是凡夫的事,是众生的事,是菩萨的事,是幻梦里的事。佛是无作人,无为者,无事人。佛不活在幻梦里,佛是一个活在真实的人。 佛不做事,不代表他不吃饭,不走路,不说话,不讲法。佛不做事,是心中无事,不执着于事,不迷于所做的事,不把自己做的事当真,不会想通过做事而达到什么,不会因为所做的事生任何烦恼。 凡夫做事则不然。凡夫执着于做事,认为是自己在做事,迷惑于自己所做的事,想通过做事来实现什么,会因所做的事而生出无限烦恼。 佛以无作的智慧度化自心中的众生,实无众生如来度者。 我所说不做事,亦复如是,是内心无事可做,是寻遍一切处都找不到事要做,不是不买菜,不吃饭,不写文章,不说法。 当我能不执着于做事,我可以什么都做。我什么都可以做,也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都不用做,不执迷于做任何一件事,才会自由,自在,随性,随缘。 什么都不用做,那是心的智慧,那是世间最积极有益的事,那是唯一的实相。
2019-10-13
-
执著文字,错解佛法
执着文字,错解佛法 问:看到您的文章“法地不动,一切平安。”我觉得那种不动不是实相,是一种死禅。六祖大师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那才是真正的法地不动。 答:你未会祖师所说的不动偈,更未看明白我说的法地不动。六祖所说,动上有不动,是说坐禅不能执着于静坐不动。行住坐卧、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运水搬柴,这一切行为动作上都有不动性,都是禅。禅非动静,禅非坐卧,禅非有为,这是祖师所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非是说打妄想、生烦恼、起心动念上有不动。若那样的话,佛法就变成了悖论,变得非常可笑,也毫无意义。 比如有人生烦恼时,你说,没关系,烦恼即菩提,随便生烦恼,那是愚痴,非是智慧。佛法不是鼓励我们生烦恼,更不是给生烦恼找借口。佛法是觉悟烦恼无实性,从而让我们不执迷于烦恼,断除烦恼,不生烦恼的。六祖大师说,动上有不动,亦复如是,不是鼓励你起心动念、分别外尘境界,而是让你不执着于静相,不执迷于坐禅。 古人说,法地不动,一切平安。是劝学人不生心,不动妄念,不生妄想,不分别外境好丑。心若不生,则一切烦恼无由生也。若遇境生心,见相动念,则烦恼生,诸苦起。学法不是为了生烦恼,而是让烦恼不起。若想烦恼不起,就要有不取相,不生心,不动念的功夫。 正是因为二僧见境生心,才会争吵风动幡动,所以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二位心动。六祖所言,是为了息止二位的诤论之心,也让对方看到,一切问题,是自己起心动念才有。 一切法都因我们生心而有。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佛如是说,就是让我们于法莫生心。若不生心,自然断除一切烦恼。这是从修行的角度讲。学人不能错解此意。更不可于此诤论,说心是无生,怎么又心生法生呢?若如是学佛法,是名执着,是名生死,非是修行。若不执着,世谛即是第一义谛。若执着,第一义谛反成世谛。 学法修行不是诤论对错,不能执着语言文字,而是解决烦恼和实际的问题。比如佛有时说“莫妄想”,有时又说“住妄想境”。学人要知道前者“莫妄想”,是指莫生烦恼的妄想。而后者住妄想,是指住于头脑自然所想。所以莫妄想,和住妄想,一点也不矛盾,它们说的是不同情况下的两件事。还有“心”、“无念”、“无为”、“不做事”、“空”、“佛”、“常”、”无常”等,都是文字相,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思。不能执着于一种意思,那样的话,就完全错解了佛法。 我文章里提到的“法地不动,一切安然。”与六祖大师说的“动上有不动”,也完全是两件事,两个作用,不能混淆。
2019-10-13
-
头脑不带来烦恼,相信头脑才烦恼
