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山是山,看椅是椅
看山是山,看椅是椅看到树,就会有人着树,说树是一念无明。看到风,就会有着风,说风是我们的妄想,心动风动。看到一张椅子的照片,就有人着椅子,说椅子就是道,安静,无心。看到一个蜘蛛网,就有人说世间是小网,出世间是大网,网,网…自己不知不觉就进了网。当有人问,为什么青蛙被猫吞进肚子里,过了一天,猫把青蛙吐出来,青蛙还是活的?人们就进入了青蛙和猫的角色,给了无数答案。树就是树。风就是风。网就是网。没有什么猫和青蛙。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故事和答案。你能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不带任何故事地看世界吗?你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牛是牛,看马是马,看椅是椅,看网是网吗?不带投射地看世界,就是佛眼。肉眼看世界,就能看到真实。你不需要任何理论就能解脱。你不需要任何答案就是般若。你不用任何思考就能清净。你不费任何力量就能自由。简单,平常,直接,而不做简单、平常、直接想,就能活在极乐世界。所说极乐世界,本无极乐世界,是名极乐世界。所说佛眼,莫着佛眼,是名佛眼。看树,看椅子,看网可以悟道吗?当然可以?不带任何知解与投射地看,就能悟道。看只是看,以无所住心看,看到没有能看所看,就可以悟道。所言悟道者,哪有什么悟道,假名悟道。
2021-06-25
-
参公案
参公案公案一龙女献宝珠法华经云: 时,舍利弗语龙女言: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华,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大家参一参,龙女献宝珠,为何速成佛? 公案二哥哥说了什么弟弟得了一笔巨款,放在哪儿都不放心。于是他把钱埋在了自己家后院的一块石头下。这个后院有一道小门,小门旁边有一辆废弃的手推车。石头就在手推车旁边。他把钱埋好之后,转身回到屋里喝了口水,他忽然想到,万一自己埋钱时被人看到该怎么办?于是他就躲在旁边盯着,看是否有人来偷他的钱。他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那块石头,过了大半天,一直也没人来拿钱。可是他还是不放心,他想换个地方藏钱。他去扒开石头,却发现钱不在那里了。他一下子慌了,又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他有个哥哥,很聪明。他不得不打电话给他哥哥,请他来帮忙。哥哥过来,问清了缘由,又查看了后院的情况,跟他弟弟说了几句话。没过几分钟,弟弟就把钱找到了。请大家参一参,他哥哥跟弟弟说了什么话,弟弟就把钱找到了? 三水落石出表的是什么法禅师问弟子:水落石出表的什么法?弟子答:我明天告诉您。禅师:你现在告诉我。弟子:昨天已经跟您说过了。禅师:昨天说的不算。现在怎么说?弟子:别总是问弟子,您怎么说?禅师转头问另一个弟子:你替我说。另一个弟子转身走开了。 四你把什么叫心弟子问师:如何是佛?师以手捂面。弟子:您能躲开自己的心吗?师云:能。弟子问:您怎么躲?师云:你把什么叫心? 你在跳舞居士:请教师父,您为什么会舍戒而去跳舞?是为接引众生方便故?还是为而无为自在故?答:是你在跳舞,我没跳舞!居士:您明明是在跳舞,却说没跳。答:明明是你在跳,却说我跳。居士:不理解您。答:我也不理解你。
2021-06-25
-
谁是笼子里的熊
谁是笼子里的熊一只熊被人从笼子里放了出来,但是人们又在它呆的地方画了一个方形的白线。熊不停地在方框里行走,以为那方框是原来的笼子。熊的这个举动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和可怜。你确定熊在那个画线的笼子里走是痛苦和可怜的吗?还是你代替了熊用自己的意识进入了那画线的笼子?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去想象另外一个存在物。或许有时我们碰巧想的和另外一个人一样。但是在更多的时候,每一个生命内在的活动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你看到一个弯腰的人,你以为他是在系鞋带,但是他却是在捡一张纸。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虽然什么也没做的站在那里,自己却成了一个系鞋带的人。你看到一男一女坐在长椅上交谈,你以为他们正在谈恋爱,但那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向一个男人推销保险。你看到一个出家人住在空无一人的庙里,你觉得他的生活太孤寂乏味。你永远也无法确定那个出家人过得是否乏味。唯一能确定的是,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时,你成了一个孤寂和乏味的人。你看到一家三口人在公园里开心地游玩,你非常羡慕那样的生活。可是,你根本不知道,当他们回到家中,女人在丈夫洗澡的时候替丈夫接了一个电话,电话是另一个女人打来的。从那一天起,你羡慕的那个家庭中再也没有过快乐。你确信你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美好和快乐,一定是真的吗?你确信你以为的悲惨、不幸、黑暗,是真的吗?快乐和美好到底是什么?悲惨和不幸又是什么?在你不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时,你不可能得到快乐,也不可能避免不幸。美好与不幸并不真实,它们来自于你内心的投射。真正的美好永远不在于你投射了什么,而在于你知道那投射不真实,不永久,不可得。当你不执迷于你投射的,美好才会发生。真正的不幸也不是发生了什么悲惨的事,而是你不知道,一切除了发生在你的妄想里,而实际上从来没有什么发生过。当你不被你的妄念骗,你才远离了不幸。关注你自己的起心动念,看好你的投射,莫进入妄念的笼子,跳出你编织的故事看世界,过生活,你才能远离不幸,迎来真美好。
2021-06-25
-
玩儿
