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这样的方式爱你
我以这样的方式爱你如果我爱你,我不会过度关心你。如果我爱你,我相信你是完好无损的。我会尽量把你自己交付给你自己,那是我爱你的方式。我不再担心你,我相信你会很好,一切都在按照不可操控的方式在你身上发生,那是我爱你的方式。当我这样讲,我知道很多人并不认同我。没关系,只要你好,认不认同我,那并不重要。不论你是怎样的,我都欣赏你,因你而愉悦,那是我爱你的方式,而不是关心你是不是不舒服,是不是缺少什么,是不是过得不愉快。将你搁置,将你交出,与你并行,而不是驾驭你,承载你,那是我爱你的方式。如果你不快乐,那是你要经历的,而不是我要关心的。如果你感到恐惧,那恐惧只是提醒你面对它,理解它,看到它的本质是什么都没有。它是上天送给你觉醒的礼物,我完全不必干涉你的恐惧。如果你感到缺失,你生命的本能会灌溉它,滋润它,圆满它。而那完全不需要我去关心。我的关心毫无意义,那只是一种干扰。如果我过度关心你的缺失,只会让你更深地陷入你是缺失的错觉中,那是害你,而不是爱你。我爱你,会忘了你。这听起来不可理喻,不近人情。是的,忘掉你,回到我自己这里,这是我爱你的方式。我以这样的方式爱我的父母、女儿、兄弟姐妹,爱我的同参道友,爱一切我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忘了你,不是不与你联系,不是不坐在你身边,不是不与你共同经历一切,而是不论你在哪里,我都尊重你,信任你,支持你,与你共享生活的乐趣,看到万物的可爱。而那,并不是关心所能做到的。关心只会让我陷入你,让你陷入我,让我们纠缠在狭小的笼中,而迷失了广阔的天空。那对我们来说,是双双沦陷,双双消耗。我不关心你,不代表我疏远你,冷落你。我不关心你,是我和你在一起时,只是爱慕你身上的一切,而不是担心你,忧虑你,聚焦于你。我不会放大你身上的任何缺点、烦恼和恐惧。我不会盯着你缺失的部分,而是欣赏你具有的一切。当我那样对你,你会收到一种信息:你很好,你没有任何问题,你无比可爱,我陪着你,我爱你。还有比这更好的爱吗?世人把关心当成爱。而在很多时候,关心是一种伤害,是提醒对方注意他身上不足的部分,不好的部分,难过的部分。如果我爱你,我会尽量不去关注你身上所有你认为不好的地方。我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如此完美。因为我爱你,不管你怎么样,我都爱你。当你感受到这种无条件的爱,你就会越发的可爱与快乐。这就是我爱你的方式:让你做自己,让你完成你该完成的,经历你该经历的。我爱你,当然也会给你买礼物,陪你散步,与你共享晚餐,与你一起唱歌跳舞。我唯独不会担心你出事,你有问题。就算你卧病在床,就算你即将撒手人寰,我都会笑着看着你,因为我知道你很好。你外在的样子永远不欺骗我。在我的心里,你永远完美。我不关心你,因为你很好,而且是永远,那是我爱你的方式。
2024-05-18
-
万物各有表法
万物各有表法问:师父好,看到您写的身穿袈裟,心已还俗的文章,很是欢喜,破了我很多相。但有个小问题请教您。袈裟有表法的作用,代表着僧宝,不能否定它的意义吧?答:不仅袈裟有表法的意思,世间万物皆在表法。袈裟所表之法,毕竟是有为,是有限,是相对之法。对于初学,有摄受的作用,但是若想入道,了解实相,则须看到世间万物各有所表,不可爱一憎一,喜一厌一。袈裟表出世,白衣表入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若一味赞叹出世,则世间众生无由得度,失去佛法本怀。出世入世不二,才是佛法。天表高远,地表深厚。佛法高远而深厚,心性宽广而坚实。不可厚天而薄地,赞一而厌一。觉悟众生心如虚空,藏如大地,性如天远,觉如地深,则近道也。男人表阳刚,女人表阴柔。阳刚与阴柔,皆是道。不可谓男胜女劣,更不可说女人不能成佛。刚柔并济,阴阳调和,非男女相,离诸二相,乃名丈夫。山表坚定,水表变化。山表定,水表慧。常与无常,定与慧,皆是佛法。不可爱一憎一,取一舍一。古人云:取舍之心成巧伪。故知山水乃心,相依而独立,不一而不异,乃是真法。