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老师善做而少教
真正的老师善做少教如果你告诉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没有人会真的听你的所以你会失望甚至恼火你会为此做更多的努力你会认真学习很多东西然后传授给别人然而,没有谁真正去听你的或者听了也很少能够去实行但是如果你只是默默地做一件事把那件事做的非常好你不需要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当你想告诉别人要怎么做的时候其实你已经离开了自己正在做的事比如你正在喝一杯非常好喝的茶如果这时你向别人介绍这杯茶如何好喝你劝别人也来喝这杯茶那么首先丧失茶的美味的人是你自己你不是一个真正品茶的人你自己没有完全尝到茶的滋味又如何把茶介绍给别人呢一个真正的茶师或老师他会在那里专注地喝茶或做自己该做的事旁边有人看到他如此安静地喝着茶自然被他所吸引这才是一个好的老师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去教别人当你忘了去教别人的时候只是一心一意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时会有人跟你学习甚至向你请教更有可能在观察你专注地做自己的事的时候学者已经领悟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他已经不需要再向你请教什么就已经学会了禅宗祖师面对学人的各种问题他们大多数人只是继续做他该做的事或者扔给你一句索然无味的话打消你渴望从他这里获得知识和教条的妄想这就是他们从来不对你说破的原因教育的精髓就在这里你如果想教别人你永远无法当老师只有当你完全忘了教别人时你专注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只是做你喜欢做的你安静地做好自己不去关注别人或者求助于别人这时在你身上会发生神奇的影响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你学习当你完全纯熟于自己所从事的而有人相信于你你会用智慧的手指给他指出一个方向而把他应该做的和思考的空间留给他自己
2020-08-09
-
无条件的安心
无条件的安心才是真正的安心我们对寂寞的恐惧往往超过了对恶劣环境的恐惧。当一个人不再做事,或被要求停止一切思想活动,那种恐慌和难受,可能会超过一只猛兽的追逐。毕竟猛兽是看得见的,而无依无靠的陌生感与自我的沦丧,能让人经受地狱之苦。若无一定的方法和训练,这样的恐慌永远存在。不觉悟的众生会用尽一切方法为自我的存活留一个根。这个根藏得很深,深到无数人都被它迷惑。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此根若在,它首先就是抓取。它抓取自己,让自我有存在的错觉。能彻底拔出此根的人,唯大智慧者,大修行人,大勇猛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抓取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仅仅是让自己来到人群里听见有人说话来让自己安心,而不愿无所事事,在寂静和无为中活着。经云:若欲免生死之患,当昼夜精进,求于无为。唯无为可免一切苦,可脱一切依赖,还一切众生自由身。对于任何人来说,什么都不依赖,什么都不去做,很可怕。那真的可怕吗?才不是。让我们感到可怕的只是对一种习惯的打破,是对一种新的环境的不适应。可怕的是你习惯了抓取和依赖,而不是不抓取和不依赖。通过四念处的修习,你慢慢地安住于自心境界,不再向外抓取。你发现不再依赖什么,那才让你安心,而且是永远的安心,没有什么能剥夺那份安心。你越是安住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你越安宁。你越是依于四念处而住,对外境的依赖越少。进而能够深入观察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连念处也不真实。而有所依所得的安心,它们能建立,也能被破坏。一旦因缘灭尽,安心也失去。留给众生依旧是抓取。于空无虚妄处捞摸,故名三途。一个肯真正面对自己生死无明的人,他有勇气面对自己无始以来的抓取,自断能所,自拔其根,自挖其疮,而获得那无条件、无依倚、自给自足的寂静和安心。而对那份安心,你只需要花上相比于你抓取一样东西要少的多的时间来习惯并适应它。心是习惯的产物,你经常让它处在什么状态,它就会安于什么状态。而它的本质是无依。