玩儿 会玩儿者,做自己的王。玩字,从王从元。玩者,元来是王。玩者,众生之本性,人类之天然。会玩者,即会修行。会修行者,必会玩。六祖大师云: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会玩者,非世间玩者。世间玩者,玩着玩着就当真了。一当真,就不是玩,就是痴迷。痴迷生苦,苦背真性。真性活泼,不痴不定。会玩者,知是游戏,固不当真。虽不当真,却很认真。虽认真,却不痴迷,不陷入。孩子经常一个人自己在那里玩,而且很快乐。为什么?自己做自己的王,没有约束,没有限制,没人管,没人干涉,活在自心的世界,自己和自己玩,所以快乐无忧。孩子和自己玩时快乐,但是和别人玩时会起争执。何以故?以有我故。所以,只会和自己玩,还不是真正的玩。真正的玩者,能和一切人事物玩。虽和一切人事物玩,而无争,无执,无胜负心。何以故?知一切人事物皆自己故。只能和自己玩儿还不能得大自在,只做得小王。能和别人玩儿,和一切人事物玩儿得开心,玩得恰大好处,才是大自在,才能做法王。想要和所有的人玩,玩得好,玩得自在,不能只允许自己做王,还要允许别人做王。大家各自平等,各自做王,各自尊重,互相顾及,是名真正王者。若在玩儿中只允许自己做王,不允许别人做王,那么,就会起冲突,有争端,生是非,出祸乱。所言玩者,放松自己,先做好自己。所言玩者,一心一意,不二用心。所言玩者,从妄念分别中出来,回到诸根直用上来。以玩时生无所住心故,合于道。以随玩随空故,心得自在,无有法缚。故知玩能出妄念,玩能去住着。玩能消疑虑,玩能远是非。有些学法人越学越死,执迷定法,活在概念中,不悟活的法。不会玩儿,不爱玩儿。虽不爱玩儿,却爱在头脑中跟自己过不去。以不会玩故,性格乖僻,无喜无乐。无喜乐故,众人不接近,自亦不解脱。诸同修,莫在头脑中学佛法,回到玩上来。会玩者,自知节制,自知适度。会玩者,既不沉空,亦不流俗。会玩者,直用直行,如雁过长空。会玩者,能生慈悲喜舍,有无量方便。做自己之法王,亦成就他人之法王,去玩儿。
2021-06-25
-
在心上种下美好的种子
在心上种下美好的种子你关注什么,什么便来到你心上。你关注什么,什么就来到你的生命里。你注意什么,你就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你关注贫穷,你活在贫穷的世界里。你注意战争,战争发生在你心里。你关注疾病,疾病蔓延在你心里。你注意他人,你迷失到了他人的世界里。不是先有外面的世界,而是你内在先接受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同样是雨天,有的人关注的是阴湿,有的人收获的是寂静;同样是雾霾,有的人注意的是污染,有的人享受的是安宁。活在同样的一片天空里,有的人走进了荒芜的意识,有的人踏进了青青的绿洲。整个世界是心的投影。不觉悟这一点,终日与自己的投射、观念和想法较真,却以为是世界伤害了他。不了解万法是自心造,用各种观念捆绑自己,却以为是环境约束了他。把关注转化成观看,甚至忽视。把注意转变成欣赏,甚至接纳。当你看而不做看想,听而只是单纯的听,觉知而只是觉知,不在觉知上立知,你活在了纯粹的寂静的世界。你活在了琉璃的世界。你活在了极乐世界。关注是一种投射,是一种颠倒见。注意使你的心离开了自己,飞向了虚妄。不觉一切外境是自心投影,去对治幻境而欲求安宁,求解脱。如同赶车不赶牛,而打车。你关注的,一定是你不了解的。你注意的,一定是你迷惑的。当你了解了你关注的外境并不存在,那只是你的观念的投射,你不再关注。当你理解了你注意的黑夜或坟地只是你积累的知识与概念,黑夜或坟地消失了。这个世界上什么事都没发生,只要你心里不发生什么。风也没动,幡也没动,只要你心不妄动。世间万物并不是长在泥土里,而是长在你的妄想里,长在虚妄中,长在空里。长在空里,其实是指并没有什么生长,除了你的心在动。心若不动,万法无咎。当你不盯着什么的时候,他也轻松,你也自在。当你不再关注什么,将一切归还给一切。万物复原,你才平安。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这个世界从来是好好的,它无比安全,无比完美,只要你的心安全,你的心完美。要么在心里什么也不种,要么就种下所有美好的种子。在心上开出极乐,在心上开出净土。
2021-06-25
-
你不怕,我就不怕
你不怕,我就不怕第二四条,家中有至亲离世,不得哭嚎,不得请人助念,不得为其诵经超度。大家都是学佛的,亲人离世,不要像世间人那样哀哀嚎哭。不要迷信,去做超度。除了妄想,你什么也超度不了。如果你想度人,先要超度你自己。你迷了,就跟他一样,立刻变成鬼,不是死了变成鬼,当下就作鬼。你明白了,觉悟了,看不到有人死去。死亡,只是一个幻想,一个错觉,一个无明世界里的现象。深深地明白这一点,活在实相中,这才是真正的超度。觉悟实相的智慧,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事。家人去世,如果找人助念,给他送往生,这是佛法没学明白。因为大家全都这么干,所以从来不质疑,真的能把人送极乐世界吗?家人去世,这对我们的修行、见地、领悟实相,是很大的考验。因为至亲都是我们心爱的人,都是我们心里特别执着的人。他们离开,如果我们没有修行功夫,见地上迷糊,精神上、心理上肯定会有很大的起伏。六祖去世的时候,身边的弟子学了很多年了,还会哭泣,还会掉眼泪,还会悲伤。只有神会当时还很年轻,神情不动。这个不动,是指不执着生灭有为相。不是说风刮来,特别冷了,还在那儿坚持着不动。下雨了,还在那坚持着不动。房子快塌了,还在那坚持不动,那不叫不动,那叫犯傻。境界来了,你会不会执着?你会不会生烦恼、生苦受?这才是考验我们的修行。你说你修行好,可是一有风吹草动,你心里就起波动,就难过。境界来了,我们随缘就应了,没有苦,这叫如如不动。六祖坛经里的卧轮禅师,他有个偈子:“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说这个偈子没有见性,如果按照这个偈子修行,就修呆了,为什么?对境心不起,你得分什么样的境?不起什么样的心?如果着火了,你还对境心不起,你都修成啥了?大家都在斋堂里面一块工作,问你碗盘在哪?你也对境心不起?那就成了执着和愚痴。对境心不起,是不起执着心、不起烦恼心、不起无明心,不是不让你待人接物。六祖大师的偈子:“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么么长”。这句话有人又理解错了。不断百思想,那我什么心都起,什么妄想都打,是不是又错了?