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安心
如何安心东跑西跑,你安心了吗?没有。做这事做那事,你安心了吗?没有。和这个人在一起,和那个人在一起,你安心了吗?没有。和这个人争,和那个人争,争胜了,你安心了吗?没有。做这个工作,换那个工作,你安心了吗?没有。你赚了很多钱,换了几次房子,你安心了吗?没有。独身的时候想找一个伴,找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两人在一起生活有矛盾,分开了,你安心了吗?没有。盼着孩子长大,以为就安心了。孩子长大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减肥,努力地克制饮食,减肥成功了,你安心了吗?没有。觉得自己不漂亮,做美容,去整容,美容整容之后,你安心了吗?没有。逛淘宝,逛专卖店,买到了所有你想要买的东西,你安心了吗?想要儿子,得了儿子。想要女儿,得了女儿,你安心了吗?没有。身体有病,想病愈,病真的全愈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有钱,真有钱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出家,家也出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还俗,俗也还了,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找善知识,想找道场,善知识找到了,道场也找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读经、持咒、坐禅,你安心了吗?没有。学佛,学法,学道,你安心了吗?没有。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你安心了吗?没有。想节食,想辟谷,也节食了,也辟谷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你所求的一切,都实现了,你安心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安心?因为还有求,还活在意识和妄想中,还没有停下来。怎么才能安心?停下一切有求之心,满足当下的任何状态,哪怕是一无所有,哪怕是身在病床,哪怕是人在囹圄,哪怕是危在旦夕,哪怕是临命终时。只要你休息下来那份一直寻找的心。只要你停止那颗一直抓取的心。只要停下那份有愿有求之心只要你停下来。你就会安心。安心不是靠得到什么。安心是不再需要什么。安心不是靠做了什么。安心是不再去做什么。安心不是让心去波动。安心是让心静止下来。安心不是靠有为。安心需要无为。安心不是靠红酒,绿茶,咖啡,烟与肉。安心只需要清水,蔬菜,与明月。安心不是靠诗歌、艺术、音乐。安心只需要阳光、空气与泥土。安心无法在文字中找到。安心需要到觉知中安住。安心不需要一间大房子。安心需要一颗满足的心。安心不是朝大家都走的方向。安心需要朝另一个方向。安心不是去放逸六根。安心需要收摄心识。安心不是去妄念中寻找安心。安心需要从妄念中走出来。安心不在辩论、知解、想象中。安心只要心不住。安心不是有心可安。安心需悟无心安。
2021-05-03
-
停下来,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
停下来,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人静下来太难了。那是因为人从来不知道休息的宝贵。能安静地坐在窗边看看树、街道、人,听听鸟叫,甚至听听车水马龙的声音,从妄念中出离,只是享受无事,还有比这更值得珍惜和拥有的吗?拥有一切,不如拥有无。创造一切,不如享受天成。能几分钟甚至更久地坐在那里听着风声,心平气和地坐着,没有任何事挂在心里,这个世间还有比这更珍贵的吗?纵珍宝如山,眷属如恒河沙,也抵不过心中无事。纵经历百皆福寿,万劫功名,不过梦影。人能够安心地无所事事,比什么都难。人能够长久地无所事事而安心,更是难上加难。佛法所有的修行,所有的功课,所有的义理,都是把我们领到无为这里。都是把我们领到休息的门口。都是引领我们看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都是让我们觉悟和警醒,世间一切有为,一切发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毫无意义。我们经历的一切,就是为了看清这一切的虚妄。从虚妄中彻底休息下来。只是坐下来。只是站住!如此简单!却费劲周折!如此美好!却少有人到!从现在开始停下来,不论你在做什么,停下来,哪怕只是站在那里,坐在那里,或躺下来,只要你的心从抓取处停下来,一切会忽然间不一样。静下来,使用六根,而不是迷于心思,你会打开另一个世界。寂静、清明、无忧的世界。安静,安心,安稳的世界。自然地接受天地的馈赠,而不是到妄想中去寻觅和求取,不要以为你会失去什么。不,除了虚妄,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相反,所有的真正的财富,所有的真实,是在你心停下来时来到你的心上。停下来,再难,只要开始,就已经踏上归途。