风表流通,智慧之喻;雨表润泽,慈悲之表。众生觉心,本具一切,智慧流通,则解脱自在。慈悲润泽,则广利有情。悲智双运,乃为佛法。花表仪容,果表贞实。花表福,果表慧。花表修道,果表悟道。内外庄严,福慧双圆,修道悟道不二,不二之性,乃是佛法。不可轻一重一,取一舍一,近一远一。二翼双举,方可远行。又天表高洁,地表谦卑;山表庄重,水表慈悲;木表讷钝,草表灵动;鸟喻自在,花喻庄严;直喻道心,曲喻修行;火喻嗔心,水喻贪爱;无明为父,贪爱为母;子喻诚实,女喻善良。心平即持戒,行直即修禅。病喻休息,健即作为;阴喻默然,晴喻无遮。世间表法者一一皆是,万物皆法,万物皆佛,万法皆真。故真修道人,但莫爱憎,洞然明白。若心有所偏,见有高低,则佛法不能周圆,佛性有不到之处。故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莲花表菩提,淤泥表烦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菩提出于烦恼而不黏。不可厌淤泥而赞莲花,亦不可喜菩提而厌烦恼。世间表生死,出世间表涅槃。出世不离世间,犹如涅槃不离生死。生死与涅槃,世间出世间,若做二法看,此人不会佛法。法从心生,表从慧来。心非有无,慧亦不定。不定之法,乃是佛法。故修道人,从世间万物中取譬喻而得解脱,从所表之法中取增益于我而修行,是名通达法也。
2024-05-18
-
如果你爱我,请先爱你自己
如果你爱我,先爱你自己妈妈,如果你爱我,请只是爱我。请不要在那爱上加入太多的条件和要求。请给我足够的空间,请尊重我,把我当成一个有自由意志的生命,而不是你的所有物。如果你爱我,请把你的心思和精力更多收回到你自己那里,不要一直关注我。请你变成妈妈,变成你自己,而不是一根绳索。请像爱我一样爱你自己。在你自己不能快乐之前,也不能带给我快乐;同样,在你不能爱自己之前,你也无法爱我。老婆,如果你爱我,请只是爱我。请不要在那爱中加入太多的控制和要求,更不要依附于我。请给我一些隐私和空间,不要总是在我这里探寻什么。请尊重我,理解我,不要认为我是你的。请把心思放在你自己那里,好好地打扮自己,经营自己,充实自己。不要一直希望通过控制我、拥有我而显现你的价值。我不属于任何人。如果你认为我是你的,你会活错轨道,我也将丧失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在爱我之前,请先独立。在爱我之前,先爱你自己。老公,如果你爱我,请只是爱我。请让我放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要认为我是你的附属物。请相信我,尊重我,不要用你的想法干涉我、控制我。你可以认为自己拥有一切,但唯独不要误以为能拥有我。我谁也不属于。你可以爱我,但不要用爱的绳索绑架我。如果你一直盯着我,管控我,你会失去我,也会失去你自己。亲爱的宝贝,如果你爱爸爸妈妈,就请只是爱我们。别把自己的生活重担和家庭责任交给我们,更不要把你的理念和想法强加于我们。你的生活经验可能并不适合我们。你已经生儿育女,有了自己的生活,请允许我们也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纵然你再需要我们,我们也已年老,精力有限,生命有限,无法再近距离地陪伴你。纵然我们爱你如初,也希望你精神独立,人格独立,生活独立。亲爱的,无论你是谁,不论你多爱我,请不要过多地关注我。请先关注你自己。当你深深地了解了你自己,你也了解了我。我们都是一片无根的云,都是彼此的幻梦,都是自心的游戏。当你觉悟我们只是各自的梦境,各自投射的皮影戏,你会恰到好处的爱我,既无伤痛,也无怨恨,只有欣赏,只是爱着,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在你足够爱你之前,请在你自己的心里挖出爱的清泉,请先用爱滋润你自己,然后再把爱流向我。请把心从我这里拿开,放回你自己的心房。如果你爱我,请不要对我寄以任何厚望。如果非要对我抱以希望,请希望我做自己。你我本就是水上的泡沫,阳焰、风,没有任何形质的存在。请以这样的洞见看待我,也看待你自己。