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息身心,得道之通途
休息身心,得道之通途众生的一切问题和烦恼都来自识心不能歇下来。心造一切境,心生一切法,心建诸烦恼,解脱亦由心。心生一切生,心灭一切灭。当我们产生烦恼时,由于没有觉知和智慧,不能观察到所谓的烦恼并不是由外境和发生的事情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内心的观念和分别造成的,我们就误以为烦恼因事而有,便在事情上大费周折,去解决一件一件事情。解决了一件事,一个烦恼似乎结束了,另外一件事接踵而至,我们不得不再去解决这件事。如此一来,我们完全忽略了产生烦恼的原因是自己内心的观念、想法和评判,是自己的心意识造成的。心意识的住着,妄念的叠加和编织,心念无法停下来,才是一切苦产生的根本原因。心意识的特点就是耐不住寂寞,无法安住,它不间断地创造故事和问题,把你带入其中,让你经历喜怒哀乐,经历种种体验,在这些体验中,起爱憎心,患得患失,迷失自己。所以,修行的根本和核心就是让心停下来、歇下来,妄心不生,出离头脑和故事。息者,上自,下心。自心即是休息,息下来即见自心。以不休息故,颠簸流离,枉自欺诳,覆盖真如,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歇者,左曷,右欠。曷欠即是无欠,无欠即圆满。歇即圆满,圆满即歇。以不能歇故,本自圆满,枉为欠缺,故向外驰,终无所得。以歇息故,复归圆满,无欠无余。故经云: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但是因为众生妄想习气和根本无明根深蒂固,没有诸佛无量智慧和善巧方便的引导,想自动或主动停下来,只能是以妄止妄,妄上增妄,识浪之海,无由停歇。所以世间种种法门,外道种种知见,不能解决众生无始生死。皆是令众生进入重重心意识,枉为修行,不能令众生真正止息下来。唯有诸佛祖师用种种方法手段,大慈大悲,亲自走近众生,种种规劝,教令寝息,方乃得度。如通过坐禅,读诵,行禅,少欲知足,六度万行,修习种种善法等,先通过言说方便之法,引导入道,再开示甚深实相,教令如实修行。众生或通过亲近善知识,或参加大众共修,或通过止观定慧,或通过菩萨万行,或通过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种种禅观,熄灭自心无量妄想执着。善知识种种手段,皆是为了让大众休息身心。妄心一歇,歇即菩提。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刻苦修行,不得诸佛受记,只是因为一念有求之心未歇。一念求心休息下来,即得燃灯佛受记。圆觉经云: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众生不能亲见自己真如本性,只是因为妄心未歇,既不知道要歇下来,也不知道如何歇下来,被自己的心意识所骗,将一期宝贵的生命用来贪诸世乐,所以流转生死,无由得出。所以古人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又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一切法门,种种修行,只为歇下这颗无始以来妄动的心。种种功课,一切行门,只为休息身心。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自古以来,诸佛祖师都是悟后起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都是在休息身心上做足了功课。理虽顿悟,事要渐除。古人云:顿悟虽同佛,多生习气深。风停浪犹涌,理现念犹侵。所以,休息身心,做好善护念的功夫,是诸佛祖师得道之通途。六祖十六年猎人队里,只是休息身心。南泉四十年不下南泉,也只是休息。香林四十年方打成一片,也只是休息。船子二十年,也只是会得藏身处没踪亦,没踪迹处莫藏身,所会得的也只是休息。云岩三十年来往药山和百丈之间,不得悟道,只是未歇下这念有所得的心。心一止息,便得道矣。智皇禅师二十年修禅定,不得悟道,也只是有求之心未歇,一遇玄策和六祖,所得心都无影响,便得道矣。故诸行者,所有的实修从休息开始,真正的悟道从歇下来开始,所谓得道也只是大休歇而已。