2021-05-03
-
一平米内,是你的道场
一平米之内,是你的道场人们发明汽车、飞机,甚至宇宙飞船,到很远的地方寻找快乐和真理。真理离你没那么远。它就在你脚下,在你身上。人们害怕狭窄,畏惧被囚禁,以为狭小的地方是监狱。那真是人类最大的错觉。在念头中迷失和流转,不知道止息,那才是广袤无边的监狱。真正囚禁我们的并不是方所,而是妄念和执着。练习把自己囚禁在一平米的地方还能自在安心地呼吸,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监狱不在一平方米之内,而是在那之外。当你能在很小的区域里还能安心,你近道矣。当你在排队、等候、无事时心无焦虑,心无急迫,安住当下,你一定是在觉知中。你要么在觉知中,要么在妄想里;要么在当下,要么在妄念里。其出弥远,其知弥乱。不出户,可以知天下。不离身,可以悟大道。一间陋室,可以养身;一条直线,可以成道。每天一个小时在一平方米之内练习觉知,放下一切外在的人事物,绝对地和自己在一起,面对自己的种种心念,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来自于自己的妄想。不要相信和住着念头,每一念回到觉知的当下,每一念都是解脱。念念回到觉知上来,念念解脱。练习觉知的过程中,把所有的理论、佛法和知见全部清除干净,只是单纯地觉知,生起妄念和疑问,就拉回来,如此反复练习。如是持之以恒地训练,才是佛法和修行。还没有练习觉知的修行不是修行。还没有开始出离念头的学法,毫无意义。佛法不是进入问题,而是从问题里出来。问题,才是我们的监狱;从问题里出来,就自由了。你所有的烦恼和困惑来自于进入疑问,住于疑问,没办法觉知,所以被困于妄念的牢笼。牢笼来自你对念头的无知和束手无策。有人问我,师父,不专门练习觉知,直接在生活中,在做事的过程中训练觉知可以吗?没有经过训练觉知,你很难在直接做事的时候提起觉知。只有经过长时间行之有效的训练,才能把觉知带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除非有的人很早就开始练习,并把觉知带到生活里,否则,一开始做事,你就把觉知丢到九霄云外了。老老实实练习觉知,没有捷径可走。已经练习过觉知的,自然会在生活里处处提起觉知,进行更深入地练习,自然不会问这个问题。还有疑问,说明没有能力直接在生活里练习。更需要训练。
2021-05-03
-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师父好,有一个事情想向您请教!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个在家居士。最近没有征兆忽然就精神失常了,说话语无伦次,而且很亢奋,说出一些自己开悟了,要去度众生之类的话,很像一些人在坐禅中忽然发疯失常的状况。他在十年前也精神错乱过一回,休养了两三个月才逐渐恢复。请问师父,怎么样可以根治这种病灶,化解他这个现象呢?答:先管好自己的事吧,莫操别人的心。人们总是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能帮助别人,不知道自己才是那个唯一需要救度的人。如果说某个人精神错乱,六道众生哪个不是精神错乱?只不过有的人疯在明处,有的人疯在暗处。有的人知道自己疯了,有的人不知道自己疯了。六道众生都处在无明大病之中,我们自己病的不比任何人轻,却总是去管别人的事!而不知道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怎么解决自己的生死大事上。我们绝大多数烦恼都来自别人。替别人瞎操心,把父母、妻子、儿女、同事、朋友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事,想推又推不掉,想帮又帮不了,一起跟着烦恼。不知不觉,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搅到了一起,把自己的生命放入了别人的生命里。因为耐不住寂寞,没有学会独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才去插手别人的事,来满足自己的存在感。或者因为软弱,没有能力阻止别人的绑架和控制,被迫过着不幸的生活。当你能独立生活,你就不需要通过帮助别人来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是不再需要存在感,就能自在轻松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问我,怎么才能阻止父母之间几十年的争吵?你阻止不了。那是他们之间的事,你唯一能阻止的是自己想干涉他们的心。当你放下他们,你看不到他们在争吵,你或许看到的是他们在游戏,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你唯独看不到他们在争吵。改变别人,那是最愚蠢的事;被别人改变,那是最痛苦的事。没有人愿意被改变,除非他自己想改变。