我们就不会爱得迷乱,爱得疯狂。如果你爱我,请不要爱我。请理解我,透视我,看破我。如果你爱我,请像爱虚空一样爱我。我就是虚空,没有心,没有物。如果你爱我,请提醒自己,你爱的是你自身缺乏的部分,那不是我,那是你自己。带着这样的觉知,你可以一直爱我,而不会迷失自己。你会说,我不得不爱你。是的,我也是。你那么好,那么可爱,那么美,那么独特。我不得不爱你。你会说,如果不爱你,我会非常痛苦。是的,我也一样,我无法不爱你。如果不爱你,我会非常痛苦。我没有禁止你爱我,我也允许自己爱你。我只是告诉你,你无法抓取到我。因为,我是以空的形式存在。我深知,透过爱你,我会回到整体。爱是仁慈的,它不会带来痛苦。带来痛苦的,是爱的赝品。爱会将一切烦恼、忧伤、恐惧、痛苦转化成喜悦、慈悲、欢乐与安宁。当你因爱而痛苦,请回到你自己这里。放开那抓取和攫取的手,爱中的苦涩就会变成甜蜜。当你因爱而悲伤,请回到你自己这里。反思一下,你到底需要什么,是因爱而产生的快乐?还是爱而不得的烦恼?当爱只是爱,爱便是无边的甜蜜。当爱中参杂着得到,爱就变成了无尽的痛苦。因为爱只是爱。
2024-05-18
-
懂得
懂得我和你四目相视。其实,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懂得,你与我一样,在寻找自己。我看到你从我面前走过,步履维艰,满脸疲惫。其实,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但是,我懂得,你与我一样,在寻找一个栖息之所。我看到你在那里哭泣,喊叫。我不知道你在被什么困扰。但是,我也曾在荒野中呐喊,在黑夜中撕心裂肺。我懂得你在用痛苦来保护自己。我懂得,我懂得。你一句话都不用和我说,我就会全部懂你。我不必知道你为什么而受苦。我知道,你困在自我里。我懂得,你在绽放伤痛,你灵魂深处那朵苦涩的花正在孕育新的生命。你只须要再有一点耐心,再等一会儿,你就会复活。我看到你和妈妈争吵,和爸爸争吵,和恋人争吵,和陌生人争吵。你毫无理由,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但是,我都懂。你是对自己不满,你不够爱自己,你被自己迷惑了。我懂得,你在向他们呼唤,请看我一眼,请欣赏我,请不要抛弃我。我看到你一个人坐在角落,没有朋友,没有人跟你说话。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一样喜欢孤独,但我知道,那是你的王国。那是你爱自己的方式。我懂得,无论你是什么样子,那是你完美的样子。你心里正经历什么,我完全不在意。我在意你和我一样,对自己始终不离不弃。我懂你,你在很努力地呼吸,很顽强地活着。你在用尽全力地爱着自己。就算此刻你已经神智不清,我依然懂你。因为每天二十四小时,我都和你一样神智不清,我一直在和自己角逐,有时休息,有时混战。有时笑,有时哭。无论你是什么样,我都懂你。我能钻入你的心从里面看见你。因为我也是那样:我沉迷于自己,沉迷于无聊,沉迷于寂寞。于是我在空虚中与你汇合。我坐在水塘边,想念你,描摹你,终日与你对话。世间万千生命,蜷缩在一根草叶上,凝聚在一颗露珠中,融化在我的眼泪里。我懂你,因为你是我一手创造的。我懂你,因为你是我的模子所印。我懂你,因为我们是双生火焰。你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我都知道,我都理解。它们在呼唤我,它们在召唤爱。我也是你创造的生命,我也是你遗落在心湖上的一片涟漪。我必与你汇合,在懂得中,在你的眼眸中。
2024-03-27
-
性爱,有问题吗