从休息处,才得建立佛法;从休息处,方可随缘化导;从休息处,才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诸行者,欲知自己修行如何,只须问自己:你歇下来了吗?歇下了多少?知道歇的重要性了吗?想歇下来吗?知道如何歇下来吗?这些问题,好好地问自己,好好地对待,不要自欺欺人,辜负自己的法身慧命。修行的核心和重点,就是向自己意根下狠做功夫,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灭,休息得身心,歇得下妄想,护好自己的心念,不怕念起,只要觉疾,不为念所惑,不被识所诳,久久做功夫,莫做容易想。佛道长远,不可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功夫做足了,妄念自然无力,一切时中,不染万境。若妄想烦恼不生,即不须菩提涅槃等法。本来清净,本自解脱。
2025-09-15
-
关于自我的五重境界
关于自我的五重境界一切众生都为自我所迷惑。自我者,有无量名。自己,自我,无明,我执,灵魂,藏识,意识,自心,自性,如来藏,佛性。种种名字,非有实法,皆是对事而安立,借幻而假言。在迷说我执,在悟名真如。识之者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故经云:无我者即生死,有我者即是如来。种种名称,指称不同,意义不同。若见我之真性,即了一切法,即一切烦恼、无明、痛苦,皆得解脱。时下,众人皆提倡为自己而活,爱自己。爱自己,为自己而活,先要了解什么是自己,自己有哪些层次和境界,目前正处在什么样的状成。达其种种示现,了其种种不同,知其是迷是悟,方能圆满无碍,不被自我所惑。人从出生,到长大,认识世界,学习知识,接触佛法,到觉悟诸法实相,彻底认识自己,一般要经历五重境界,即:起初妄认有我,到学会照顾他人,到回归自我,到再次无我利他,到最后了了见于自性。第一,初来世界,懵懂无知,无明为导,俱生我执起作用,所思所想,言行万端,种种心行,皆以为有我。小到婴儿,大到十几岁,甚至有的人终其一生,都为此无明之我所主宰,不仅不识无我,更不识有我真性。比如争强好胜,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贪嗔痴慢,自私自利,皆是因为执我而有,没有经过深入学习和修行,依习气和无明而活,因此受种种苦,深陷轮回,不能解脱。第二,通过学习,接受了世间种种善法的教育,初学佛法,修习六度,能为他人着想,断恶修善,着相修行。在家庭中,作为父母,为子女劳累,在社会中,勤勤恳恳,为大众付出。懂得孝顺父母,恭敬他人,有了无我的观念和奉献精神。但是这样的奉献和无我总是与自我的利益产生矛盾。就算有所付出,内心深处求于回报。以不了达无我实相故,所行无我与付出,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自己所需没有完全满足,所以在利他中总是感觉匮乏,没有力量,不能从始至终。比如很多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习佛法,不再向以前那么自私和狭隘,懂得利他,但是不能真正做到无我,所以在利他的过程中会后悔和纠结,甚至放弃利他的行为。第三,真实回归自我。通过深入学习佛法和了解实相,以及善知识教导,教令从着相修行转入离相修行,从一切向外求转向回到自己这里,从关注外在转到关注内在,不再关注外部世界和他人,将自己交给自己,把他人还给他人,尊重因缘,接纳发生。不再执着行善法和度众生,开始真正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自己内在的提升。第三,虽关注自己,但并不是自私自利,也不是妄自尊大,而只是歇下自己向外求觅和有所得的心,真正静下心来看自己。此一步,是修行的转折处,是如实修的开始。摒绝诸缘,深入佛法,善护于念,默契实相,长时保任,安住于自心境界,不再执迷外境和利他,自悟自修,自成佛道。第四,从自我中再次走向众生,不做自了汉,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佛法,善巧方便,随缘利他。