头脑不带来烦恼,相信头脑才烦恼 问:师父您好,经常看到您的文章里提到,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头脑。头脑创造生死轮回,创造一切烦恼。但是没人能控制头脑想问题,怎么才能不让头脑创造问题呢? 答:头脑既不创造问题,也不制造烦恼,更不创造生死轮回。相信头脑所想,才带来问题和烦恼,才有生死轮回。 我想一件事,问一个问题,思考一句话,考虑、思维,这不是问题。一定要把这件事,这个问题,这句话搞明白,苦苦思虑,找出最后确定的答案,这才有问题。 一切都是你想出来的,并相信了它。相信了你想的事,所有问题随之而来。 你是在头脑里寻找答案?还是放下问题,休息于头脑。 凡夫相信头脑,迷于头脑,以为答案来自于头脑。智者知道头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它只会不停地制造问题。 头脑创造幻相。幻相不碍于人,相信幻相,幻相成为障碍。 智慧并不是想到了什么解决办法,只是不相信头脑的各种制造。 你若想获得智慧,小心头脑编织的故事。不相信头脑,不意味着不使用头脑。小心头脑,不是与头脑作对。 你无法不让大脑想事,但是你可以不被头脑里产生的念头、知见、判断所欺骗,不因头脑而烦恼,不畏惧头脑所想。你能这样对待头脑的各种知见、想法,是名智慧心,又名解脱知见。 解脱知见,实无有知见,解脱于知见,是名解脱知见。 若不惑于头脑,不执着于知见,即使终日用头脑,时时打妄想,念头似波浪,起无量见解,亦无妨碍。若不相信任何观念,即使妄念纷飞,妄想不停,白日做梦,亦无半点烦恼。 佛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又说:不断我见,唯断取着。我见者,名为佛性。 烦恼来自于相信,来自于执着,而不是来自于头脑和念头。 一个人被自己的念头所骗,相信了头脑所想,执着于头脑产生的观念,他会为自己造出地狱或天堂。被念头带到快乐和兴奋中,他为自己造了天堂。被念头带到痛苦和绝望里,他为自己造了地狱。不论天堂还是地狱,都不真实,都是执着所造。执迷于念头所造的世界,天堂亦是地狱。不相信念头所造的世界,地狱化为天堂。 一念执着于头脑创造的问题,一念受苦,一念生死,一念轮回,一念作众生。一念出离头脑创造的问题,一念清凉,一念解脱,一念自在,一念作佛。 修行与解脱不是对治于念头,针对于头脑,而是不相信念头,不被头脑欺骗。 若不相信于观念,不困惑于头脑,事情没有事情,问题毫无问题。 不要在事情中去解决事情,不要在头脑中解决问题。出离头脑,不相信头脑,轮回终止,常乐我净。
2019-10-13
-
至人无梦
至人无梦 至人无梦,真人无事。 至人无梦,不是睡觉不做梦,而是无颠倒,无梦想,无无明。 至人无梦,不是没有妄想,而是不活在妄想和追求中。 至人者,只是活明白的人。活明白的人跟睡不睡觉、做不做梦没关系。他们一样睡觉,一样做梦。但是,他们不会把梦当真,不会迷在梦里。 把一切当真,即使醒着,也是睡着;即使白天,也在做梦。知道一切如梦,一切如幻,捉摸不得,就算终日睡觉,终日做梦,也是觉者。 若执着睡觉时不能做梦,才是觉悟,才有修行,此是迷人。睡觉时做梦是梦,睡觉时不做梦是做大梦。 有人修行不仅执着睡觉时无梦,甚至执着不睡觉。睡觉不睡觉,与觉悟无关。修行学道,不要在睡觉上做文章。纵万年不睡,与觉了无交涉。纵天天睡觉做梦,一念回心,即同正觉。 无梦,因有梦而立。有梦无梦,终是二法,不名菩提。非有无梦,非睡非醒,非觉非迷,是不二性,是名菩提。 若人修道,当悟菩提,不得执法。若有若无,若正若邪,若善若恶,若成若坏,尽是有为,非菩提道。菩提大道,睡时不迷,醒时不觉。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做众生时不失,做佛时不得。修时无修,成时无成。 菩提大道,不断我性,唯断取着。 若人修道,一切不妨。 若欲大觉,尽可睡去。 大悟之人,诸梦无碍。 诸修行者,但悟真实,与真实相应,是真修行。莫于幻上用功,莫在枝节上生事。幻上用功,穷劫不能。枝节生事,节外生枝。 至人见真,所以无梦。 至人无求,所以无执。 至人无己,所以随顺法性。 至人无人,所以一切放过。 有梦无梦,是法性事,是因缘法。至人不顾,所以任其来去。至人不管,所以无来无去。 至人者,一切置之。至人者,一切不管。 至人者,一切不惑。至人者,任性逍遥。至人无梦,是真无梦,不受一切惑。
2019-10-13
-