性爱有问题吗师父好,请问您,两性之间的爱一定会导致轮回吗?性爱在修行中有没有问题?佛陀一直在告诫弟子们远离爱染,性爱真的那么可怕吗?您怎么看待性爱?答:佛陀只是告诫弟子远离爱着,小心爱染,警惕无明,避开执取。并没有说性爱有问题。导致轮回的是无明,不是性爱。在性爱中可能引起无明与烦恼,也会引发修行与觉悟。如同人摔倒在地,又从地而起。倒是因地而倒,起亦因地而起。地没有问题,人摔倒了怨恨地,对地的误解带来了问题。性爱没有问题,人们在性爱中各种无明的用心带来问题。性爱不仅仅是肉体的结合,也包括两性之间的欣赏、爱慕、理解和尊重。而后者才是性爱的基础。若后者能够完全实现,前者就不是必须的。如果两个人不能达成内在观念上的和谐,两性关系不可能长久。不仅两性关系不能长处,关念的冲突导致所有的关系都不能长久。通常的两性关系,缘于无明和贪爱,在无明和我执的驱使下,人们容易产生控制、占有、嫉妒等烦恼,这是佛陀告诫他的弟子远离性爱的原因。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性爱中都会产生问题。性爱既能产生操控和烦恼,同样也能促进自我的觉悟和提升。性爱没有问题,面对性爱时的用心和态度会带来问题。若性爱有问题,这个世界就不该有生命诞生。若性爱有问题,男人女人就永远不要接触,也不要有任何合作。若性爱有问题,一切和合的东西都有问题。如果你在性爱中产生问题,你也会在其他一系列的事情中产生问题。问题来自于你的观念和执取,而不是来自于性爱本身。若性爱有问题,树叶落在溪水上,苍蝇趴在牛背上,雨浸泡在菜叶上,种子种在土壤里,都有问题。若这一切都没问题,性爱有什么问题?不仅性爱没问题,一切存在和发生的事情都没问题。问题来自于观念,而不来自于事物。问题来自于我们的紧张、对立和评判。性爱本身如此纯粹,如此自然,能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亲密关系中的紧张、猜忌和不专一。有问题的是性爱时的粗暴、专横和冷漠。如果你能处理好两性关系,你也能处理好和一切之间的关系。问题产生于无明与过度,而不来自于生命和本能。如果你能在两性关系中一直保持温柔和理解,保持放松与真诚,保持清醒与觉知,你会在这样的爱里觉悟,而不是迷失。如果你能在两性关系中把握好分寸,你会在一切关系中把握好分寸。性爱看上去是你和别人的关系,实则是你和自己的念头、无明、自我的关系。所有的关系中都有实相,只要你不紧紧地抓着那关系。从一段狭隘的关系中看到整体,觉悟你与一切的关系,这是性爱关系的真正意义。不即不离,不贪不惧,不取自心,是你与一切关系的尺度。有问题的是你的执着和误解、评判和抵制、掌控和纠缠。除了这些,没有什么是有问题的。天空能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不把阴霾写进天空。蝴蝶游戏于花朵有什么问题,如果你不用观念去摧残蝴蝶,不用恶意去诋毁花枝。公马和母马交配,男人和女人和合,这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为这些现象贴上各种标签,并深深地被这些标签困惑与缠缚。有问题的是你在交合之后产生种种的控制和占有。有问题的是你因爱欲而陷入的沉迷。有问题的不是性爱或身体,而是你内心的紧张和狂暴。一切都没有问题,只要你的心不制造问题。不要把问题转嫁给事物或性爱。不要把问题推诿给黑与白、贫与富、大与小、男与女、阴与晴。不要把问题指向性爱或神交,独处还是同居。那些都不是问题。怎么看待那些事物,才是你的问题。有了问题,勘破问题,就没问题。把问题转掉、化掉、就不再有问题。而这,才是修行的目的,佛法的意义。
2024-03-27
-
若人欲成佛,勿坏于贪欲
若人欲成佛,勿坏于贪欲问:师父好,我淫欲心很重,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断掉淫欲心,甚至生出了要伤害自己身体的种种想法。经典里一直强调要断淫欲,楞严经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请问师父,有没有好的断除淫欲心的方法?答:你只是看了一部分经典,而没看到其他经典。经典之词,对机说法,不可生执。若生执,本是药,却成毒。修行不是断除淫欲,而是断除因淫欲而产生的情执。修行不是断除欲望,而是断除放纵欲望而带来的痛苦。修行不是断除心念,而是断除因心念住着而带来的缠缚。修行不是断除虚妄,而是要断除对虚妄的执着。修行不是断除我见,而是断除取着。何以故?我见者名为佛性。佛性不可断,我见何可断?所要断者,唯执取耳。修行不是要断除贪嗔痴,而是要断除对贪嗔痴的执着。