这次的利他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行菩萨道,于诸众生不求回报,和光同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真正的诸佛所行,是佛法不离世间法。所以所行善法,渊源不尽,所施法施,无我无人。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直至圆满菩提。第五,圆满真性,非是有我,非是无我,我与无我,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佛性。无缘,则安心寂静,简单度日;有缘,则随顺众生,多所利益。方便说法,善巧度人,软语呵斥,怒目慈眉,皆是佛道。街头巷尾,山间乡下,俗话家常,嬉笑怒骂,皆是道场。悠游自在,不与物拘;任性逍遥,垂手市廛。化导一切,春风无迹;随所住处,一切安乐。此五重关于自我的境界,乃修行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觉悟自我,回归真我的必经历练,当知自己在哪重境界,不可耽着其一,沉空守寂,以为究竟。亦不可得少为足,画地为牢。当圆融无碍,世出世间,生死涅槃,烦恼菩提,一一透过,始得究竟。
2025-09-15
-
透过外境看到自心未被接纳的部分
透过外境看到自心未被接纳的部分你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如果你不照镜子,你很难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如果你不通过别人,你很难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感谢所有你讨厌的人,他们是你内在未被接纳的自己,你只能透过他们,来唤醒更广阔的你、更完整的你。当你正在评判和抱怨别人有多讨厌时,你很难理解,你正在评判和讨厌的是你自己。你希望别人改正的缺点,都是你身上没被看到和接纳的缺点。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都是未被看到和允许的自己。你看到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投射。只要你没看到内在的自己,你就会向外去看,你就会迷在外境中。你不知道,你看到的外在都是自己没看到的内在的投射。所有在外面关注的东西都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你看到了内在的自己,就不会在外部看到那些东西。或者说,就算你看到了外境,你也不再否定它们。你会接纳它们。当你接纳它们,它们就会消失。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当你不再着于外相,你就不会受苦。当你不住于相,便与真实默契。迷人只会盯着别人身上的缺点,看不到真正的缺点来自于自心的分别和取着。自心才是一切事物、一切影像的投影源。而外部世界,不过是自心分别出来的虚幻影像。迷人认其为实,在相上做功夫,分辨善恶好丑,不知一切全是分别自心才有。古人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自心取自心,自心住于自心,故随妄念而流转。会修行的人,就从自己讨厌的人身上修,就从自己评判的境上修。透过它们,看到自己内在隐藏的未被理解和接纳的东西。看到了自己内在未被看到的那些东西,允许它们的呈现,你才能接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你才能接纳一切外境,你才能完整。了境是心,不再分别自心,亦不拒境,则得解脱。感恩你遇到的所有人,他们都是来唤醒你的。你接纳不了什么,就去反观自己的内在,去看到那些未被自心接纳的自己。当你看到它们,接纳了它们,你内心会涌现出怜悯和慈悲,你会心如虚空,那才是你真正要爱的东西,完整的你自己。
2025-09-05
-
自己是自己的真正归依
