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顶礼师父!释迦族人因口腹之欲捕杀鱼,而小时的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报以了一个微笑,我想那些族人当时在捕杀时根本就不懂因果,也没有考虑到因果,不是说心若不生,万法无咎吗?既然这样,为什么他们杀鱼时没做杀想,甚至连幼儿一个好奇的笑容,都还仍会受因果报呢?请师父开示。
答:
杀鱼之心,本就是无明,虽未做杀生心想,但生害彼益我之心,损伤物命之心,无明贪欲之心,种种不善用心,皆是颠倒心,非不生心也,故感召如是果报。乃至佛陀所用之心与众不同,故报亦不同。所言果报,皆自己所用之心所感,非从外来。
问:
顶礼师父,寺院做的超度普佛,消灾普佛与实相不相应。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了普佛之后清净了,之前是很烦躁的状态,祈请师父开示
答:
清净也只是暂时的,不能断除根本无明,不能出离生死轮回,清净有何意义?那种清净,只是意识的错觉,并非真正的了达实相后的清净。就像我们遇到开心事,忽然觉得一切都很美好一样,但是逆境一来,生死一来,那美好就忽然消失了。修福报,做超度所得的清净也是一样,是无常的,生灭的,是妄想,并非真正的清净。真正的清净需要听经闻法,如实修行,了达实相。与做超度没有关系。
问:
师父,您好,不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吗,为什么您却说禅宗是最上乘法呢?请您开示,谢谢!
答:
所谓最上乘法者,就是通达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言最上乘法者,即非最上乘法,是名最上乘法。莫着文字言说,若着言说,即是非法。所言非法者,亦名无实。
问:
顶礼师父!达摩祖师说“即心即佛,又说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望师父慈悲开示!
答:
正问者是汝心汝佛,离此问外,无别心别佛,故言心即是佛。只是你一再睹面不相识而已。
问:
顶礼师父!翻阅经典,看古人开示,总觉得有那么个地方不够印心,就是对于心和自性的描述。我明白心和性是在《六祖坛经》里心是地,性是王……那段理解的。而自己找寻您开示关于心性的区别,还是可以印证自己所感。问:“那是祖师混淆了心和性吗?还是您是方便说,而我自己了悟不透彻?”
答:
印心不能执于文字和语言。诸法实相,文字语言,所不能到。还是要领会祖师说法之外的用心,真正要告诉我们去怎么做。去做那些事,才能印心。不是到文字里去印心。
问:
想请教师父楞严经里讲 知见无见 斯即涅槃 和一物不为 千圣一不识 讲的是一个意思么
答:
理虽是一,方便多门。需要实修才可以。不实修,圣贤所说,与我们无关。
问:
师父您好,请问禅师,受过五戒的居士能喝牛奶吗?
答:
五戒只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问:
顶礼师父,祈请师父开示如何忏悔?端坐念实相吗?弟子之前都是念《坛经》里的无相忏悔文
答:
忏悔不在口说实相忏悔,而在真实改过。能改过,不再造,才是真忏悔。若不知错处,则问自心,所有让自己烦恼和痛苦的想法与行为,都是改正的对象。
问:
顶礼师父 ,想请教师父 有我的时候 念佛是谁 无我的时候 念佛又是谁 无我以后 又该如何修行 禅宗讲保任 直至圆满的佛性么
答:
如果念佛,就专心念佛,一切都不要妄想。
问:
阿弥陀佛,师父,弟子有时候做事情的时候会突然发呆,就像大脑卡住了一样,停顿的感觉,祈请师父慈悲开示这样的状态正常吗?
答:
一切状态都没有问题。问题来自于已经过去了,心还住着。
禅修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