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若断贪嗔痴性,即断佛性。佛性不可断,故贪嗔痴亦不可断。所可断者,唯执着耳。经云:诸佛从本来,常处于三毒,长养于白法,而成于世尊。诸法无行经云:若人欲成佛,勿坏于贪欲。诸法即贪欲,知是则成佛。又云:一切诸佛皆成就贪欲,名不动相。又云:贪欲是涅槃,恚痴亦如是。如此三事中,有无量佛道。又云:若人欲成佛,莫坏贪欲性。贪欲性即是,诸佛之功德。维摩诘经云: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以上诸经所言,修行不是坏贪,坏欲,坏无明,而是了达贪欲性是空,了达无明实性即是佛性,了达诸法没有实性,不断而断。唯二乘人,断淫怒痴如救头燃,入无为坑,不复生佛法矣。佛法于其人断灭,故名焦芽败种。达摩祖师说,不论淫欲,唯论见性。若见性,淫欲本来空寂,即不乐着,不断而断。所以,不要再被无法断除淫欲心而苦恼了。修行的重点是了解实相,不是断除虚妄的东西,不要被生灭有为之相所困。努力识取本心,善护念,于淫欲,既不断除,亦不贪着,于一切法亦复如是。以无所得心,度平常生活,放下对佛法的执着,便能安然自在,是解脱人。
2024-03-27
-
如何透过他人照见自己
如何透过他人照见自己师父,您一直讲要透过人际关系来认识自己,不让我们关注对境中的人。我不太明白,既然不去关注对方,又怎么透过对方看到自己呢?您能具体举例说明吗?看到自己,又是指什么?答:当你和老公吵架,你要批评他懒惰或骂他愚蠢时,这时,就是你看到自己的下手处,或者,也可以说是你修行和觉悟的下手处。所谓的创伤,不过是亲人对我们一次次的指责、攻击、否定所留下的匮乏感和伤害感。而疗愈则是不再相信那些攻击,看到自心的圆满、自足、喜乐,接纳和满足于自己,同时也接纳所有人,从此也不再攻击他人。当我们要抱怨或指责他人时,首先,你要生起一个觉知。你要看到自己正要“批评”,正要行“伤害”之事。这时你要停下来反思,你要批评的并不是外在的一个人或事。你即将要产生的这个批评行为本身,事实上是你自己内在无明的运行,也即是内在本性或者说自我的分裂。因为你心里存有种种偏见,种种不圆满,种种分别,你是在用那些偏见和分别批评和戳伤你自己,而不是对方。你看到这个心行的运作轨迹,而不再去行批评的事,你的自我就不会分裂,你就不会受伤和受苦,对方也不会因此受伤和受苦。这便是觉悟,也是疗愈,也是洞见,也是照见,也叫行深般若波罗蜜。这一系列的思维和运行,只在你的心内完成,甚至在一瞬间就能完成,而它无关外境。但是,它却借由外在的一个相,一个境,一个人激发出来的。当这个人激发出你内在的分别和无明,那个人的意义和作用已经完成了。亲密关系的意义就在这一点。而在这一刹那,如果作为修行主体的我们,没有把握和觉悟到这一点,就会被骗到那个虚幻的对境中去,错失了解脱和治愈自己的机会。当我们看到自己要去批评、攻击、否定、对立、厌恶他人时,我们觉察到那是在攻伐自己,我们停止了那样的想法和行为,还有比这更深的智慧?更慈悲的行为?更妙的觉悟吗?有了这样的觉知和洞见,不仅自己不再去伤害他人,而当面对他人批评、怨恨、指责时,我们也会具有更大的包容心,更多的理解力,更慈悲的接纳力,更柔和的共情力。这是从指责和批评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机会。从正面来说,我们看到一个人真诚、善良、正直,我们去赞美他时,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深刻明白,我们赞美的不是心外的人,而是我们自己。赞美这个行为深深地刻在我们心上,运行在我们心上,滋润着我们的心,长养在我们心头。这种赞美是利他的,是趋近无我的,是滋养整体的,所以,它可以帮助我们觉悟。当我们把赞美这件事放在自己这里,而不是放在对方身上。这样,对方的作用在那一刻就消失了,他成功地激发了我们内在美好、慈悲、良善的一面,而这些,都是我们本性所具备的妙用。不去激发那些无明和分别、批判和诋毁,多多地激发我们内在的慈悲喜舍,这便是透过人际关系识识和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所以,透过人际关系看到自己,是指看到自己内在如何运行,如何伤害,如何爱,如何觉知,如何被蒙蔽,选择缠缚,还是解脱的心径。