自己是自己的归依我的孩子、家人、朋友和同修,如果我深爱你,我会告诉你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独立,自己做自己的皈依。这是我爱你这件事里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越是爱你,越会提醒你这件事,因为只有这件事才是关乎你内心的安全和幸福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即便我再爱你,有一天也会离开你;即便我再爱你,即便我再爱你,也无法代替你自己爱惜你、照顾你;即使我再爱你,我仍然无法了解你内心深处的许多想法、需要和向往。我可以为你做很多事,提供给你很多帮助,安慰你,支持你,理解你,但是我唯独无法照顾你的念头,无法替你承受痛苦,无法代替你转变想法,无法代替你穿过无明、超越生死、去除我执,直达解脱。你内在所有的蜕变和转化,都需要你独自面对和完成。能陪你最久、爱你最久的,不是任何人,正是你自己。除此之外,我还会一如既往地陪伴你、赞美你、喜欢你。但是,这些都无法比拟于你自己对自己的陪伴、赞美和喜欢。亲爱的,请记住,依托自己,忠实于自己,不辜负自己,活出自己,觉悟自己,是你跟外界建立任何链接的基础。没有了自己独立的岛屿,没有觉悟的智慧和力量,你就无法爱这个世界。当你没有足够爱自己,没有足够独立,就去爱别人,那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当你一味地依赖父母、伴侣和师长,而不练习独处和无依,你就无法面对空虚、幻灭和死亡。当你的至亲和至爱离开你时,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独立,你就会堕入恐惧和痛苦的深渊。如果我爱你,我不希望你得到太多,只是希望你失去所有的虚妄和烦恼,褪去层层的面纱,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明白人。亲爱的,如果我深爱你,我会对你放手,不去操控你,把你交还给你自己。对你放手,不意味着我不再深情地端望着你,不再欣赏你的歌声和画作,不再陪你散步或跟你共进晚餐,而是我相信你有自己的道路和必须要经历的考验,我对你完全放心,完全信任。亲爱的,当你遇到困难或挫折,我当然希望你第一个告诉我,向我求助,我会毫不犹豫地帮助你。但是,我更希望你能独自面对,不要被事情和困境吓到,不要被课题和考试所骗。直面你遇到的任何境遇,纵然败得一塌涂地,伤得千疮百孔,而你的内心却在不知不觉中壮大。你脱落的是脆弱的羽翼,生出的是坚强的铠甲。当然,宝贝,如果你没那么坚强,你不想太早独立,你渴望受到我的庇护,我会义无反顾,直接奔赴你。亲爱的,我爱你,如同爱我自己。我有多爱自己,就会有多爱你。我爱自己,就是通过独立,反思和接纳。我爱你,就是引导你走向你自己。学会独立,那是你能够爱人和被爱,获得幸福最重要的原因。当你开始接纳并爱自己,你将不再崇拜和依赖任何人。这是皈依的真正意义。皈依,不是皈依外在的神圣和靠山,而是皈依你自己。
2025-09-05
-
当你心里有了爱
当你心里有了爱没有什么比心里有爱更美好的。没有什么比在心田中播撒爱的种子更高贵的事业了。没有什么比种植爱更好的劳动和工作了。爱即是佛,佛即是爱。心里有爱,那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心里滋生了爱,那是人世间最绚丽的生长。一个有爱的人,身上有了光。一个有爱的人,即是上无片瓦,下无锥立,仍旧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人们总是去追逐那些转瞬即逝的东西,而不去点亮自己爱的心灯。总是向外索爱,不去自己的心田里种植爱。丢掉爱,而去经营其他的事,那是我知道的最愚蠢的事。心里充盈了爱,就像灯芯亮在灯笼里。心里有了爱,就像心里有了蜜,从里到外都是甜的。心里有了爱,就像家中有炊烟、灯火和妈妈。心里有了爱,就像生命有了呼吸和脉搏、心跳和思考。爱是我的选择,而不是被迫的义务和责任。爱是我的必须,而不是或有或无。爱就像心脏,心脏不得不跳动,我不得不去爱。不管你如何待我,我都爱你。因为爱你,我会幸福;我爱你,我会发光;我爱你,我会开放。不管你怎么怨我、误解我、疏远我、打击我,我都爱你。因为我爱你,那是独属于我的事。我爱过很多人,我从没有因为分离而撤销那份爱。它们一直都深藏在我心里。因为是我自己需要爱来装点我的心房。我渴望我的世界里只有爱,我的生命被爱充满,没有一个角落被爱遗忘,没有一个念头是没被理解的,没有一个想法是不被允许的。不管我与你之间发生过什么,我都不会后悔因你而产生的爱。因为那爱是我唯一留给自己的东西。