2020-08-05
-
道在眼前,触手可得
道在眼前,触手可得让我们痛苦的都是那些甜蜜的东西。而真正带给我们安宁的,却是那些不起眼的、索然无味、平淡如水的东西。让我们揪心的是那些远方的未来期望。而带给我们安宁的是身边的最普通的事情。当我们远游万里去寻找幸福,最终都是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里,才发现,老的不行的母亲、墙角的那棵槐树,甚至抬头看一眼天空,才是真正让我们安宁的风景。灵云志勤禅师说: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古今得道之人,皆是用尽一番辛苦,回头之间,才发现真相一直近在咫尺。可是我们却不知休止地游于头脑的无边幻城。行者,你是行于头脑,还是行于现实?行于头脑,疲于奔命;行于现实,坐享其成。行于头脑,役使身体,不知不觉,受尽劳苦。行于现实,随过随空,安宁自在,不劳曲折。众生以感官为生活滋养,以妄念为舟车劳顿。觉悟者,看破感官只带来暂时的快乐,后有无尽的空虚和不满。没有什么可以填充那虚妄的抓摸。如见深渊,立刻知止。此时不止,更待何时?唐朝无尽藏比丘尼有诗偈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你真的休息下来,连晒衣服,都那么幸福。你安静下来,一只小花,可以装点整个房间。你带着觉知,安住当下。热,不那么热了。酸,不那么酸了;淡里有了甜;平凡里渗出了光。你不再寻觅,一切都在你面前显现。你不再抓取,终于回到了大地。学大道者,切忌远涉。究竟之乐,触手可摸。远方风景,只是弄尔。本地风光,无限婀娜。
2020-08-05
-
谁可怕
谁可怕人们说,鬼不可怕,人心比鬼可怕。人心可怕吗?人心到底是谁的心?是别人的心可怕,还是自己的心可怕?当我们说人心可怕的时候,大多是指别人的心,很少能反思一切都是自己做的祟。是的,鬼在自己这里。一切问题出在自己对自己的执着这里。人心并不可怕。自己太在意自己,那才是最可怕的。自己活在妄想中而不察觉,自己吓唬自己才可怕。自己什么都相信,那才可怕。当我说,我不害怕狮子老虎毒蛇野兽出现在我面前。有的人会疑惑不信:“你真的能做到猛兽来到你面前,你一点都不害怕吗?”我为什么要害怕?如果我对活着并没有执着,我干嘛怕自己失去生命?如果我清清楚楚知道“我”只是一具幻身,“我”的心也是幻,我干嘛会紧张和害怕?你觉得可怕,那是你以自己执著要活着的心来想象,那是你把自己当成真实的存在,那当然可怕。如果一个人真的不再执著活着,如果你觉悟这个身体中并无一个实在的“我”,什么能让你害怕呢?可怕的并不是毒蛇猛兽,或是谁谁的心,而是你对活着的贪恋,是你对自己的执着,是你不知道“无我”。如果我清清楚楚观察到“无我”,我清清楚楚觉悟到活着是一个假象,就算比猛虎更可怕的灾难,就算海啸地震劫火来临,对我又有什么伤害?当我说在深夜里去荒郊野外的坟地里打坐,去一些被称为“鬼屋”的地方坐禅,有的人开始替我担心起来。你真的不害怕鬼吗?许多人问我。到底谁是鬼?鬼在哪里?除了一具假身和一堆土石,鬼在哪里。你相信什么,什么是鬼;你的念头住在哪里,哪里容易生鬼。但是,就算你认同我说的。你还是会害怕。为什么?对自我的执着太久远了太深固了。久远到就算你听说一万次实相,都没办法改变你对自我的执着。伤害我们的永远不是神鬼野兽、自然灾难、和人心叵测,是你对自己的无明、对自己的完全无知、对自己的陌生、是你对自己的执着,是你从来没经过训练的心智。是你从来没有安静下来观察过自己到底是什么,你从来也没有看到过自己的妄念,你也不知道那妄念的实质是什么。是这些让你恐惧和害怕的。就像你看到一根木桩,你根本没有走到木桩面前认真仔细地看看它,却把它当成一个怪兽,让自己活在自己的妄想中。是你的无法停止的想象和编织伤害的你,是你对真实的不了解伤害的你。善知识,没有什么人心叵测、人心不古、人心比鬼可怕。野兽、鬼魂、人心都不可怕,只要你看到真实,只要你觉悟无我,只要你不再贪着幻身与幻心。只要你能安静地坐下来五分钟、三十分钟、五十分钟,每天坚持,直到你发现真相,直到你发现无我。如果你不从现在练习静下来,你迟早会被自己妄想中的“诸鬼”和自心的各种“猛兽”吓到,会被病魔、死神带到恐惧的深渊。我是在吓你吗?用不着我吓你,你自己就足够你受的了。善知识,不修行,不觉悟,自心鬼怪恶兽必现前,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2020-08-05