六祖大师说的不断百思想,是不断正常的思想,待人接物,六根见闻觉知,这些想法正正常常,不会升起烦恼。你别又错解了六祖的不断百思想。你认为烦恼也可以不断,贪心也可以不断,痴心全都不断,那就错会了六祖大师的意思。对境心数起,人家说句话你不爱听,就起嗔心,就跟别人对着干了。这不叫对境心数起,这就被境转。你问你什么,你应什么;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该说就说,该论就论,直来直去,无住无着,这叫对境心数起。六祖大师的对境心数起,是起平常心。我教大家在父母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临终的时候,不动心,为什么?那个时候你一动心,就会生烦恼,就会生苦,就会迷,就会起执着。家人病了,我们送医院,难过一会,立刻回心观照,让自己变得平静,这才是道人的本色。这叫如如不动。该如如不动就不动,该对境起心就起心。父母去世,家人病了,我们该怎么照顾她怎么照顾她,该做什么做什么。不让你去做超度法会,是因为那是迷信,就是骗你心识,徒增无明,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不是不让你去干活。该干嘛干嘛,把家人的后事安排好了,以一颗平静的心、冷静的心、安宁的心,陪伴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刻。为什么不让做超度、不让诵经、不让哭嚎呢?这是对自己和死者最起码的尊重、真正的爱护。只有这样,才是对亡灵最好的超度。我们要明白,亡灵都是我们的妄想。他有没有亡灵?他有没有神识?他轮回不轮回?真的跟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我们真的帮不了他!如果你真想帮助那个“亡灵”,安静点,比一切都有效。你唯一能帮的,就是你当下不堕入幻境,你不迷倒在妄念上、生死上。你念头不动,就看不到有人去世,就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家亲眷属离开你。你一动全都有。亲人去世,她到哪一道了?我怎么帮她?要不要给她诵经?要不要到寺庙供养、立牌位?帮他提升一下,别堕三恶道?这全都是妄想。当家人得病或离世时,心不妄动,这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高的要求。你做不到,就是你没有领悟实相,你功夫不够。已经讲到这儿,你能领悟多少,你就做多少。以平常心、以实相的智慧送我们的亲人离开这个世间,这其实是非常自然,甚至美好的事,当你接受这样的现象,当你知道,离开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亲人离世时,不得有丝毫起心动念、妄想和无明升起。如果升起无明,是你自己在跟自己游戏而已,打妄想而已,自己骗自己。家里有人突然得了重病,其实我们自己也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患病,有个同修家里有人检查得了尿毒症,突然休克。这个同修就做的很好,没有生心,在病人突然发病的瞬间,他很平静地站在那里,没有慌,也没有乱,没有立刻采取任何措失,更没有升起恐惧心,他只是让对方保持平躺在地面,过了几秒钟,他才冷静地给医院打电话。就是因为他的冷静,才有实相的智慧从心中升起来,他没有急忙地对治,给了病人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很不可思议,病人很快就好了,医生还没到,病人突然间就恢复了。反正不管病人好与不好,你没有掉到幻境里面,你收获的是自己的安定和智慧。家人已经病了,你再怎么乱,再怎么急,再怎么恐惧,对他没有丝毫的利益,而且你也损害了自己的安宁。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你定下来、安静下来,不要慌乱,别用你所谓的好意去伤害对方。首先俩人之中,有一人得救了。可能因为你跟他之间的默契,你没有慌,给他一个正面的作用,他接受到了你安静的加持。本来他没有到达最危险的状态,如果你慌了,急于去处理对治,反而打乱了他,把他直接推到了更危险的境地。可能当时他只是身体突然发作,只是暂时的,你很安静,过了一会,他自己又恢复了。但是,你去帮他,你急,你乱了方寸,反而加剧了他的恶化,被你这一对治,一下子就死掉了也说不定。我们又不是大夫,很多处理方法未必合理,再加上你大哭大叫,急急慌慌的,对于病人没有任何的帮助。你最大的智慧就是平静,不能慌不能急,打急救电话也好,求人帮助也好,你的心是定的。你定他就定,众生都是一个心。心念的投射不可思议。有时候我们在外边走路,来一只狗或者来一个动物,蛇也好,狗也好,虫子也好,你不生心,它就不生心。这就是心念的互相干扰,互相作用。你和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物是一体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然你不会遇到。你一动念,它就会动念,你一紧张防备,它跟你同时紧张防备。你一害怕,它就会吓到,它就会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就把你咬了。你迎面来一条多大的狗,甚至狮子、虎狼,你不用害怕,安静的走过去,或者停下来,它绝对不会伤你。你千万别跑,别乱,更不要做出保护自己伤害对方的行为,那样,你是在伤害自己。如果你能够达到无心,平时知道如何做功夫,如何安住当下,已经养成了定力,那一切问题都消失了。因为你根本不会动念,身边出现的一切对你没有任何影响。当我们无心,没起心动念的时候,你跟外境是一如的,是不分裂的。虽然你是有情,但是你没有生心,你没有去投射,你没有起心动念,对方就不会伤害你。他和你一样,他是你内心的折射。你恐惧,它就恐惧。你无心,它也会无心。你和它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你千万别起两个心,不要起保护自己的心,更不要向对方投射它会伤害你的心。狮子、虎狼不会去咬一根柱子。如果你的功夫不够,你也要站在那儿别动,你千万别跑。你一跑,它一定会扑上来。你别害怕,你站在那儿,不动就行,或者扭过身去,别看它,你不看,你念头不动,恐惧就没了。