看到自己如何从分裂走向整体,如何从自我走向觉性,如何从无明转化为慈悲。这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批评或赞美的行为发生前,需要一个觉知。这个觉知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听明白了道理就能掌握的。它需要大量有效的练习,也即进行实修的训练。不通过实修,就算我上面所写的内容你完全明白,在对境时,你仍然会掉到对方这个人身上,随着根深蒂固的习气而陷入无明之中。所以,疗愈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学习,它需要我们大量的练习,做很多辅助性的功课,比如止观,比如静虑,比如觉知。这便是佛法的意义所在。愿我们都能透过人际关系照见自己,愿我们不错过任何来到我们生命中的自己。
2024-03-27
-
春印
春印写给春的诗一定要用风寄送。香香的青草,是春带来的一枚心印。 一朵花开放,便开满星辰大海。 不是山水不负我,而是我抓不到它,而又对它恋恋不舍。因此,仿佛他永远对我不离不弃。 你抓不到的,才是那神秘的,真正爱你的。 独自一人,就像与恋人在一起甜蜜。 深入,再深入地与自己在一起,你才能爱上自己,然后爱上万物。 在没爱上自己之前,你不可能爱他人。 春不知何时溜进了我的树林和村庄,跑进了我的庭院,从早到晚,在小路的栅栏旁等着我,在池塘边、水渠旁、溪流上与我相遇。 终日渠上坐,脸已起皱褶。日已过中午,童心未曾剥。 一花开放千花涌,一心才动万心随。一法遍含一切法,一切法中一法波。 不是蝶舞,不是柳舞,仁者心舞。 迦叶闻筝起舞,惹得增上慢人皆谓之犯戒。唯四天王知道迦叶不曾辜负佛。 空是所有故事幻起幻灭唯一真实的大陆。 孤独是心灵最珍贵的滋养。 如果你爱莲花,也不要厌弃淤泥。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如果你爱涅槃,也不要厌弃生死。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如果你爱诸佛,请不要厌弃众生。因为它们是一体的。如果你爱菩提,请不要厌弃烦恼。因为它们是一体的。 阿罗汉把头缩回到自己那里,而菩萨在关系中照见整体。 春,多像他啊,境上施为浑大有,处处寻它却总无。 终日寻春不见春,原来不知自是春。 把你印在心里,然后放心地躺在草地上,嘴角上扬…
2024-03-27
-
佛法,你学对了吗
佛法,你学对了吗佛法就像虚空,它的精神能含容万物,允许一切,任由发生。佛法是接纳的,而不是批判的。佛法是包容的,而不是指责的。佛法的戒律是仁慈的,而不是冷酷的。佛法的戒律是在我们自愿去持的时候去持,而不是被迫去持。佛法是平实的,而不是疯狂的。佛法是解脱的,而不是捆绑的。佛法是和解的,而不是对抗的。佛法是一体的,而不是分裂的。佛法是平等的,而不分高低贵贱。佛法是灵活的,而不是死板的。佛法是有趣的,而不是沉闷的。佛法让人内在产生喜悦,而又无法痴迷。佛法让人轻松快乐,而又不会有空虚的落差。佛法平常的就像流水和落叶,随时而至,随缘而生,随机而悟,随性而行。如果你学的佛法不是这样,你要反思一下,你可能学错了佛法。如果你学佛多年,仍旧闷闷不乐,你可能学错了佛法。如果你学佛多年,仍就与世间格格不入,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没有通畅的沟通能力,你可能学错了佛法。如果你学佛多年,变得越来越自负、冷漠、孤僻,你进入了佛法的荒原,而错失了佛法的绿洲。如果你学佛多年,还在看这个不好,看那个不好,还在不停地批判世间种种,你学错了佛法。佛法允许贪爱,但是会警告我们不要痴迷。佛法允许嗔怒,但会提醒我们不能住着。佛法也允许愚痴,但会告诉我们愚痴会带来苦。佛法允许享受,但提醒我们不要占有。佛法允许使用,但会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属于你,包括你自己。