-
触摸佛心
触摸佛心没有什么比我走路时觉知左脚踩到地板,右脚踩到地板更重要的事了。我坚信这这一点。我坚信只有觉知我当下正在做的事,是我获得安宁的唯一方法。我坚信没有什么事比这更重要的。我坚信孩子上学是否迟到,老公什么时候回家?我母亲是不是又犯了高血压,今年的年薪是否会降很多,或者我自己的胃病是否更严重,这些都不是我关心的事。这些事无足轻重,我保持正念地书写、打扫房间、该做什么做什么,比任何未来的事都重要。我相信,没有任何事是重要的。我坚信只要我带着觉知过好每一秒钟,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我视眼前正发生的一切为无比尊贵。那么,我生活中无论再发生任何事,我都是会带着觉知去接受那正发生的。就算我没办法保证自己一定心如止水。但是我不会疯狂,我不会被无明和恐惧抓获,我不会惊慌失措和手忙脚乱。我相信在那样的无常来临之前,我已经为此准备好。我正在尝试用觉悟的心穿透幻象,在此之前,我只要足够地训练觉知,就有足够的定力来迎接一切的发生。有谁会相信,把路走好,就能给自己通向那永恒的生活架起一座最坚固的桥梁呢?有谁相信,当你左脚踩到地板上而清清楚楚地觉知,那会振动十方?有谁会相信,当你手扶住门把手而觉知到门把手的温度,你便沐浴在八功德水中?有谁相信,你的手指触摸手机屏幕上的一个字母时,你正触摸着诸佛的心?不试过,你怎么知道那觉知和安住的神奇?不训练,你怎么知道那最无奇、最安静、离你最近的你的手臂上的肤色真的是紫磨金色?
2020-08-05
-
上主是外道
上主是外道学人:师父好,看了您的文章,我觉得禅宗和奇迹课程里讲的一模一样,都是殊途同归。答:不一样。学人:哪里不一样了?答:你们讲大我为上,小我为下;上主为上,自我为下;以宽容为法,以原谅为筏。以谦卑、服从为品质。以信以仰望为资粮。以恒常不变为真理,以世间烦恼为假象。我禅宗怎么可能与你们同流合污?我禅宗以小我、私我为父;以大我、上主为贼。以宽容、原谅为魔,以嗔恨、算计为佛。以我慢增上慢大慢为品质,以不信睥睨一切为宗旨。以世间无常为真理,以妄想烦恼为菩提。岂可将汝外道等我宗门?若人学汝法能得解脱者,无有是处。学人:不理解您说的是什么意思?答:你若理解,何来禅宗?学人:上主就是自性,宽恕就是归依,我觉得这禅宗完全一样。答:禅宗“自性”是系驴橛;“上主”是无明坑,完全不一样。学人:禅宗的宗旨难道不是回归实相吗?不也是方便法门吗?答:禅宗是心法,心法无法,不立真,不除妄。不见主,不见仆。一尚不得,何况二?世间若有一法等同宗门,即龟毛兔角。何以故?宗门者,空名而已,说什么同异?汝宗若能自知非,驱散徒众,撕毁所传言教,让一切人谤主毁法,各回各家,犹向道矣。学人:请禅师详细开解世间外道和真正佛法的区别?答:所有外道和佛法教下的言论及认“灵灵觉知”为是者,之所以被历代真正觉悟者破斥,就是因为那些言论说来说去,说出五马六羊、千玄万妙,乃至智者大事九十天讲一个妙法莲华经的“妙”字,都是意识下忖度,鬼窟里做活计,引人向生死,与真实修行,了无交涉,违背诸佛真正教诲。所以古人云:日下孤灯,果然失照。何以故?向它虚妄无明深渊里寻讨,无有了期。不见六祖会下神会以佛性为极则,将诸佛方便当成实法,被六祖呵为知解宗徒。又有学徒执佛性是常,六祖开示,无常者是佛性。又目建连执佛、执法,被维摩诘呵斥,谤佛毁法乃能取食。如是宗门真觉悟者的智慧,岂是他外道能等同之?还有“大圆满”、“大手印”、“心中心”、“无染觉性”、“此我”等,皆是鬼窟里无明,认贼为子,被古人称为贴肉汗衫,最难脱去。又称佛病,最难医。诳他无智凡夫可以,在我宗下,皆不许。宗门石火电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佛祖尚是冤家,更说什么上主?祖师为学人处,只是解粘去缚,不立根栽,但说病处,不说是处。一一剪破,直至干干净净。学人有一处认著,祖师不惜骂名,也要帮他铲却。禅门弟子纯正知解,佛之知见,只是一期方便,尚被祖师呵斥,更何况外道妄立主仆,引学人向它神识中堕落?若能一念知非,从它意识知解中翻出,弃以前一切知解观念,回三家村继续锄地,也比他蹩脚的矮子妄论诸法要强的多。
2020-08-05
-
修行的秘诀