你把自己交给它,它爱怎么对待你就怎么对你,你完全信任它。其实只要你不起念,它就会视而不见。一个刽子手用刑前问即将被杀的犯人:你害怕吗?犯人冷静地说:你不害怕,我就不害怕。刽子手冲他会心一笑,刀起头落。这是我知道的人类最伟大的默契和友谊。人们之间根本不懂得相敬、相处与相爱。能够互相信任,互相默契,互不生心,那才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与智慧。动物也好,狗也好,野兽也好,疾病也好,坟地也好,黑暗也好,阴湿的天气,恶劣的环境,这些对你的影响,对你的伤害都是虚无的,它们完全没有害你之心,都是你自己的妄念在伤害自己,是你自己升起的极快的念头在伤害你,而不是外境。我们只有对实相有很深的领悟,平时生活中经常保持觉知,才能在对境时不被境吓到。你没打妄想的时候,你走着走着路,突然一个东西掉下来,不会吓到你。但是,如果你心不在焉,走路想着事,突然一个东西掉到你面前,就会吓你一跳,心会一直跳。很多事情都不会伤到你,因为你在觉知中,你处在没有对立的状态、放松的状态、一如的状态,你的心神没有分离,所以不会被吓到。所有伤害我们的,都是我们自己的执着,是我们头脑中编织的妄念,是自己虚妄的投射。你被突然发生的一些事伤到了身体,伤到身体也不是伤害,只要你不执着。我们思想意识的恐惧、紧张、对立、抗拒、无明、烦恼,远远超过我们的身体的变化本身对我们的伤害。在生活中有一些逆境,你害怕的一些事物出现,如果你平时训练有素,有了觉知和定力,要用实相来对待,第一念升起的实相,你就不会慌乱,心也不会受苦。如果第一念不是实相,你随着幻相、随着自己的妄念流转去了,后面就很苦、很烦恼,甚至有恐惧,各个方面的烦恼都出来了。
2021-06-25
-
修习卧禅
修习卧禅沉迷于使用手机和各种娱乐活动,成了现代人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过度使用六根,导致心识无法停下来,失眠自然而然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一个通病。修习卧禅,是最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所谓卧禅,就是带着觉知躺在床上,放松身体,闭上眼睛,从头到脚尽量去觉知身体与床的触受。每天有规律地作息,按时上床睡觉,起床,工作,休息。让自己的生活在觉知和自律中度过。只有这样,才能免除因透支精力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带来的痛苦。每晚固定一个大概的时间上床睡觉,比如十点半,十一点,最晚不要超过十一点半。躺在床上,当烦躁的心起来时,立刻去觉知身体的触受。正要翻身时,放慢速度,跟上觉知,感受翻身时是否不那么烦躁了。正要起来时,加入觉知,看看起来想要干什么?如果没有必须要起来的事,继续躺在那里与觉知在一起。又要伸手去拿手机的刹那,让觉知进来,停下来,想一想,刚才自己翻了半天手机了,翻到真正让你安心的东西了吗?没有。就算看了让你很感动的东西,那之后呢?还是空虚。所以告诉自己,看手机解决不了安心的问题。只有老老实实躺着,带着觉知让自己的呼吸平稳,感受自己的头部、心脏或大腿,与自己的身体在一起。就这样静静地觉知身体,躺在床上禅修。躺下时,告诉自己:我要修习卧禅了,这段时间将是提升我生命质量的最美好的时间,我不允许自己被任何俗事和妄念打断。向自己传达完这个信息之后,就开始练习。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就像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一样。躺着练习觉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改善失眠,而是训练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状态,都能用觉知代替心识对六尘境界的痴迷,让自己久已迷失和奔波的心能够停下来,休息下来。每天晚上固定上床的时间,可以选择平躺,也可以选择左卧,或又卧。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做禅修。这是每天非常重要的一节课。对于现代人来说,正常的睡觉已经成为难题。睡觉也变成了一件需要练习的事。禅修就是息虑忘缘,通过觉知身体的感受,来减少头脑的胡思乱想。在睡前用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进行严格的卧禅修习,既训增进了独处和无依的熏修,又改善了失眠带来的焦虑,又减少了对幻尘的依赖。希望这节功课能进入我们每日的生活。既然你无法避免睡眠,那为什么不把这件事做好呢?卧禅,希望它能成为你生活中最好的一个习惯。卧禅,希望你能坚持这个修习,并让这样的觉知遍布你生活中的每一刻。卧禅,即便躺在床上,也能如此美好。当你静静地躺在床上不再被头脑蛊惑,而是简单地觉知身体并随觉随空时,你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了梦乡。
2021-06-25
-
去坟地
去坟地摘自学山禅戒讲稿 半夜坟坐坟茔夜坐趣寂寥雨打石桌更增悄宁愿孤坟听夜雨不愿人间有伴聊山雾非明亦非暗心光何曾有实虚松黑不是夜太漆只因冬雨润多余下边这一条相对来讲对一些人就更困难了。有的人生活在大城市里边,很少一个人在夜里去荒郊野外去坐禅。更别提晚上去坟地里打坐。别说你确实没这个胆,有这个胆你也找不着坟地呀。第二十条:一个月至少一次夜晚独自一个人到户外打坐,次数越多越好,每次不少于四十五分钟。最好是到墓地打坐。“师父,我们那地方没有坟地。”是没有坟地,我们这儿有啊,咱寺院里里外外,出门进门全是坟地。我没有开玩笑,荐福寺新庙老庙院里都有坟,而且是很大的坟。院外也到处都是。现在新租的道场周围也全都是坟地。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好的户外修行环境。人们一听坟地这个词,就会投射太多负面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会相信有鬼,平时你跟他讲鬼神的,他不相信,带他去坟地溜溜,他就信了。大家自然地会对坟地投射出很多的东西,什么阴气呀、场不好呀、不吉利呀、会有什么上身呀、不干净呀,反正都是妄想。