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想改变别人。我们都在无明中想主宰别人。每个人都活在自以为是的思想观念中。亲密关系所有的矛盾都来自想改变对方。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世界上最难的事,也是最愚蠢的事。而忽略或不关注别人的观念,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智慧的事。只不过,大家都选择了前者。当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人不是被别人改变的,而是因缘时节成熟,自觉自愿地改变,你就会放弃想改变别人的心。当你放下改变别人的心,你在任何关系中都会轻松自在。当你知道你根本帮助不了任何人,你变成了智者。有了不干涉别人的智慧,同时伴随着觉知的练习,才能真正在家庭关系和一切关系中避免矛盾和冲突。六祖大师说,诸法无诤,诤即失道意,吾我不断,自性入生死。如果你还执着自己的观念是对的,而认为别人是错的,那一定是你错了。六祖说: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那说明你更傻。除非对方信任你并认同你说的,否则,不要强加给对方你认为正确的观念。你对所有人乃至这个世界唯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先觉悟。如果有人向你求助,你可以给他提供建议或指导,但那一定是在你断尽一切烦恼之后,并且拥有了真正的智慧和经验。助人的思想是世间最愚昧的思想,却被所有人称颂和赞扬。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那才是真正的智慧。
2021-04-27
-
亲历修行
亲历修行修行是一种亲历的行为。不论是坐禅,经行,还是持咒,先自己去做,去摸索,而不是一上来就请教无数个老师,怎么坐禅效果最好,觉知怎么练习?经怎么读最好。还没去做,就开始打种种妄想,期望一个最好的最有效的结果,这是最愚蠢的。最好的结果和经验是在行人亲自实证过程中产生的。你自己的实修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比你身心的经验更好的答案和标准了。没有任何的指导比你自己亲自的感受更有说服力。但是,许许多多修行者,将自己的修行停滞在纸上谈兵,说食不饱的状态,迟迟不能实修。修行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无法向他人精确描述修行的体验和解脱的安心,那需要你去亲历和证明。你无法向任何人描述一物不为,那需要你去实践。你也没办法去形容独处。当你去思考和形容独处时,你已经跟自己的妄想在一起,而离开了独处。独处需要行。一切的佛法指向行。你无法和任何人分享寂灭的快乐,那需要你亲临寂灭。你不可能与任何人同时解脱,解脱是你自己言下妄心休息的结果。你也无法向任何人证明实相是什么,因为实相是息掉向别人证明的心。当一个人无论遇到任何问题,不去向别人求助,而是靠自己的实际探索去寻找答案,他便接近觉悟了。凡夫遇到困难,第一是向外求援,向别人寻求经验和捷径,不懂得自己立刻去探求。而一个好的修行者,他会立竿见影,顿悟顿修。当他明白一个道理之后,他会立刻实施,他不会用意识去揣测或评判任何的理论指导,他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证明某种理论。诸佛觉者都是实践的大士,是真正的实干家。他们的理论来自亲历,来自历炼,来自实修。你在干什么?是在无休止地准备实修,还是立刻就开始实修。开始永远不会晚,只怕不开始。
2021-04-27
-
但恁么行去
但恁么行去顶礼师父。看到您的下面开示:不指示真性,亦无实法可断除,以此法眼即可识别世间说法之人,凡立灵灵觉知为真如佛性,或意识思维知解佛性,或有个真心可守,或认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处为佛性,但有人指出佛性,必是妄想分别,是识非性。请问师父:这段话讲认觉知为佛性是妄想分别,那就是不需训练觉知了吗?答:在头脑中定义觉知和训练觉知是两回事。定义觉知或觉性,是妄非觉。经云:实无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认一法为佛性者,是识心妄计。古人云: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又云:心不是佛。又云:切忌道着,道着即头脚生。又云:菩提无是处。训练觉知只是牧牛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让我们去认定觉知为佛性或住于觉知,而是训练我们从头脑和知解中出离,是直接运用觉性,而不住于用,亦不住于觉知。不给学人指示真性,不认灵灵觉知为佛性,不认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处为佛性,是把学人从对佛性的认知中领出来,直接去行于觉知,直用见闻觉知,而不做见闻觉知解。