修行的秘诀 有一部经里记载有个人来到佛前对佛说佛陀,您哪里都好,就是耳垂有点大。还有,您的徒众虽多却和我知道的一个外道比还少了一点您应该在努力一些现实生活里我们何尝不是这样的人自己都在火坑里还看这个不足那个不是到处给人提意见什么是凡夫整天见别人不见自己什么是觉悟管好自己而不管他人不关心别人,则近道矣! 有人问我,修行的秘诀是什么修行真的很简单很简单没有烦恼修行就结束了怎样就没烦恼了呢?所有的人和事你都别去管别参和人可以在那里意见在自己这里别放出去放出去意见就等于放出去争执和是非你有意见不过是想出头大家都想出头谁会让着你所以智慧的人都从来不去过问别人的事更不会给别人提意见不管是谁你说出自己的意见你们的关系就危险了切记切记看管好你的意见意见就是知见就是意剑那是世间最可怕的东西所以古人说佛无知见。无知见,无意见者即是佛。看不住自己的意见放出意见等于你在迎接烦恼有人的地方注意别交出自己的意见古人说留与三分给自己切勿向人全道出这就是秘诀没了意见就没了冲突没了冲突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烦恼找不到烦恼谁去修行谁去成佛再成个佛还得被人说你耳垂长太大
2020-08-05
-
突显自我有问题吗
突显自我有问题吗有人总怕突出自我认为那样我执就轻了我相就弱了未必如此掩藏自我和突出自我都是我执的表现只不过当一个人掩藏自我时自我非但没有消失可能会藏得更深 所以一个好的修行人他不会刻意地掩藏自我他也不会太招摇而显示自我他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突显自己什么时候掩藏自己他于此清清楚楚而不会迷失在这两者中 我们会看到很多人都在突显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自信唯我独尊这些人有时确实很讨厌但是这些人往往很快乐很乐观做过的事很容易放下其实,大多数人不会因为这些人的自我而讨厌他们只是有时他们身上的勇敢和张扬触碰了自己一直不能接纳的观念才让我们心生厌恶其实在很多人心里深处对自信的人都羡慕和向往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更喜欢那样的人而不太喜欢那些藏的太深的人和扭扭捏捏的人大多数人的我执其实不是表现在自我的突出上而是表现在胆怯、内疚和自责中这样的我执隐藏的更深更难拔出所以这样的人更难快乐 没有真正觉悟的人都有自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呈现本性这其实没有任何问题除非他太过执迷于自己当一个人过度地执着自己他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就像一个人身患绝症他身体里的脓包要显发出来越显发出来痛的也越强烈但同时也越有可能痊愈一个人太突显自我他吃了苦头自然会放下对自己的执着而那些掩饰自我却没有完全放下自我的人就像自己身体有病却一直掩盖着病痛症状不让它显露出来这其实更可怕对自己伤害更大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自然地展现自我或者羞怯地掩饰自我只要不过度这都很美好我们喜欢那些自信而不自负的人同样我们也喜欢那些羞涩但不胆怯的人佛陀的教法并不是一味地泯灭自我或宣扬自我它不断灭天性而是让本性自然而然地显现佛说我者是不灭之本性佛说无我者是无真实之自我个体这两者并不矛盾能随性者,自然不执自我执自我者,很难显现天真本性佛法不除一切唯除过度与执着佛说不断我见唯断取着我见者名为佛性
2020-08-05
-
安静的力量
安静的力量一个安静的人你看不到一个安静的人但是他可能就在你身边。他有可能是你每天都看到的父亲也有可能是邻居家的一个小孩或者,是一个水管修理工。一个安静的人未必是一声不响的人他们对人没有说教、意见和要求他从不过问和干涉别人的事情他只是照顾好自己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那些需要他帮助并信任他的人他们看上去那么普通以至于经常被人忽视他们也确实从来没想过引人注目安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他们的座右铭在那样的人身边,你总会觉得很安心。他的安静好像有神奇的力量能传播到周围能转染给你不论发生怎样的事情有这样的人在似乎天大的事都不再重大了他们也会说笑但是那言辞声音中全是理解和信任是友好和体谅一个真正安静的人他尊重每一个人而从不对别人有要求如果说有那么,就像他对待别人那样请也对他尊重别过问干涉他太多别向他索要太多这是他对别人唯一的要求一个安静的人他懂得接受现实而从来不会抱怨发生了什么更不会无端地指责什么如果他是你的朋友而有一天你忽然整了容,或是怀上了谁的孩子甚至想出家他都不会疑惑和干涉而如果是我们发现自己身边亲密的人发生了什么事可能会刨根问底会大惊小怪百般指责然后乱发意见让人觉得那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烦人的冤家还有什么比做一个安静的人更美好的?