我们随着对实相的领悟,知道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心外无法,都是心的投射。坟地也好、黑屋鬼屋也好、就是地水火风,就是石头、水泥、土、瓦片,什么都没有。就连石头、水泥,你不生心的时候有石头水泥么?地水火风是个什么东西呀?你奔那一坐,正常的呼吸,正常的见闻觉知,听鸟叫,感受风吹,闻闻四周的草香,你一听一闻,不折射,不投射,什么地水火风。鸟叫就是鸟叫,一个声音而已。你单纯地听,不会生出这是鸟叫的心,你只是听到了一个单纯的声音而已。声音者,即非声音,是名声音。连声音都是个概念。所谓的觉知,你不起心时什么叫觉知?觉知也不可得。过去就完了,一听就完了,一看就完了,一受就完了,风一吹过来,霎那都不住,这叫“觉知”。真的没有任何法叫“觉知”。它不过是佛性的一个妙用,一个解脱用,一个转身用,一个直用,一个不住的用而已。若有法,即从心生,那就是住,而不是觉知了。心生则种种法生,只是平时我们这个心生的太快了,你看不见而已。你看我现在讲,大家都觉得理特别清楚,甚至以为自己晚上一个人去坟地也行。真让你晚上一个人去了,还没到那儿,就开始害怕。还没去呢,就离开了脚下,心飞到坟地去害怕了。根本没有活在当下见闻觉知的能力。所以,说都会说,境界来了,还是会生心。大家要不要练习?得练。练着练着,你就知道一切确实是自己的妄念,根本没有什么黑夜啊,鬼啊,无形啊,阴气啊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妄念。有个破灶堕和尚,一天晚上,他带着几个人去一个破庙里边露宿。他看到很多人都拜那个灶神,向那个灶台顶礼。灶台上放着牛肉羊肉,还供了很多东西。然后这个破灶堕和尚拿他那个禅杖敲了一下灶台,说:“这就是一堆泥土,地水火风暂时假合的,你干嘛牺牲这么多的生灵来供养你?”这一敲,因为这个灶台已经旧了,一下子就塌了,这个灶台就坏了,然后就现出一个青衣人来。其实破灶堕和尚就说了这么几句话:“你就是地水火风暂时合和的假相,本质什么都没有,你在这干嘛装神弄鬼的。”寄居在这个灶台里边的神识、神灵,其实就是灶神,鬼神也好,一听,就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一个执念,一念无明才,才有这个“灶神”。其实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己,他这么一听,就明白了,就得度了,解脱了。我们先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它说明了实相之理。灶台坏了之后,现出一个青衣来,赶紧给这个破灶堕和尚顶礼,他说:谢谢禅师给我开示,不然的话,我一直困在这个地方,把这个灶台当成自己。我们都知道守尸鬼,就是有的人死了之后,把尸体当成自己,一直守着尸体,不得解脱。那个青衣说,您这一开示我就明白了。当时这个青衣就消失了,解脱了。其实这段故事,说明了所有的生命都是因为执着自己才有,一旦他了解了生命的本质是空,就解脱了。解脱了不是形体消失,而是从妄念和执着没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青衣,守着自己这个四大的假身,然后造作一切的善恶是非,沉迷在六道中,不知道醒来。为了这个假身,为了一念无明之心,生了无量的烦恼。我们用财、色、名、食、睡来不停地供养它,供养我们的身体,永不知足。为此造了无量的业,受了无量的苦。我们贪迷色身,不就像是世人给这个灶台神供养牛啊肉啊,不就是这种比喻象征么。禅师这样一敲打它,说:你就是个地水火风,你啥也没有,他一听明白就解脱了。其实哪有这么个人?哪有这么个青衣?就是给众生说理呢。坟地也好,佛堂也好,寺庙也好,那里什么都没有。一个人明白实相和不明白实相,自不自在,两种境界。你不明白实相,做过的事,被人一说有问题,你就会天天想着它,心里不舒服。到寺院里边吃了顿斋饭,没给钱,本来都过去三年了,一直没事,都睡得着。后来有人跟你讲了:“在那吃饭你得供养,不供养将来你做牛做马得还。”完了,这不倒霉吗?从这开始,老想去那个寺庙把那顿饭钱还上。还不上了,利息极高。再怎么还也还不上了,比高利贷还高多少倍呢?那怎么办呢?等着披毛戴角还吧。这回更吓人了。必须得还,顷家荡产也得把那顿欠的饭钱还上,有的人还在给他吹风。可是那个寺庙已经找不着了,当时不知道怎么去的,找不着了,怎么也供养不了,完了,这辈子就毁在听信这句话上了。怎么也还不了这顿饭了,天天睡不着觉了。这还真被佛说中了,只不过提前就受了果报,没等死后就堕了地狱了。你看别人一句话就把你骗到地狱里去了,你不明白实相行么?所以晚上大家去黑暗的地方,我先问你什么叫黑暗?有黑暗这种东西么?都是一个地方,就那么个地方,有太阳没太阳而已。没太阳就叫黑暗了?黑暗就叫黑暗呗,假名为黑暗。可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它一点也没变。为什么白天你去就不害怕?因为白天你没加入概念,晚上你去加了一个黑,加了黑之后就变黑夜了,我们对黑夜就会生出种种的妄想来。所以你一旦明白什么是黑夜,黑夜是你的妄想和无明。你明白没有黑夜的时候,你所有的观念都没了。同样一个坟墓,白天你还能待五分钟,到了晚上连五秒钟都不敢待,跟那个坟墓有关系么?没有。跟你的概念和投射有关,跟你的妄念有关系。你认识到这是妄念,不相信这个妄念,知道并没有鬼,就没有恐惧了。再加以练习,慢慢转变这种习惯,不向外投射,不相信自己的妄念,恐惧就消失了。说再多,不练也不行。不练也只是停留在知解的状态。大家在城市里居住,没有办法,找不到庙,找不到古庙呀、坟墓呀,那就来寺院。咱们荐福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院里院外到处都是坟,这个地方真好。整个被大大小小上千座坟围着,我们住在庙里非常的安全啊。庙里边据说发生了很多诡异的事情,反正烧水烧不开,做饭做不熟,而且没有人往里边填柴火,那火就烧的很旺,一直烧。后边的问题就更严重了,我还是少跟你说点吧,不然的话真的都不敢来参学了。荐福寺水有问题,真的,那个水里有声音,妈呀!……你看,什么叫众生?你说什么他都信,说什么著什么。大家晚上去户外练习的时候,一个月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四十五分钟。