所以,不认灵灵觉知为觉性,只是为除学人对佛性的知解,并不是跑到相反的方向,认为无觉性或无觉知。说有觉性,说无觉性,都是妄。说觉知,说无觉知,亦是妄。离此两边,跳出知解,或喝茶去,或扭头就走,或随便转移一个话题,直接恁么行去,是名修行,亦名会佛法。莫小看这一转身,十地菩萨抬不起脚跟。所以大家很清楚地看到,如来禅和知解佛法的局限性,它无法真正地描述觉性。古人只是为我们破除对觉性的认知,却并未否认觉性。经云: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文字说法,无论怎么说,都说不到关键处,反而越说越容易让学人迷惑。那就是意识的功能。意识的功能并不是出离,而是进入,是住着,是混乱,是制造更多的问题。牛头法融禅师,是四祖道信禅师的弟子,有心铭留世,亦留下法语开示。南泉普愿禅师却说他,横说竖说,也没说到关棙子。维摩经法会上,诸大菩萨各述不二法门,皆在识心里打转,唯有维摩诘默然。文殊师利赞叹说,是真入不二法门。不学祖师禅,能得真正解脱,无有是处。问:师父好,您说知解空性起不到解脱的作用。那如果遇到一些事,去观空性,空掉它,我觉得还是会起到一些作用。您怎么看。答:除非你对实相的领悟已经完全纯熟,这时已经不是后起一念心去观空性,而是般若的智慧成为先导,自然自觉地在发挥作用。若别起心观空,所起之心本来是识,如何能以识灭识?只会识上生识。当遇到一些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直接从意识中出来,不起觉观,而是回到本性的见闻觉知用上来。所谓回到觉知,非是回到意识知解的觉知上来,而是回到六根的作用上,回到眼看,耳听,鼻闻,舌尝,身触,意知等觉知上,又不住于觉知。若回到见闻觉知而生住着,你会发现,问题还在那里。观空永远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离开觉观,不住意想,回到本性的见闻觉知上来,那才是最捷解脱之道,也是训练觉知的意义所在。训练觉知,永远不是把你带入知解,并找一个真实的东西。而是从对一切的住着中拉出来,从对虚妄的认定中叫醒。训练觉知,是行于佛性,而不是知解佛性。
2021-04-27
-
没有亲密关系
没有亲密关系人们始终看不到一个事实,无论你的生命多长久,你活的怎么样,那都是一个梦。你活着,这是一个梦。你有一个好妻子,好丈夫,这是一个梦。你有一个好家庭,一个好儿女,这是一个梦。你有一份工作或一个爱人陪伴,这是一个梦。无论梦多长多美,还是多么可怕和痛苦,那里发生的都不是真的。无论你多么不想醒来,梦终究要破灭,你终究要面对醒来的一无所有。你经历的一切,霎那间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你贪着你经历的,当那一切消失时,带给你的将是绵绵无尽的悲伤与难过。即便那时你是一个百岁老人,或者万年的天神,如果你没有提前认识到这个实相,而是一直活在有所依的世界,你都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失去快乐和所依的痛苦。不要以为那一天很久才会到来,它立刻将至。很久,那是意识的错觉。它立刻就会发生,随时都在发生,只不过,你还不知道。觉悟的人,只是看到了这个事实,不再活在快乐或痛苦的梦里,而是活在寂静的真实中。冲破狭隘的心和捉持,把你的心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物那里移开,延伸到万物,回到当下的觉知,安住四念处,看到一切法无我,那才是唯一的解脱之路。你所有的抑郁、忧虑、恐惧、苦闷来自亲密关系和对爱的执着。如果你还一直在寻找爱,渴望一段亲密关系或努力地维持一段亲密关系,放弃那个方向,那是轮回的方向。回到你自己这里来,回到没有任何关系中来,那才是真实的世界。觉悟者没有任何亲密关系,他与一切的关系平等而淡泊,没有捉持,没有控制,以慈悲喜舍面对他人,以无我智放舍一切人。没有人强迫你一定要做一个觉悟者。那是心的选择。心不想再受自我的愚弄,不想再受苦,所以它选择了理解它自己,看破它自己,放过它自己。而一个贪着轮回的人,他会用一万个理由选择轮回,直到他受到苦,他才会寻找彻底解脱之路。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2021-04-27
-
自性,假名施设
自性,假名施设师父慈悲!六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作何解师父?答:那在古文里是哪的意思。六祖问学人,你正不思善,不思恶时,哪个是你本来面目?这只是启发学人息虑忘缘,莫做善恶思维,直接去默契它,去行于不思善,不思恶,不让你认定什么。如果你认定正与么时,便是本来面目,那恰恰是思善恶,没有做到六祖提醒的不思善,不思恶,也就错失了自性。问:坛经里六祖大师说,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又是何意?答:是方便说,依众生妄心而说,非是实相。自性是佛陀施设的一个名相和观念。真实自性,息虑忘缘,默契而已。你什么时候歇下来,什么时候默契它,而又不生默契想,那时,其实没有那时,就相应了。佛与祖师也会用自性这个词,但他们知道,没有一个能讲出来、能思维知解出来的自性。自性是自证的,无法用意识思维来形容。只是佛要为众生开示,方便用语言描述,就用了一个词,叫自性。而我们,却在意识里理解它,琢磨它,住着它,早就不是了。