当心里有爱,即便你在黑夜里,在寒冷中,在孤单中,在危险中,在命终时,你都会平安而幸福,满足而充实。当爱在你心里生根、发芽、壮大,你无坚不摧,无往而不利。爱周遍时空,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就算你用刀剑伤我一千次,我依然选择爱你,而不是恨你。爱会立刻复原我身上的所有伤口。就算我失去一切,当爱还在我心里时,我便圆满无缺。一切都会消散,爱不会。当爱植入你心里,你的生命便完成了它唯一的功勋。当爱受孕于你心,圣胎降临于你。所谓成圣,不过是爱安居在你的心里。所谓神明,那不过是爱的另一个名字。所谓不可思议,除了爱,哪有什么不可思议?爱,才是你的真实面目。让爱降临于你,让爱敲你的心门。让你的心里常怀着爱,就像山谷里藏着风。以爱为一袋没药,常在你怀中。以爱为歌,常在你的心弦。
2025-09-05
-
在家中养莲,在烦恼中养心
在家中养莲,在烦恼中养心如果你是一朵白莲花,那么,你讨厌的人,你怨恨的人,你身边最近的人,可能正是你生命中最需要的、能成熟你、长养你、绽放你的淤泥。那个人可能就是你出轨的老公、你患重病的孩子、从来没有疼过你的父母。可能是你看不上的上司,是爱嚼舌头的邻居,是你嫉妒成性的姐妹。你不用离开他们去别处寻找师父和同修,他们就是你的同修和道场。他们才是你真正需要恭敬和礼拜的佛菩萨,只不过,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你认不出来的样子。只有他们才能帮你磨去身上的各种执着和硬刺。只有他们,才是不请自来唤醒你回到自己那里的大悲使者。你不用远求佛法,他们身上有你需要修行的一切佛法和要通的一切关卡。你不用到善知识身边去聆听教法,善知识教你的都是理论,而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陪练,他们陪你练习实修和实战。你不用感恩上师、佛陀和任何老师,就在他们身上修感恩。你不用恭敬一切众生,你只需要恭敬三个人: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如果你没有伴侣和孩子,那么,你就去恭敬父母,在父母身上修一切佛法。如果你的父母也不在世了,去找你的兄弟和姐妹,侄儿、侄女,叔叔、阿姨,在他们身上修尊重,修感恩,修恭敬。你无法独自一人修行和成佛,你必须借助众生而成就。众生是最高的秘法,最高的修行。如果你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就在你的邻居身上修佛法,在你遇到的任何人身上修行。每天早上或晚上遇到他,请跟他问好,就像跟你的父母、 亲人那样问好。请冲他微笑,就像冲你的恩人一样微笑。请跟他们聊天,就像跟老友一样聊天。请陪同他们看湖水、看夕阳,赏花、听雨,就像陪你自己一样。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跟一切建立链接,你可以跟一切说话,你可以感恩一切。你一切佛法都不用学,唯学感恩。你一切方法不用修炼,唯学谢谢。你一切见地不需掌握,唯学拥抱。当你心存感恩,你的我执减弱,怨恨消失,对立泯灭,冷漠匿迹,知见消除,傲慢不见。当你感恩,你的僵硬开始融化,你的冰冷开始解冻,你的自负开始破碎,你的自我开始退席,你的狭隘开始瓦解。当你说谢谢,你的心开始柔软;当你拥抱所有的境遇,你立刻圆满。你不需要长途跋涉,千里寻师。你的善知识就坐在家中念你,就在你的院子里等你,就在你的门口盼你。跟你的亲人说一句谢谢,说一句对不起,说一句我爱你。抱一抱你的妈妈、孩子和妻子。亲吻你所有的烦恼、恐惧、伤痛、病苦、抑郁、焦虑、嫉妒和不安。不要急着赶走烦恼,不要厌恶你的无明。就在烦恼生起来的地方做转念的练习,就在习气显现的地方做接纳的功课。你的家里就有佛陀、观世音、文殊、普贤。你的家里就有弥勒,就有维摩诘,就有傅大士。你的家里就是寺庙,就有佛殿,就是极乐,就有黄金铺地,莲花满池。稳坐家中,在家中养莲,在红尘中修炼。安住家中,在烦恼中养心,在世间得涅槃。
2025-09-05
-
七夕,相遇便是永恒