时间不是绝对的,反正就是你尽量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到黑夜里,到一些你平时会觉得陌生害怕恐惧的地方去静坐。验证一下自己对黑夜和陌生的环境是否会生心。你也别怕别人绑架你,抢劫你什么的,或者对你起什么坏心,这个大家都不用考虑,出去之前照照镜子就知道了,肯定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你不用保护自己,这个人他得多愚蠢,才会看上你。你不用担心自己被别人伤害,那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条件,有机会,我们都要去练。练过和没练过是不一样的。道场在座的同修都练过了,没有一个没练过的,胆子再小的都练过了。因为寺院周围有这样的条件,又有这样倒霉的师父,天天逼着我们去。有些学法的人,就是因为听说学山禅院有时晚上还要一个人到坟地去打坐,吓得不敢来参学。是的,没错。不是经常去,但是你来了,去的频率就多了。就算没有坟地,晚上一个人,注意,是一个人,到黑暗的偏僻的那些破屋子里边,站一会儿,或坐四十五分钟,也可以。也可以达到考验自己有没有心不外驰的功夫。你待五分钟没用,至少要待到四十五分钟。为什么?待四十五分钟才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一些脚步声,有一些影像——白的、黑的、灰的在你面前飘过。你一定要给自己一个这样的时间和机会来验证自己对实相领悟的熟不熟。放心吧,一定会有声音出现的,别担心吓不到你。不然坐那什么事都没发生,也很没意思。掉块瓦片也好,房后边窣窣窣总像有脚步声也好,这才刺激,对你才有点考验。有时候我们真的太会投射了,明明是松鼠的脚步声,你非得想成有人要来偷袭你。吃饱了撑的,谁偷袭你?要什么没什么,要智慧没智慧,要钱财没钱财,要色相没色相,要年纪没年纪,什么都没有,谁去偷袭你呀。但你就会骗自己:“他可能要来找我来了”。人就是这样,都执着自己。没练过的人、没经历过的人他是没法体会的。我有切实的体会,因为我晚上去这些地方太多了,我无事的时间多,所以经常找这些坏旧的老屋,墓地去坐禅。一旦你坐住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来了。尤其在山里,一个人都没有,旁边有溪水,半夜万赖俱寂,这时水流声越来越大,像一群人朝你跑来。不是一个人的脚步声,哗哗哗像一个军队一样的声音,有时候还像有马蹄声,嗒嗒嗒就来了。后来我一想不对呀,我这么一个人不值得一个军队来呀,何必弄一个军队来偷袭你,来一个就够了,怎么这么多的脚步声呢?哦,一定是妄想,其实是旁边有流水哗哗哗,流水声。所以这个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没有没理由的事,只要有现象发生,一定是有理由的。不知道真正的理由,你就会打妄想。事情就是有个前因后果,但是我们就爱给这些现象投射太多的自己的想法,就把自己给骗了。比如晚上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特别像个人,你怎么看怎么像个人蹲那儿,白天一看是个树桩子,一根枯木。还有种种的现象,我们都会投射出一些怪异的故事来吓自己,其实你仔细去钻研它,都有一个物理的现象。比如这个地方一直会有声音,你找不到任何一种声音跟它像,真的去研究把它抛开了,这里边一定是很正常的,要么是流水声,要么就是有个动物在那鼓捣什么,绝对不是你想的那种怪异的东西。它一定是有一个正常的现象发生,只是你自己没搞清楚而已,你投射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吓唬自己。任何现象一定有一个理在那,才有这个现象,但有时候因为我们没有仔细地去勘验它,就会投射自己的一些想法。所谓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你不知道,那是你不知道,这个人他今天怎么这样了?你不理解,你当然不理解,他有他的动机原因。我们这帮人在这里天天神神叨叨的也不知道干什么,别人不理解,当地的一些信佛的看我们在寺庙里也不上早课,也不敲打唱念,也不做佛事,也不给大殿供水果,什么都不干。这些信众开始起了疑心了,他们是学佛的吗?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在这干什么。我们刚到荐福寺的时候,也不上早课,也不念经,也不干什么,一帮人住在上边。山下的老居士就在猜:“这帮人天天在这干嘛呀?也不念佛,也不放生,也不超度,他们是学佛的么?”他们就纳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知见、一个想法,有自己行为后面的动机。你不要拿你的想法来评判别人。让我们恐惧的是自己编织的妄念,而不是事情。猫狗跑坟地那待着它不会恐惧,因为它不会投射。你把婴儿放那它也不会害怕。就是你多了一个意识心,多了一个我执而已。万物皆无心,为何你却有心?实相的道理领悟的越深,不管在哪都不会恐惧。让你恐惧的一定是自己的妄念。
2021-06-20
-
只是坐在那里坐着
只是坐在那里坐着我们看第十九条:每天至少一次不少于半个小时的发呆。前半年,具体多长时间忘了,我在学山禅院官网上发过两次通知,一次是学山禅院四门功课,后来又补了一个,是五门功课。这几门功课里都涉及到“一物不为”的训练。就这里写到的“一次不少于半小时的发呆”,就是一物不为的练习。用“发呆”这词很难来形容这个功课怎么做,只能找一个接近的词叫“发呆”。其实,这个功课并不是一种发呆的状态,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但又没生清楚想。既不是无记,也不是昏沉,也不是系念,不是时刻盯着它,都不是。是一种千圣亦不识的状态。这个只能靠你自己对实相的领悟,然后自己一点点去练习。到底怎么个一物不为,怎么来牧牛,没事的时候找个地方一坐,怎么与实相最相应,这个需要实修,需要自己去操作,去练习。所以说,佛法是自行圣智境界,非是言语分别意识境界。大家也要自己去领悟。有一个公案我们可以参考,就是关于药山禅师如何做功夫的开示。这一段我们都反复讲了很多次了,就是有一次,他在石头上坐着,石头禅师就问他干嘛呢。两个人来来回回有几段对话。其中药山禅师提到了“一物不为”的说法。如果你对“一物不为”还不太清楚,还不知道怎么来练这个一物不为,那么,这段公案你要好好看看。