法地不动,一切皆安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你是世界的中心。你若不动,一切安稳。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世界是你心镜的折射,你怎样,它就怎样。你心若生,万法皆生。所以云:心生则种种法生。 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本无意义,是我们的分别赋予了它意义:或善恶,或美丑,或是非,或祸福。我们越是分别,世界就越似乎成真。 你若不分别,世界是琉璃。 二僧争论风动还是幡动。六祖大师说:风未动,幡亦未动,仁者心动。 人心若动,一切皆动。 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心若不动,我国安然。 法地不动,一切皆安。 你家人得病了,你不用为他烧香拜佛、消灾祈福。不管你做什么,那毫无意义。你若不动,无人得病。心若不动,风亦不动,幡亦不动。 你父母去世了,你不用为他们诵经超度。若诵经超度,只增无明生死。你若觉悟父母不实,一念不生,是真正超度。 风幡只因取相有,仁心莫受二法惑。 若将外境将为实,一切都成心主宰。 若知境界从心有,心能不受一切惑。如犬逐块凡夫病,智者知幻总淡然。众生无生见生灭,是故轮转生死海。心能不生法无生,是则名为出世人。 不论你遇到什么事,不要急着用方法对治。以实相而观察,用智慧而照了,是最好的对治。心若不生,万法无咎。 你是一切的中心,万法的本源。 你若不动,世界平安。 心地若动,一切崩裂。 本源清净,众流清净。 本源安稳,一切无乱。 解决问题,莫从问题下手。碰到事情,莫把事情当真。 遇到问题,从无问题下手。碰到事情,看到并无事情。 问题从心而有,心若不动,一切问题不解而解。事情从心而来。心若不动,一切事情不决而决。 没有人得病,没有人死去,没有人离开,没有人和你吵架,没有人伤害你,没有人给你快乐。你若生心,一切皆生。你心若动,三界混起。心若不动,即诸佛国。心若不生,一切无生。 一切从心地上观察,一切从心地上着手。一切没有问题,除非心制造问题。一切都从未发生,除非心编造故事。从心地上觉悟,一切觉悟。心地不动,一切不动。
2019-10-13
-
你什么都不用做
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有大作为,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有大修行,你什么都不用做。 如果你想修大禅定,减少要做的事。 如果你想得大智慧,放弃你要做的一切事。 你父亲留给你一个宝贝,那宝贝就缝在你的内衣里。你忘了它放在哪里,于是到处寻找。有一天你亲戚告诉你,那宝贝就在你身上。你停止了所有的寻找。 你想成佛。你学习了无数法门,做了无数功夫。但是,你都无法成佛。有一天,一位善知识告诉你,你什么都不用做,你不需要去成为一个佛,你自己本来就是佛。于是,你歇下了一切想成佛的妄想。 你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真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本佛。 你什么都不用做,成的是原来佛。 那不用成的佛是唯一佛,所以不须再成佛。 佛即人,人即佛。众生即佛,佛即众生。每人都是活生生的佛。 本佛就是本人,本人本来是佛,所以无人需要成佛。 本佛不是修成、变成,所以你无法做任何事情去成一个无法成为的佛。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你做一切都是徒劳。 你修一切都是妄修。 你证悟的一切都是妄想。 你发现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你修出来的功夫和境界还会坏掉,本佛不坏,本佛不失。 你无法对真实做任何功夫。你无法于本佛上安任何妄想。 不论你如何迷失、烦恼、恐慌,都改变不了你是佛这一真相。 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就活在假相里。 如果你不认识本佛,不论你做什么,都是虚妄的。 你见到真佛时,你会停止一切造作。 你觉悟本佛时,你所有的妄想都会熄灭。 你认识自佛时,不想再成任何的佛。 