七夕,相遇便是永恒,相爱便成始终第一个晚上,落花遇到了泥土,它们手挽着手,互述衷肠。暗香浮来,已不知是花香,还是泥土香?第二个夜晚,星星遇到了月。月邀请星坐在它的弯钩上,星虽有些羞涩,但并没有拒绝。星星在月的椅子上摇晃,摇落了天雨,摇落了天花,那是它们的情话。第三个夜晚,云遇到了山。从此云不再四处遨游,以山为家。它围着山,种上了树,又积起了一潭池水。它叫来了雀,吸引来了风,生出了霭。从此,山风不再是单调的呜呜而鸣,而变成了歌曲。雾霭也不再是灰色,而变成了七彩。第四个夜晚,糖果遇到了小姑娘。从此,糖果有了家,小姑娘的心里住进了甜蜜。有一天,小姑娘已经变成了老太太,她坐在炉火前,昏昏欲睡,感觉自己的生命行将枯萎。她最早遇到的那枚糖果来到了她的梦里。糖果又一次融化在她的心里。她在爱的甜蜜中离开了世界。第五个夜晚,灯笼遇到了蜡烛。孤单的灯笼摆在柜台上好久了,它虽然看上去很漂亮,是一个匠人花了很久才糊出来的,但是因为没有灯,到了晚上,它暗淡无光,只是一个普通的摆设。一只在风中摇曳的蜡烛被风吹灭了,小孩点着了它,过了一会儿又被风吹灭了。小孩看到了灯笼,又看到了蜡烛。他把燃烧的蜡烛放到了灯笼的心里。灯笼从此豁然明亮起来,蜡烛也安稳地燃烧着,照亮了黑夜。第六个夜晚,一个盲人遇到了一个瘸子。他们俩人都想去同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一个看不见路,一个走不了路。起初,他们都被困在原地。后来,一个路人给他们出了主意,说瞎子可以背着瘸子行走。于是,瞎子给瘸子当腿,瘸子给瞎子当眼。当他们相遇并互助,两个残疾人成了一个健全的人。第七个夜晚,一个满是淤泥的池塘里什么也没有。空中的红莲花种子想在地上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她询问了很多精灵和神仙,哪个地方更适合她的生长和盛开。有的精灵说,山中的清潭更适合莲花仙子的开放。有的精灵说,高原上长满了各种鲜花,想必也是莲花的沃土。有的神仙说,莲花更适合生长在海边。空中的红莲花种子试了这几个地方,她都没办法生存。一只小鸟告诉红莲花种子,有一个满是淤泥的池塘,那里最适合莲花的生长。莲花听了小鸟的话,落户在淤泥里,开出了最美的莲花。云遇到山,糖果遇到女孩,蜡烛遇到灯笼,莲花遇到淤泥,男人遇到女人,生命就是不断地相遇、彼此扶助、互相成长、互相创造的故事。今晚是七夕节,是我从虚空里向你走来的故事,是走廊遇到楼梯的故事,是宝宝遇到妈妈的故事,是白发遇到皱纹的故事,是雨落到湖心的故事,是快递小哥遇到小区保安的故事,是六月遇到七月的故事,是手指触摸琴键、眼泪遇到眼睛、种子遇到风、脚遇到鞋、笔芯遇到笔杆、夕阳遇到天际、烟花遇到黑夜,风铃遇到紫藤花的故事。生命就是一场场相遇的故事。七夕,七个白天,七个夜晚,周一到周日,周而复始的故事。相遇,不仅仅是两个形体相遇,更是心与心地默契、相通、相印,相近,相知,相爱。七夕节,相遇的节日,感恩的节日,相爱的节日。相遇,便是永恒;相爱,便成始终。祝你我岁月永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非为碍,心与心相通。
2025-09-05
-
爱,是唯一的修行
爱,是唯一的修行居士:师父好,我的孩子今年上高一了,我和孩子他妈每天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好学校。孩子的各种需要,我们都会尽力满足,为了孩子让我们干什么都愿意。但是为什么每次跟孩子说话,他都对我们爱答不理。就算说什么,也都是犟嘴抬杠,对我们从来没有过尊重。请问师父,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改变和孩子之间疏远的关系?我平时也会读经和打坐,就是在与孩子相处方面不得要领,请师父解惑。问:你们平时和孩子有深入沟通和交流吗?居士:很少有沟通。问:你们和孩子说话时对孩子有没有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居士:没注意过这方面,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问:你们了解孩子有什么兴趣爱好吗?居士:孩子就是爱玩手机,也不太清楚他喜欢什么。问:你们是不是经常批评和指责孩子?居士:偶尔会有,孩子做错了事,他妈妈说他多一些。总结:做父母的一定要了解,你为孩子努力工作,供他们上学,给他们买房,甚至为他们当牛做马,可能都无法打动孩子。但是你用一个认同的眼神,一句理解的贴心话,一个温柔的赞叹,一个平等的态度,要远远胜于你对孩子做出的牺牲和付出。想想你们为什么没有和孩子深度的沟通?因为你们从来没想到孩子需要什么,而只是想到自己需要什么。