说是练,其实不是练,是要看懂这段对话后面的用意,也就说,得会修,会用,跟它相应。不管是坐着也好,走路也好,躺着也好,你都可以去做这个一物不为。只不过坐着的时候,你的妄念会更少一些,你的困难会少一些。其实我们讲到一物不为,平时会有很多状态跟一物不为相似,你可以用不同的名词来形容它。关于一物不为有时候我会说独处、无依、不思善不思恶、不抓取,心无所住,有时说于三界不现身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等,这都是和一物不为理事相应的状态。甚至说发呆、觉知,讲的都是一个言下解脱的状态。就是让你减少对幻尘、幻境的贪著、依赖、抓取,减少识心的造作,减少识的熏修,减少对识的喂养。所谓喂养,就是它需要抓,你就满足它,然后它不停地需要,你就不停地满足,你永远无法安心。一物不为就是减少识的作用。通过形式上的一种无作的训练,来减少识心的抓取习惯。我们可能虽然没有完全悟到无为的佛性,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外边去做,去练习一物不为。慢慢去适应它,去熟悉它。就像鸡蛋孵小鸡一样,孵小鸡有两个作用,一个就是小鸡从里边往外啄,还有一个就是母鸡用热量来孵它,从外边给它施加力量,让蛋壳破出来。小鸡从里边的,我们可以说是自己自悟的东西,自己领悟的东西;母鸡从外边来孵这个鸡蛋,让它破,这就像我们练习独处,练习无为,练习不依六尘,它也会起作用。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你不好好学祖师禅,很容易就跑一边去了,忘失了另一边,或者是执著一边,而疏忽另一边。一物不为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很多人一不做事,就无所适从。现在所有的人都这样,就是他必须要做事情。世间再少欲知足的人,再淡泊的人,再有智慧的人,很少看到他一个人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很少很少。也有,但是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那里干嘛呢?思考,沉思,说白了,就是打妄想,思虑他的工作下一步怎么做,或者是想某个人、某件事,再有一个就是,实在太累了,坐那歇了一小小会。你会问,思考也是做事吗?当然,所有的做事都是从思考这个意上说的。一个人在洗衣服、开车、纺织,如果他只是专注于他做的事,没有胡思乱想,甚至都可以说他没有做事。做事主要是从头脑的活动这个层面来讲的。当然,一般人不管做事,还是不做事,头脑都在做事,都在开小差。如果他学会在做事或不做事时都专注于当下,不打妄想,那么,他一定是个近于觉悟的人。对于现代人而言,头脑彻底的休息,不论以任何方式,这一点越来越难。尤其现在有手机,下至孩童,上至七十岁的老翁,每个人手里有一部手机。手机就象征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有了这样一个现成的随时可以打开的虚拟世界,人们一刻都不愿休息大脑和神识。这过去在一篇文章里写到,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你很难看到有一个人他能自觉地坐在湖边,或是坐在田边,坐在溪边,坐在院子里,甚至坐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半个小时,也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干什么,就只是静静地坐着。如果有这样的人,不是神经病,就是个觉悟的人。当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坐着,而不是恰好处在了那种没做事也没想事的状态,我们说他是一种自觉的“觉悟”的状态。至少他已经趋向于觉悟和解脱,他已经觉醒了。别说只是坐在那里静静地坐着,就是能够一个人在户外打个坐,自觉休息身心,你要看到这么个人,都很了不起了。这个世间,尤其是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极大的丰富,娱乐极大的丰富,人们可以极大地满足六根的享受,谁愿意找一个地方静下心来休息,反世人之道而行呢?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的六根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满足之后呢?是什么?极大的空虚。所以抑郁症出现了,各种精神疾病出现了。有很多人得的病根本就查不出来是什么病,查不出来。医学现在已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难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克服不了,攻克不了。再怎么研究也攻克不了,它都是众生神识妄念编造出来的。如果会了修行,所有的绝症都能够攻克,只是人们不会修行,更不愿修行而已。万病的罪魁祸首都是妄念的住着对身体的消耗。为什么说佛是大医王呢?他能医治众生一切的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我们自己妄念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念头能投射天堂,也能建造地狱,六道也是它建立的,三界也是它建立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念头——识,意识的识,是它造的。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实相,我们要不要远离对六尘的贪着?要不要保护自己的念不去染着幻境?对于没有训练过的人,也没有学法修行过的人,甚至说见解偏差的人,他很难去做这个一物不为。我们都知道世间有一些现象,有一些退了休的人,不管是干各种行业,退了休,这个人就开始得病,甚至很快就离世了。其实就是因为他无聊,闲的难受,不适应突然什么也不做的状态。