还有什么比一个安静的人更能启迪心灵?还有什么比一个安静的人能给予别人更多的?还有什么比安静是更好的理解和尊重?有什么交流胜过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当他开示控制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他变得不再安静他开始变成了魔鬼他开始计划、钻营他立刻变得疯狂一个安静的人则不是这样他对一切都放心都放手都理解都不管制就像一束光像一股和风像温柔的拥抱那里是全然地允许和敞开虽然你可能与他从未谋面一个安静的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他只满足于他的安静他的安静衬托了一切他的安静给了你无限的自由他除了陪在你身边对你没有任何要求安静没有什么不回归到那里安静没有什么不被它吸引安静那是摄受一切的力量做这样一个人或者发现这样的人向他学习成为这样的人那是你获得幸福的通道
2020-08-05
-
关于参公案
关于参公案昨天发了一篇圆悟克勤“看脚下”的公案。大家就此公案有很多理解和评论。佛鉴慧勤,佛眼清远与佛果圆悟克勤与五祖法演于一亭上说话,归方丈时,寺院的灯已经灭了,周围一片漆黑。五祖法演禅师乃于暗中曰:各人下一转语。佛鉴慧勤对曰:彩凤舞丹霄。佛眼清远曰:铁蛇横古路。圆悟克勤云:看脚下。五祖法演云:灭吾宗者,乃克勤尔。大多数人都认为圆悟克勤所说的“看脚下”是指路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脚下,把路走好,不用说其他的玄言妙语。有的人说,“看脚下”比喻一个修行人,要保持觉知,安住当下,等等。如果我们要解释圆悟克勤所说的:“看脚下”,无非就是大家说的这些意思,不可能再有别的意思。如果有,那就有点故弄玄虚了。毕竟,这个公案的语境就是如此。它不像其他公案,如僧问云门:如何是佛?云门云:确。僧问洞山:如何是佛?洞山云:麻三斤。“确”是何义?“麻三斤”又跟佛有什么关系?就是诸佛出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也是公案的魅力所在。圆悟克勤的“在脚下”,在故事背景上与“确”或“麻三斤”有不同之处。但是古人下得转语所想指示学人的智慧和用心却是一样的。可是大家在参公案的时候,却不明白古人的用心不是让你解释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让你去悟他到底让你干什么。如果你明白这层意思,就知道自己对“看脚下”的解释,完全是颠倒、无明和打妄想。大家却义正言辞,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堆又一堆的评论。那不是公案所蕴藏的真实之义。大家一味地去想古人所说话语的意思,那对你的修行有什么帮助呢?你要看他说那句话是想让你干什么,而你真正领悟了以后,你要做的是什么。这才是参公案的价值和目的。“看脚下”就是把路走好?是吗?古人只是想让你知道“看脚下”是什么意思吗?圆悟克勤的一句“看脚下”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影响和启迪。这才是最重要的。公案如果就是大家所回答的那样,它怎么能让人开悟呢?你参透了公案,就开悟,就会修行了,就随时都能解脱,不被一切困惑了。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你觉悟了,才真正明白公案原来是这个意思。同时,祖师留下所有的公案,你全都明白了。为什么古人不给学人说破?因为说破了,那是别人的智慧,你只是知道了一个答案而已,而这个答案里蕴藏的修行和功夫对你来说是没用的。下次遇到同样的境界和问题,你还是会迷惑。你自己参透了,觉悟了,自己就知道怎么修,怎么出离烦恼。可是大家所给的各种解释,那跟到底怎么修行有什么关系?跟你解脱烦恼又有什么关系?既然没关系,你为什么不能发现那些论说是毫无意义的。参公案是选佛选祖师的考验,不是你一句走好路就行的。但是,如果你真明白,也可以用一句话就表明你觉悟了。大家再努力,继续参。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