有的父母可以为孩子牺牲生命,但是当孩子希望父母对自己说话的态度和口气平和一些,多一些理解和尊重,父母却不愿改变,认为那样会在孩子面前丧失权威,失去掌控权。请谨记!你对事物的态度决定你的人际关系和人生,而不是你遇到的境遇。你们怎么样对待孩子,他就怎么对待你。你们可能从来没有温柔地跟孩子说过话,孩子又怎么可能跟你们笑脸相对呢?你们把爱理解为提供物质需要,却没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要,那样的付出只是你们单方面的道德和伦理需要,而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心与心的链接、理解和交融。爱需要修练,需要不停地学习。让你的孩子感受到在你们的心里,他永远是被爱的,你们是他永远的支持和庇护,那才是你和他之间最重要的链接,当你们与孩子在一起时,请看到你们的情绪;当你们与孩子说话时,请注意你们的口气;当你与孩子相处时,多在自己的修养和认知上去提升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在为孩子们做什么上下功夫。如果你只是想通过付出,就得到孩子的回报,你会大失所望。因为很多孩子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父母在精神上所给予的认同和支持。征服人的,往往只是一句话,一个心念,一份理解。爱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上的互动。在爱孩子之前,请先成熟自己,成长自己,请先懂得爱自己。在希望得到孩子的尊重前,请先问问自己,孩子需要什么?在希望得到孩子的爱之前,问问自己,除了衣食住行的供养,在情感和心理上,你们为孩子提供过精神支持吗?你们有没有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事,互相倾述?内心的沟通要远胜于物质的供养。爱是需要深入学习和勤加训练的。爱是终身的修行,也是最重要的修行。与自己的至亲建立深厚的链接,从而打开自己的本性,成熟自己,圆满自己,胜学一切佛法。爱孩子,先改变自己的认知,了解孩子的世界,熟悉他的爱好和兴趣,与他建立友谊,为他提供精神的支撑。爱孩子,先好好爱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再推己及人。爱孩子,先从尊重和理解开始。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强加给孩子。孩子和我们之间有着不可思议的关系,你变了,孩子才会变。你长大了,孩子才会长大。你学会了爱,孩子才会爱别人。对孩子要学会爱,对一切人亦复如是:尊重、理解、认同、接纳。大般涅槃经云:慈者即是众生佛性,佛性即慈。慈即如来,如来即慈。慈即真实,慈即大乘,慈即菩提道,慈即常法,慈即大空,慈即虚空,慈者不可思议,慈者乃是一切诸善根本,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即如来。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也。慈者即是一切菩萨无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来。慈者即是诸佛世尊无量境界,无量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是慈即是如来。慈即是爱,爱即是慈。爱即是佛,佛即是爱。爱即如来,如来是爱。学佛即是学习如何去爱,见性即是学会爱,成佛即是成为爱。爱,一切众生本性自有,只是未曾开发与运用。爱,是终身的修行,唯一的修行。
2025-09-05
-
用自己为你送上花环