2021-04-27
-
一切法从妄想生
一切法从妄想生一切法皆从自性显现,这是佛法中最大的一个误区。然而,世界上大多数老师都在这么讲。人们探讨自性、空性、佛性、灵性、道、天父,不知这一切皆是众生妄想。当有人说,一切法都是自性的显现,他不知道他所说的自性已经变成了一个妄念,而他早就错过了真实的自性而毫无察觉。如果这是个真理,人们知道这个真理又有什么意义?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能解决我们问题的才是实相。如果一种被称为实相的东西使人们迷的更深,那它一定是伪装了的实相。人们相信一切法都从自性显现,就会问,那自性是什么?不论你给出的任何关于自性的答案,一定是你的妄想,而不是真正的自性。真正的自性?那不过是佛陀和觉悟者自证境界的一个名字而已!!!哪有什么真正的自性!实无有法名为自性也。若着于探讨真正的自性,这个问题只会把我们带入更深的意识,带到更多的妄念和分别中,使我们永远也无法休息下来而默契于自性。还有关于一心三藏,一念未生时即是你本性,灵灵觉知,觉性的种种论述,皆是识心妄计,非真实性。但有说真实性者,必不识真。识真者,不说真,唯破众生识心住着处。六祖大师云: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故知世间说真说性,说觉说悟,皆是颠倒汉!自尚迷背,如何为人解缚?自性,它不是去探寻,越寻越远。而是息心,默契而已。一切法皆从妄想生,这才是适合我们修行的见地和真理。一切法不从自性生,一切法真实无生。无生者,非有生,非无生,超心意识,但有名字,名字亦空。一切法,但有名字,名字亦空。一切法从心想生,从妄念生,从识而生。虽生而实无所生,故名为空。愚人迷法,住着妄念,不见真性。以思维心,知解佛性,不悟真性。不知息虑忘念,佛自现前。空性,佛性,涅槃,亦复如是,都是佛陀施设的假名,并无实法名为空性、佛性、涅槃。若有一法生,皆从识心来。心生则种种法生。当你真正明白这一点,你开始息虑忘缘,开始善护念,开始不相信念头。你开始不再分别自心境界,开始放弃生灭心,开始休息头脑。当你开始休息头脑,真正的修行才刚开始,而解脱从这一刻已经发生。修行就是转变一直用意识知解的习气。为何要转变此习气?因为生灭与轮回,正是从识心的住着和知解生。一念住着,即是轮回,即是生死。一念无住,一念解脱,一念涅槃。
2021-04-27
-
静坐与静心
静坐与静心一旦你开始不安或烦躁,这时静坐是最好的安心办法。你之所以不安或烦躁,是不知不觉被妄念所骗。你不知道静下来,是心没有觉知的能力。你不知道所有心的苦是追逐妄念所导致。这时如果你能静坐下来,静静地看着是什么样的念头让自己不安的,观察它们的实质,看着它们来去,不要加以干涉和驱赶,只是在旁静静地观察。你观察的越久,它们越无力量。那些念头就会随着你的观察而减弱,甚至消失。如果你坐下来,但是心还是很乱。那怎么办?那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是说,没有立刻就能让心安静的办法,不是没有慢慢解决的办法。这时,先不要去想如何安心。先发现一件重要的事:即便你坐下来,心还是不安,说明你的心太散乱而难以安静,说明你从来没有练习过止和观,说明你的心一直是向外驰逐而没经过修习,说明你需要付出时间通过练习静坐来变心的习惯。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发现自己的心如此散乱开始,慢慢地练习静坐。所有的习禅者,都是从发现自己的心不安开始的,都是一次次练习而慢慢安心的。没有人能例外。你羡慕的那些能够静心的人,他们不过是比你先开始练习的。心一直在寻找乐趣来娱乐头脑。它不知乐趣的实质是空,乐趣是无常,乐趣与苦相伴。看清所有的乐趣都会带来苦,求乐之心才会止息,你才肯歇下来。当你静下心来,你才发现根本没有外面的世界,你一直在自己的心里打转,一直跟自己的妄念游戏。只要你还在追求乐趣,你还有多余的精力,还需要做事,你就无法默契诸佛觉者的寂灭为乐。当你一次次靠做事来安心,你无法真正安心,你只有停下来。从另一个方向寻求永久的安乐之路。慢慢习惯停下来,练习静坐。在停下来时看清诸法的实相,在静坐中观察诸法唯心所现。心不附物,即同如来。静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之道。一切问题从心想生。心能安静,所有的问题自然消失。所有的佛法和修行,不过是安心,降伏心,与心和解的过程。静坐是安心最好的方法,通过静坐,你能够随时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乃至能在动中观察它们,看着它们来去,消失,而不须用力干涉,这时的静心已经超越了形式上的静坐。你在任何时候,行住坐卧中,做事中,都能静坐,都能安心。那就是佛所说的涅槃。心静则一切静,心安则诸苦灭。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