他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他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我不得不提起一部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里有好几个人离开了监狱之后,他们到了保释期,十五年二十年监禁到期了,提前保释出来了。从监狱里出来之后,有一段时间要给他们安排在一个超市、类似社会福利机构这样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有犯罪记录的,到外边很难找工作,政府就给他们安排一个工作。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去了之后没过几个月都在一个地方上吊自杀了,为什么?孤独、寂寞、无聊、不适应社会节奏,他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原来他适应了监狱里慢节奏的生活,监狱里的生活也是可以完全适应并满足的,只要你愿意。大家在一起,有很多伴,他不寂寞,那样的生活喂养了他的识心,让他一时之间能够满足。所以他就习惯了,他有那么个依。出来之后他就一个人,跟世间人格格不入,他想再去建立新的友谊就很难。所以没过多久,他就不适应外边的生活了,再加上人也老了,找不到活的意义,最后选择上吊自杀。你看人的这个意识多么可怕,这里边有一句话就是:对于监狱,一开始你恐惧它,慢慢地你适应它,最后你依赖它。我们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对于一个环境,也会经常起这种依赖的心。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练习一物不为,练习不依六尘,练习独处、无依的生活。其实说无依,说不为,只是相对的,并不是说让你孤零零的真的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依靠。我说的这个无依、独处不是说不吃不喝了,不是。就是减少自己的依赖,尽量去减少,这样你的苦就会减少。你依赖什么,什么最后就会成为你致命的弱点,就会让你很痛苦。为什么?因为依赖的东西是无常的,它是不真实的。你依赖着一个虚妄的东西,那多危险啊。众生其实真的非常可怜,为什么叫可怜悯者?每个人都拼命地抓取虚幻的东西,为它要死要活。直到死,仍不知道他一生经历的那些事都是假的,都是幻境,是一场梦。我们有时候看世间人,过的都不错,都挺好,那是因为暂时还有依,暂时的。你觉得他生活美满,那只是暂时的,都是有依。那个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一定会破灭,它破灭的时候地狱就现前。所以说不修行,等待每一个人的一定是三涂,一定是自心创造的这种觉受上的反差。反差越大,越恐怖和痛苦。谁也躲不了,除非你修行。你别羡慕那些人,觉得他现在挺好,生死无常绕过谁?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不适应,这个无依,并且要知道为什么会无依,怎样习惯无依,才能解脱。你别觉得你学法就傻了,你是先觉醒的人。别人先依着一个东西,他早晚都得长大,早晚都得面临着觉醒,谁都要走过这一段黑漫漫的路,才能够完全觉悟和独立,谁也绕不开。这是第十九条,每天练习不少于半小时的一物不为,也就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坐着。
2021-06-20
-
慢下来,你会收获内心的丰盈
慢下来,收获内心的丰盈我用了十年才学会慢下来吃饭。我用了十年才学会走路放慢脚步。我用了几十年才知道说话时放慢语速,偶尔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正在说什么,需不需要继续说,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否已经表达清楚了。越是在我想表达什么的时候,我越会慢下来,停下来,想一想我很想说的话,是我身边的听众真正想听的吗?当我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事情上慢下来,我才发现,有很多事,原来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原来生活可以这么至简,生活可以这么美好。我用了十年才能躺在床上不再辗转反侧。我用了十年才不再错解别人的用意。我用了十年才能耐下心来听别人说话。慢下来,是多么宝贵的人生财富。学会慢下来,是人生多么重要的一个觉醒。慢下来,你才能看的到天上的月亮和墙角的小花。停下来,回个头,你才能看到落日红遍了天边。慢下来,多一份耐心,你才能看到转瞬即逝的彩霞。看到彩霞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当你慢下来,真正看到彩霞的那一刻,你收获的不是彩霞的美好,而是你心灵的放松、惬意与舒展。听到悦耳的鸟声。是耳朵被鸟声愉悦了吗?不是,是你慢下来的那份心,那份闲情雅趣。慢下来,你才会发现一切的美好。世间最美好的事,都需要慢下来,停下来,才能感受到。慢下来,停下来,你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然而,你不再讨厌那老,而是喜爱那老。慢下来,给了心灵看到实相的机会。因为多了一份理解与欣赏,少了对立和批评,你头一次发现,老和病,也是那么的美。我用了十年,才学会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树和墙壁上的苔藓,它们静得就像古老的君王。我终于能够静静地和自己呆上一个小时,或者一个上午。我用了十年,不,四十年,无数的生世才学会平静的呼吸,心脏缓缓的跳动,听到巨大的声音不再害怕。慢下来,你的身心才不再分离,你才能活好每一个当下。没有人天生就会慢,慢下来,需要练习。先从身慢下来开始,心就跟着慢了。从行、住、坐、卧开始练习慢下来,从沏茶倒水,穿衣吃饭上练习慢下来。带着觉知生活,自然就会慢下来。慢下来,多花一点时间仔细地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多一分耐心和理解,少一分急躁与慌张,你收获的不是外境的美好,而是内在的平安与丰盈。
2021-06-20