当你觉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你什么都不再执着。 你什么都不用做,一切早就做好。 你认识到根本,六度万行已圆备。 你什么都不用做,事情自己会上演。 你认识到本佛,一切皆是法性施为。 你什么都不用做,一切都很精彩。 你骑着牛,不需要找牛。 你的手就在那里,不需要再去找手。 你的脚就站在那里,不用再去找脚。 你每时每刻都在做佛,不需要再去修佛。 你见不到自佛,就会想成他佛。你若识自佛,一切所做俱息。 所以,不识本佛,学法无益。 不识自佛,所做皆虚。 识得自佛,所做皆办。 认得真佛,一切圆满。 无论你做或不做什么,一切都不增不减。不论你想或不想什么,一切都没有发生。 你真的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成佛。你只有不再做什么,才能成佛。
2019-10-13
-
吃饭,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吃饭,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吃饭。 你会吃饭吗?你真正地吃过一次饭吗?未必。 除佛之外,尽大地没有一个人会吃饭。 如果你会吃饭,你就是佛。 你会想,吃饭,那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不,吃饭,那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你会想,吃饭,那是最无意义的事,填饱肚子而已。不,吃饭,那是世间最重要的事。 你什么事都可以不做,唯独吃饭。 把饭吃好,你可以觉悟。你觉悟了,才能真正会吃饭。 通过吃饭,你会看到自己是否还有执着和挂碍。通过吃饭,你能知道自己有没有修行。 如果你会吃饭,你什么都会。如果你不好好吃饭,你什么都做不好。 饭吃好了,身心轻安,无有病苦。饭吃好了,一切吉祥,无有灾殃。饭吃好了,无事可做。饭吃好了,一切都好。 一个能把饭吃好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一个人吃饭时如果不开心,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他开心。 你可能还意识不到这一点。当你意识到吃饭有多重要、有多么难,那是你的第一次开悟。当你能真正地好好吃饭,你完成了最后的觉悟。 每个人都离不开吃饭。我们一生都在吃饭,从早到晚,从孩提到老年,从出生到死亡。你可以放弃一切事情,唯独不能不吃饭。 如果你想修行,想觉悟,从吃饭开始。 有僧问大珠和尚:圣人如何修行?大珠说:冷了穿衣,饿了吃饭。僧问:凡夫亦如此,与圣人有何区别?大珠回答:凡夫吃饭时想事情,不好好吃饭。圣人吃饭时,只是吃饭。 吃饭看似简单,实则大难。大地一切众生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或囫囵吞枣,或狼吞虎咽,或不知滋味,或心不在焉。唯觉悟者,吃饭时只是吃饭。 僧问赵州:如何吃饭?赵州答:粒粒咬着。 能粒粒咬着,须断尽一切烦恼;能粒粒咬着,须心中了无一事。 凡夫嘴上粒粒咬着,心里念念打妄想。圣人无事可想,所以能够安心吃饭。 心中无事,才能吃饭时只是吃饭。心中有事,人在吃饭,心在想事。身心分裂,如何把饭吃好? 心中无事,才能满足于吃饭,才能慢慢地吃饭,才能真正吃到饭。心若有事,饭没下肚,全吃到妄想里去了。 凡夫心中念念挂碍世事,总有操不完的心,所以很难真正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一切事不再上心头,饭才能真正下到肚里。 吃饭如此。穿衣、走路、喝茶、坐卧,皆是如此。能好好吃饭,才能好好走路,才能真正喝到茶,才能坐着只是坐着。饭吃不好,一切都做不好。 吃饭如此重要,吃饭是唯一的修行,吃饭比做任何事都难。 好好活着,从好好吃饭开始。 真正修行,从安心吃饭开始。 想要觉悟,从认真吃饭开始。 吃饭,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吃饭,是最有力的修行。
2019-10-13
-
欲达祖佛意,脚底长胡须