佛法允许爱,不是不允许爱,但是会警告我们,抓取、控制、占有欲会毁坏你爱的一切。佛法甚至允许一切,唯独警戒我们不要过度。佛法是向内返回的,而不是向外驰骋的。佛法是自省的,而不是观察和评量他人的。佛法是管理自己的,而不是管控他人的。如果你修行多年,还是经常满目愁云,你或许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如果你修行多年,无法布施慈悲喜舍,说明你一直在自我的窠臼里筑造幻想的佛塔。如果你修行多年,还只是空谈道理,而无法将事做好,无法让更多的人相信你、亲近你,说明你只是自称为将军,而实际上只是一个平庸的小卒。佛法是现实的,不是空中楼阁。佛法是实实在在的,不是纸上谈兵。佛法与我们息息相关,直接关乎我们的生命健康指数和生命幸福指数。如果你的生命经常处在紊乱的状态,你的身心未得安宁,说明你的佛法学错了。佛法是安静的,是流动的,是鲜活的,是变化的。如果你一直躁动不安,或死气沉沉,你需要反思,你学对佛法了吗?如果一切都好,你对自己的一切都满意,你甚至都不需要佛法。佛法只是对治我们烦恼的幻药。如果我们没有烦恼,再好的佛药,也不再需要。佛法,你学对了吗?
2024-03-27
-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 问:师父好,我和老公刚结婚那年感情一直特别好,后来慢慢被柴米油盐、孩子、各自的工作搞得一点恋爱的感觉都没有了。虽然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大问题,但日子过得越来越沉闷,不快乐。我主动讨好丈夫,主动关心他,他也不领情,对我忽冷忽热。我总感觉他是在敷衍我。请问师父,我怎样对待老公对我的这种冷淡?或者是我怎样改变自己来适应这样的生活?答:如果你把心思过多地放在老公身上,你就会六神无主,你的状态会越来越糟。不要揣测你老公怎么样了,而是要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经营自己,提升自己,庄严自己。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他教给我们的并不是单纯的快乐或者痛苦,而是让我们有一天终于明白:跌荡起伏终会归于平静,姹紫嫣红总要归于寂寞。以一颗平常心,度平常的日子。以一份舒缓心,享受平庸的风景。把浓情蜜意,过成岁月静好。把喜怒哀乐,过成宁静淡泊。把一腔热情,转成春风化雨。把爱恨情仇,转成慈悲喜舍。快乐不一定是卿卿我我,知足和安心才是快乐的源泉。感情不一定时常擦出火花,相互守护才保持得长久。没有任何绚丽会一直常存,也没有一种事物不会趋于寂灭。没有了讨好,就不会遭到冷落。没有了黏着,就不会有远离的空虚。你爱的人,不需要你太多的爱和关心。给他一些理解,一些尊重,一些欣赏,一些陪伴,就已足够。爱你的人,你也不需要向其索要太多。你越是自立,自给,自足,自娱,自洽,他越是敬你,尊你,爱你,重你。把你的忧郁、哀愁、烦躁送给天空与清风,不要倾倒给你身边的人。多独处,多息虑,多转念,心不住,那些负面的东西自然不翼而飞。把你的抱怨、责怪、批评,送给理解、包容和宽让,不要送给你亲爱的人。多看自己的不是,多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别人,所有的隔阂自然消除。把激情澎湃过成细水长流。把海誓山盟变成岁岁相守。把一次次表白变成一个个行动。把一份份爱深藏在时光中。请不要再说任何激烈的话,因为那是意识和头脑的谎言。你只需默默地做你自己热爱的事,那便是对他最大的馈赠。请不要跟再许下任何诺言,那只不过是虚妄心的承诺。你只要踏踏实实,专注认真地活出自己,你们的轨道就会一直延伸与并行。善知识,法眷属,不必急于求成,不必四处乱撞。坐下来,慢下来,停下来,装点自己,一切都会随之而来。诸同学,诸善友,向内守,紧停住,家门就在回头处。外觅难得遇知音。见自己,照无边,人生何处不相逢?
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