用自己为你奉献花环谢谢你落叶,因为你的存在,我每天可以拿起扫帚扫地,让我慵懒的身体可以活动。谢谢你紫藤花,因你的存在我有了一片阴凉,在闷热的夏天可以坐在你的下面喝茶。谢谢你躺椅,倦怠时可以躺在你身上休息、胡思乱想或小睡。谢谢你夕阳,每天傍晚我都会如期来到池塘边与你相约。谢谢你这湾静静的水塘,当我在你的臂弯里徜徉,我仿佛感到是被上天独宠的,因为就连四周的风都如此安静。谢谢你云和雾,你们装点了山峦,也一直欢娱着我的心。谢谢你整个山村,你如此的安宁,让我奔波的心驻足,让我翘首以待的眼睛从远方回到了院子里。谢谢你,长长的院落,让我可以每天在那里宽松地踱步,而不会觉得局促狭小。谢谢你,我的施主和檀越们,让我安心并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山谷。除了诗和心中的感激,我无以为报。除了停歇在这里为你们送去祝福,我别无所长。谢谢你,我的伙伴和同修们,你们的存在让我不再沮丧和低迷,你们是我前方的旗帜,是我人生的方向。谢谢你,漫长的季节和无尽的岁月,是你们磨炼了我的耐性,让我不再焦虑和急躁。谢谢你们的沉默和安忍,让我能与你们同一节奏,同一步伐变迁。谢谢你,米与面,菜与油。因你们而有了我生命的延续,谢谢你们支撑着每一刻心脏的跳动和每一滴感动的泪花。谢谢你,鞋子、袜子、棉袄、屋子和床,是你们保护着我,让我能避风雨严寒,能稳妥地活着。谢谢你,车乘和道路,因你我可以见到家人、故友和更多的人,还有各种美丽的风景。谢谢你,我的身体和所有的器官、细胞。是你们拖起我的思想和灵魂,让我体会到我是遍一切处的存在。我有什么可遗憾和抱怨的呢?一切都是天地的赐予,除了感激和谢谢,我别无所说。我有什么可郁闷与不乐的呢?一切如此慷慨而静谧,除了回馈欢喜和愉悦,我别无所献。谢谢你,无数心灵的涟漪和所有的念头,我们汇合在本性的海洋,在那无边的浪花里相拥而舞。谢谢你,美丽的梦。你虽然幻化不实,须臾变化,但又无尽无穷,连绵不绝。谢谢你,秘密和真实,让我用自己为你奉献花环。
2025-08-26
-
如何过情关
如何过情关在我二十几岁之前,离开学校,走入社会,逐渐认识一些人,但是对方都会觉得我幼稚、单纯、理想主义,为此,我经常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后来我才知道,当我喜欢一个人,是因为我内心拥有可爱、简单与美好,而不是对方有多可爱。我以单纯的心喜欢别人,他们对此不屑一顾,不是我不够好,而是他们的心丧失了纯真。再到后来,我知道,爱一个人,不是仰望对方,而是回头看到自己。爱一个人,不是围着对方转,而是一次次地皈依自己,做自己。当你开始做自己,就会有越来越多人欣赏你,喜欢你,尊重你。爱一个人的重点不是你爱的人,而是你太富有,你不得不去爱,你在自己的爱里得到满足。当你更多关注的是你自己,活出你自己,你爱的人就不会成为你的牢笼。他们会尊重你,以你爱这个世界的方式来爱你。爱是独立、成熟和勇敢的行为。爱是心灵富有的人拥有的特权。只有内在丰盈的人才有爱的能力。人们在爱面前裹足不前,大多是因为想通过爱来抓取、要求和操控,而无法得到回馈。不是爱有问题,而是你在爱中参杂了有所得。爱一个人,重点不是对方有多好,而是被对方激发出的自己有多好。去体验和经历你内在的柔软、敞开和赞美,那是爱的意义。当你爱一个人,不是那个人在发光,是你在发光。当你正爱着,你是最美丽的人。当你正在爱中,爱本身已经是最珍贵的回报,对方是否为你做什么,已全不重要。爱一个人,首先滋养的是你自己。当我爱一个人,我会告诉自己,我好美。当我欣赏、尊重、爱慕一个人时,我看到自己的内心像一个花园,所有的美好一时绽放。爱是纯粹的情之所愿,无怨无悔。纯真的爱只会让你幸福和快乐,当你不快乐了,你的爱里已经参杂着期待和获得。当你爱时,对方可能还在熟睡,还在僵硬,还在冷漠中,但是你苏醒了,你柔软了,你变热了。爱一个人,是对自己最好的治愈。爱是全然地与自己在一起。所有向外的爱都会让你不安,让你迷失。爱,指向你自己。你爱的人只是水里的月亮,而你才是天上的真月。你爱的人是你的影子,而你才是真身。每一个人对于别人,都是月影;而对自己,都是真月。人们总是问:如何过情关?真情没有关,真爱并不是一个牢笼。当你爱上一个人时,全力以赴,绽放自己,敞开自己,表达自己,欣赏自己,不要对对方有所期待,只是透过他(她)来奉献,来给予,就不会被情所困。如果你的爱人出轨了,离开你了,不要去恨他,也无需紧紧抓住他不放。回到你自己这里,安静下来,散发你的芳香,吸引更好的人来到你身边。你错过的只是你身上脱落的认知和观念。当你满眼满心都是对方时,你并不是在爱对方,而只是迷失了自己。爱可以是欣赏,可以是爱慕,可以是尊重,但不能迷失自己。借由爱回到圆满中,而不是因为爱而分离。爱是你自己和自己的故事。爱里并没有任何关卡。爱里只有一颗柔软的能融化一切的心。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