欲达佛祖意,脚底长胡须 问:师父好,妄想太多如何对治? 答:妄想不障碍你,是你自生障碍想。 问:那任由妄想来去是吗? 答:妄想无来去。 问:可以住在妄想中是吗? 答:妄想不住,一切法不住。 问:到底如何? 答:若无到底,何必如何? 问:什么是一念不生? 答:生了。 问: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若不起念,人同木石,佛性则如何显现? 答:终日起心,终日无心。终日用,终日无所用。言不起心者,是不起妄想心,不起驰求心,不起住着心,不起有所得心。经云,应生无所住心。无所住心,非是有心,非是无心。灭不得,断不得。生不得,死不得。非起心,非不起心。应机接物,随缘任运,一切无碍,不离此心。 问:心与念是同是别? 答:执着即有别,不执无此问。 问:还须保任否? 答:但莫染污。 问:如何是染污? 答:早污了。 问:乞师方便,何得不染污去! 答:终日染污,亦染污不得。古人云:不求真,不除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听我说偈: 妄想本是妄,不必更谴妄。 本来无妄想,谴者反成妄。 佛法但离住,莫执问与说。 你问无穷尽,我说亦不停。 相瞒复相欺,辜负佛祖意。 欲达祖佛意,脚底长胡须。 曹山不借借,赵州吃茶去。
2019-10-11
-
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何为初心?原来心,根本心,纯直心,是为初心,非初发之心也。 不忘初心者,莫忘本心,但用直心。 佛陀为令众生各自识得本心,而以初发心诱导之。所谓修道之心、成佛之心、利他之心、离苦之心、出离之心、了生脱死之心,种种大愿,是名初发心。此种种心,皆是妄想,实非初心,只是诸佛善巧方便,以此诸愿而鞭策之,令照了心源,各自识得本心,觉悟原来心。 六祖云:常念修行,是愿力法。愿力法者,初发心也。此初发心,如渡水之筏,如指月之指,如印泥之文,非本来意,亦非宗旨,但能以此初发心而默契本心,达于宗旨,反本还源,所以是名方便。 众生不会此意,而执于修道,着于利他,妄想成佛,以指为真,认文为印,反而迷失本心,忘掉真正初心。 初心者,正觉之心。古人云:但无许多颠倒、攀缘向外求觅之心,即是初心正觉佛。故知初心者,本源真心,纯粹无杂,不增不减。 初心者,非别有心,即汝现前正用者,即是初心,亦是本心。若悟此心,是名修行,亦名正觉。 初心者,圆满之心,清净无染,微妙难见,于此原心,一切从未发生。所有生灭,来去,始终,只是众生妄想分别。而此初心,未曾有少法可得可失。 初心者,在圣而不多,在凡而不少。迷时妄迷,悟时妄悟。妄不能染,真不能净。经云:初发心即成佛道。 初心者,终日用而不竭,在六道而无损。悟之者,得大解脱;迷之者,造生死业。虽得大解脱,实无解脱者;虽造生死业,亦无造业人。 此初心者,人皆有之,即汝直心,是你本性,念念不离,是名顿见本心,顿悟菩提。 若识得此心,一切业自然止息,一切幻不能困惑。若忘失此心,以诸妄想分别而为真,则认贼为子,轮转生死。故知不忘初心者,非世人所言不忘最初发心,而是忽然识得本来真心。如演若达多从未失头,妄以为失,到处驰走,求于本头。忽然发现本头如故,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又如力士额上宝珠,陷入额头,从未失去。以为丢失,四处寻珠,被人指示,方知本珠嵌在额里,从来未失。珠是本有,非从外得。众生初心,亦复如是,是其本有,只因错用妄想,忘失本心,故疲于生死劳苦。若一念识得原来初心,一切妄想驰觅之心自停,方觉佛法不关向外功夫。 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二心先心难。先心者,识心达本。识得根本,便是究竟。 达摩祖师云:一念回机,便同得本。回机者,顿悟本心。正顿悟时,不见人,不见法,不见迷悟。 故知不忘初心者,只是默契本心也。 维摩诘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不于心上安心,是名不忘初心。于此真心,切莫染污,是名不忘初心。 善知识,诸法侣,莫忘初心,莫失本心,莫负此心。此心是你本来面目,初心是你真正自己。
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